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厲害了.我的國!! 中國河南工廠號稱發明「水氫引擎」,汽車只要加水就能跑、當地官員誇讚

這百分百要騙錢用的~
<>151515151515
我沒記錯,上個世紀1990年左右好像哪一國就有了,但是卡到了石油公司的利益這個技術被美國cia壓下了,那個發明者可以使用但是不能宣傳跟發表,我相信這個技術應該在美國的黑科技檔案裡,中國哪項科技不是偷的。
印象裏,十幾年前在新聞上看到菲律賓也有這樣的發明,googl輸入關鍵字 菲律賓 汽車 加水

結果不只 菲律賓有,我們台灣也有

上路30年 菲律賓科學家發明水汽車 Water Car...Daniel Dingel @ Asyura News Video 痞客邦

〈北部〉汽車喝水1公升跑80公里 黃國峰申請專利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上面新聞是真是假,或需要什麼條件才能做到,這我就不知道了(我自首,我是理化白癡)。
如果可以當然是好事啊

不過現在是非常時期,什麼都要懷疑一下
哈哈,天下雜誌也加入中國和德國詐騙集團



電動車不夠酷!德國「氫燃料網」有多厲害,還吸引中國投資?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9-05-28 15:53天下雜誌

創立於2014年的CleverShuttle,是德國共乘新創的領導者,目標是用百...
創立於2014年的CleverShuttle,是德國共乘新創的領導者,目標是用百分之百的再生能源來為車子提供動力。 (CleverShuttle提供)
【文/劉光瑩;圖片/CleverShuttle提供】

還在談電動車?《天下》記者在德國直擊,低碳交通新創更進一步,有企業打造全球最大氫燃料車隊,推出共乘服務,更要使用再生能源充電,從充電到移動都零排碳,又能紓解交通問題,讓大都市不再為交通壅塞與空污所苦。

4月上旬,在柏林外交部的能源轉型對話論壇上,談論的議題不再只是發展再生能源,而是如何拓展儲能方案、轉向氫能社會,以及告別燃煤的路徑。

德國重視發展也要永續的觀念,已經深植在新一代德國人的DNA當中。

對50多歲的漢堡經濟促進局國際部主任馬興漢(Stefan Matz)來說,新一代人對交通的想像已經整個顛覆了。

「我年輕時,每個家庭都要有車,現在我三個兒子都開車,但都不擁有車,他們租用共享汽車,甚至和朋友交換開車,」他說。

發展關鍵字:低碳、共享、永續

「在汽車領域,我們未來20年看到的變化,將會遠遠超過130年的發展,」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資深經理斯凡特(Stefano di Bitonto)說。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資深經理斯凡特使用新創公司Ubitricity的充電裝置。 ...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資深經理斯凡特使用新創公司Ubitricity的充電裝置。 (劉光瑩攝)
他說,當中產階級崛起,有愈來愈多的車,新問題需要新解答。「光是維持造車、賣車的商業模式,是不可持續的,」他說。

因此,我們看到CleverShuttle等新創交通服務,不只要以數位科技推共乘服務,更要確保零排放、甚至用再生能源充電,確保交通對環境衝擊降到最低。(延伸閱讀:全球電動車大商機,台灣也吃得到?)

除了電動車,德國車業的想像力也變得更豐富了。「以前的討論只聚焦電動車,現在是百花齊放,」漢堡再生能源協會的經理多瑟說,氫燃料車的討論,也漸成為主流。(延伸閱讀:全電動車時代快來了 BMW、賓士加碼投資)

德國最新的嘗試,是要將原有給天然氣使用的基礎建設,用再生能源電解製氫來取代,因為發電過程不排碳,氫燃料電池產能過程也不排碳,被稱為「綠色瓦斯」。

今年4月,一個由德國第二大電力公司RWE、西門子及諸多再生能源相關企業、電網公司等組成的「GET H2」計劃,宣布要在德國西部的埃姆斯蘭(Emsland)地區建立裝置容量105MW的「電轉氫」基地,作為綠色低碳能源旗艦型示範計劃。

在漢堡的類似實驗,其實8年前就開始。

位於漢堡市中心,距離車站5分鐘車程,面對《明鏡》週刊辦公大樓的這座加油站有點特別:聞不到油氣,因為這裡提供的是給氫燃料電池車使用的氫氣,而不是汽油或柴油。

瑞典國家電力公司瓦騰福(Vattenfall)工程師雅各布森(Arne Jaco...
瑞典國家電力公司瓦騰福(Vattenfall)工程師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站在加氫站旁。 (劉光瑩攝)
瑞典國家電力公司瓦騰福(Vattenfall)負責加氫站計劃的工程師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說,在聯邦政府支持一半經費下,他們從2011年開始氫氣站計劃,漢堡也有兩輛氫燃料巴士,每天會去加氫。

加氫站旁三層樓建築內,兩台龐大的加壓氫氣儲槽仍在,但電解製氫設備已沒在使用。

雅各布森解釋,當初在試驗計劃時,購買綠電將水電解製氫,但卻受限於法規,即使這綠電是瓦騰福自己發的,也得透過漢堡市的電力公司購買。而再外加上附加稅費與傳輸費用後,導致製氫成本偏高,還不如從工業區以卡車載來氫氣划算。

他認為,餘電製氫儲能在技術上已證明可行,但如要吸引更多企業投入,還需法規架構配合。

氫能與油車的燃料成本相比,何者較高?雅各布森說,目前加氫站的氫氣售價訂在一公升9.5歐元,就是為了要比照柴油車同樣行駛里程的成本。這當然是大幅低估,他說,如果計入前期研究和加氣站建置成本,一公升可能要20歐元才能回本,但為了推廣氫氣,不足的部份目前由政府補貼。

來自可再生能源的「綠色瓦斯」

對能源公司來說,再生能源製氫的好處,是可以利用現有天然氣輸送管線,直接以再生能源產出的「綠色瓦斯」替代會排碳的天然瓦斯。

這座加氫站為期5年、耗資15億歐元的研究計劃已告一段落。從兩年多前開始,由液化空氣集團、道達爾石油、戴姆勒、殼牌石油等公司合組的氫能移動公司(H2M, H2 Mobility)接手經營。

這是全球目前最大的加氫站單一營運業者,今年要在全德國建設至少100座加氫站,目標是讓德國在氫能市場取得領導地位。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長城汽車去年10月取得H2M 5%股份,成為第七大股東,預期將加速發展氫燃料汽車。

不過,氫能商業化目前仍處於起步燒錢階段。漢堡再生能源協會對外溝通經理多瑟(Astrid Dose)認為瓦騰福的氫氣站可能不會繼續下去,因為對企業來說,能否獲利還是最關鍵。
lbb507 wrote:
哈哈,天下雜誌也加入...(恕刪)

氫燃料電池和加水別混為一談了。電解水在工廠內和車內也天差地遠。

看看中國著名的財經雜誌怎麼說的。
這家企業是出名的騙子。
這那有啥,人家印度也有阿,大斤小怪

只加水
不算厲害啦、最多算是廣告不實而已,其實用的是電解的鋁粉、水反而是催化劑,這樣做只是變相的解決氫氣在常溫中不易保存的難題。

至於有沒有經濟效益不是問題、只要能環保創新騙錢就好、就跟台灣的綠能一樣。

對岸唬爛的科技終於爆了
竟然還可以騙到50億人民幣!!


記得中國那台「加水就能跑」的汽車嗎?人家不但拖到現在才破產,還騙了50億人民幣

根據中國的人民法院公告,「青年汽車」已經宣告破產。最近引起中國網友的議論。

記得中國那台「加水就能跑」的汽車嗎?人家可是騙了50億人民幣、拖到這個月才宣布破產

根據公告,青年汽車用於普通破產債權清償的金額為205435080.96元(人民幣),公司曾三次列入被執行人,未按判決書履行金額達近50億元(人民幣)。

很多網友認為,像是「水變氫」這種拙劣的騙局,竟然騙了50億人民幣,而且新聞出來後6個月後才宣佈破產,感覺智商受到了侮辱。

六個月前,青年汽車宣稱他們研發出一款「喝水就能跑」的新能源汽車,不充電只需加水,就能續航超過500公里,轎車甚至可以超過1000公里。當時南陽市委書記現場視察完,還豎起大拇指用「It`s very good」以示稱讚。

嘴砲無敵!中國河南工廠號稱發明「水氫引擎」,汽車只要加水就能跑、當地官員誇讚

據媒體報導,他們宣稱的基本原理是:車內特殊的轉換設置可以將水轉換成為氫氣,再輸入氫燃料反應堆,即氫燃料電池,產生電能,然後驅動車載馬達和引擎,從而使車輛行駛。水氫燃料車的最大秘密,就是一種特殊催化劑,在這種特殊催化劑的作用下,才能將水轉換成氫氣。

透過這種神仙技術,最終的「青年水氫燃料車」在不加油不充電只加水的狀態下,續航里程超過500公里,轎車續航里程可達1000公里。催化劑可以近乎零成本地將水轉化成氫氣,並通過氫燃料電池發電。

不過,能量守恆定律告訴我們,氫氣燃燒釋放的能量,與水製氫投入的能量損耗相比,後者明顯高於前者,催化劑只是改變反應速度,並不能減少中間的能量耗損。況且一邊製氫一邊發電極不穩定,如果在顛簸中出現漏氣,隨時會發生爆炸。

但是青年汽車的負責人龐青年當時表示:「水氫燃料車技術已成熟,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事實擺在這裡,不是瞎編的。」

後來面對媒體一再地質疑,他又說:「我們小時候,看到鐵樹開花,電燈亮了,覺得不可思議。原來是牛耕田,後來說拖拉機耕田,你想都不敢想,幹都不敢幹,怎麼會有科技呢?科技是幹出來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記得中國那台「加水就能跑」的汽車嗎?人家可是騙了50億人民幣、拖到這個月才宣布破產

所以,就有網友說,這個世界欠他四個諾貝爾獎:

打破熱力學第二定律,諾貝爾物理學獎;
水的高效率分解,諾貝爾化學獎;
促進經濟復甦,諾貝爾經濟學獎;
推動世界能源革命,諾貝爾和平獎。


誰說「水氫引擎」賺不到錢?加上騙到的補貼再來算算
龐青年曾被評選為2006中國經濟年度人物50強、2006年度十大風雲浙商,青年汽車則榮獲中國客車企業十強、中國機械工程業500強、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火炬計畫等。2011年,龐青年以40億元財富,位列胡潤的長三角榜單第135位。

此次宣告破產的杭州青年汽車公司僅是龐青年龐大汽車產業中的一部分,該公司的母公司——金華青年蓮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還擁有濟南青年、金華青年等多家公司。

「青年汽車」的賺錢方式,就是靠著他們的「獨家技術」,到中國各省政府合作,然後申請國家或是當地政府的補助金、獎勵金。

根據中國媒體查詢,金華青年汽車在2018年共申請420輛新能源車的推廣補助,但總申請金額僅為3152萬元(人民幣);除了國家級補貼外,龐青年的老家浙江也在2018年給予青年汽車350輛新能源車補貼,共計約7568萬元(人民幣)。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正式宣告破產不久之前,青年汽車又獲得一筆1.18億(人民幣)補貼。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