lion01 wrote:
只是我對有些沒有具體實證的數據.或沒有經過大規模測試比對或長時間可靠度測試後 就提出來的言論或販售的商業行為.還是看了會覺得對不起消費者...(恕刪)
這完全同意,有些真的是騙子,有些人是自己做了些實驗,看到一些初步成果就急著搞一個網站來賣也許只對他自己測試的車子有用的裝置。
lion01 wrote:
可是到今天看到您的 ( 外國人數據 ) 是 14~19 mph .但是為什麼大部份在這個論壇上看過的本國人數據是沒有呢 ? ...(恕刪)
那個從14-》19mph的數字只是我前面提到的Smack的youtube上一個討論串裡有人問他問題時提到的。那位Smack老兄他自己試過兩輛(v6)車子,在1.x-2.5(最大)LPM的情形下,他得到的省油效率一輛車是20%,另一輛是16%--印象裡16%的那輛比20%的那輛新,而且用的是他設計的較有效率+較大產氣量的cell,都是在一般道路或高速公路測得的結果。至于國內論壇,開版大不就是用很小產氣量就有省油及加大馬力的效果了嗎?另外他的部落格好像也有人說實驗後確實有省油效果的。另外前面幾頁在本版發言的一位大大的部落格也提到“車友使用範例:台灣車款:瑞獅 1.8 多點噴射 汽油引擎貨車 Toyota Surf論壇會員“ 高速公路從 350~360KM/42L 增加為 440~470KM/42L,您應該知道的吧?
增大進氣量本來就是加大馬力的方式之一,其實那需要幾千甚至上萬的裝置,換一個高流量空氣濾芯就可以了,可是這樣的效果是不會比加HHO增進燃燒效率更有效的,而且加大進氣量會提高馬力那燃料一定要噴更多才可能,那就一定更費油了,否則就會有前面提到的稀薄燃燒的情形出現。本版一些發文說試過沒有感受到省油的不都說可是馬力似乎有加大,可是并沒有人說油耗增加的。幾乎所有關於加入氫氣至傳統引擎提高燃燒效能的研究論文都提到因為氫氣改變原來地燃燒狀況,使得燃燒更快速而完全,所以使引擎能夠以更稀薄的方式燃燒(也就是可以用較高的空燃比),前文就提過一個例子。注意這是讓引擎能夠安全的更稀薄燃燒,而不是刻意去提高空燃比來稀薄燃燒(這樣很危險)讓引擎省油。
您的美國朋友的Plymouth Voyager 很可能是EFIE沒有作用,猜想他大概不是自己從頭實驗的吧?是不是買別人廣告號稱有效的裝置? 看國外論壇的討論,每個人每部車的狀況都不一樣,每部車的ECU作用也可能不太相同,有的車只有一個O2 sensor,有的有兩個或更多,聽說OBD1和OBD2的ECU和EFIE的相配度也要注意,買到不相配的EFIE那也不奇怪。前面提到的 ZeroFossilfuel 就不認為一般的EFIE會有什么作用,雖然他提供了一個
EFIE電路圖給有興趣的人參考。
布希政府要是會注重能源問題(怎么可能啊,石油家族牽連的龐大利益。。。),那就不會有伊拉克戰爭與第二次石油危機,電動車的發展也早就應該超過目前的進度。美國新政府放棄氫能源是正確的,因為原來投入的資源都注重在氫燃料電池或用液態氫作為內燃機引擎動力的發展,這兩個方向都是死胡同,因為花費大,能源效率又都不高。可是很可惜的目前為止好像都沒有政府或大公司投入資源讓HHO能夠變成一個在電動車真正可行且大量普及前的一個“intermediate solution“--這樣做恐怕比原來發展氫能源投入的資源需要的九牛一毛都不到吧。
最近生病得流感勤跑醫院實在沒時間去交大圖書館Copy這一篇論文研究發展...太可惜了

如果有錢可以買這台VW一公升車,1公升柴油可跑快100公里的環保節能車,被中油賺的油錢可能比較少一點..
VW 1 Liter Auto L1
lion01 wrote:
最低 1 % 15000 CC * 1% = 150 CC
再轉換算出 每分鐘所需要的 氫氣量/分 150 CC *60= 9000 CC = 9 公升/分
...(恕刪)
您這樣計算是以汽缸容積以及理論排氣量為準,乍看很合理,可是有討論空間。 實際運轉的車子至少還有一個參數要算進去,那就是容積效率(VE Volume Efficiency)--指在一大氣壓下,每一個進氣行程中,被吸入汽缸之氣體體積與該汽缸之排氣量的比值。大部分的車在怠速時VE大約在75-80%之間,隨著轉速增加,VE也一路降低,所以您計算出來的9 公升/分至少再打個6-7折才合理,那就變成5-6 公升/分了。一個設計比較嚴謹的實驗應該要用流量計來控制進入的氫氣量,所以絕不可能是您算的理想理論值。引擎實際進氣量因為空氣濾清器、節流閥、管道阻力等等是絕對不會和汽缸容量一樣的。改裝車要加大馬力的一個重點就是盡量提高VE,讓油氣更多更快的進入汽缸就是要提高VE,您提到的增加進氣效率也是這個道理。另外應該不需要懷疑HHO可以提高VE吧?
lion01 wrote:
以我的為例. 在 汽車發電機 14.2V ,13.3A 時的產氣量 3 L/min HHO 氣體.實際純氫含量 ( H:O:H2O= 2:1:2 ) 3 L * 2/5 =1.2 L /min .以這樣看來.連 SAE 的最低標準都構不上. 高標準 3 % 更不用說了.距離太遠了.
...(恕刪)
要知道那個用1-3%的氫做實驗的只是ASE眾多關於Hydrogen Injection的paper之一,應該不能拿來當作什么標準吧? 幾個其他論文也有提到“small additions of hydrogen”,可能用的氫量更少。像這篇論文用的就是“up to 1% by volume”--也就是說1%是上限而不是下限。不少國外的個人實驗都是V4/V6引擎用1-2LPM就可以有省油與加大馬力的效果了。
lion01 wrote:
所以如何增進產氣量 ?如何提升現有的HHO電解反應器 的產氣效率?可能就是想玩的人必須努力的目標.
既要馬兒 ( HHO電解反應器 ) 跑得快( 產氣量多 ).又要馬兒草吃的少 ( 電力需要低於 15 A ).
前面提過的一位黃先生號稱能夠完全只用車上HHO的裝置產生的HHO當燃料最高時速80km,他宣稱要使車輛保持移動,最小產氣量必須是30LPM,這已經超過我們討論的大部分車子要有效的助燃可能需要的氫量。不是不可能的--我指的是有大產氣量的cell達到有效助燃的目的,當然前提是那位黃先生公布的資料都是真實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