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前輪驅動車,要如何解決轉向不足!


erichuang801 wrote:
目前台灣的市售國產...(恕刪)


改拉桿改避震....改改改,花那些錢之前,與地面接觸的第一道關卡~輪胎,為什麼不先升級呢?
換一組抓地力好的輪胎,車子操控極限自然跟著提升,安全性也為之升級,避震器...拉桿、結構桿...
這些比起輪胎還要次要的東西,先來組好胎,把車子原廠狀態練到極限,再去升級強化這些東西吧。



很久以前開Saxo VTS...那種過彎的犀利感, 就像刀子似的...

請問現在PSA集團還有類似這樣的延續車款嗎?

有的話根本不用改東改西, 原廠設定就很好玩了...
去把小鴨飛出去的影片調出來看!

然後,"把慢慢開沒事,沒事慢慢開!"用黃紙印出來,貼在方向盤,就解決了!
erichuang801 wrote:
在蘇花的彎道,我都遵守限速近60Km/h過彎,入彎:收油門、檔煞至二檔,轉速近紅線,以慣性帶入Apex;過頂點,拉手煞車,大踩油門⋯

呃... 你不知道 FF 過 apex 要較晚加速嗎?
既然都能大腳油門出彎了還拉手煞幹嘛?
而且你手煞力道不重吧? (就一般駐車程度)
拉多點鎖後輪你就去陪萬轉小鴨了...
個人積分: 87, 不能再高了 www.flickr.com/photos/inunu
後輪翹腳失去單輪就可以解決餓了
車子會呈現半甩半黏狀態
前驅動WRC比賽有些車手會這樣搞

最近最新的SUV車為了在山區內達到小半徑回車
故意鎖內輪達到小迴轉半徑


fttf wrote:
要就是倒著開(假裝自己是後驅車) 要就是換車 ~~~~

還是不像,FF倒著開也不是FR,變成RR。

Akicha wrote:
這是正解
一般人習慣...(恕刪)


這邊有個盲點,轉向過度容易救車這個結論的前提是建立在駕駛是個高手

如果對一般駕駛者來說,其實轉向不足對多數駕駛者來說更容易救。

因為就放油門踩煞車就可以減輕此項問題,

但轉向過度要救車,對駕駛的技術就很考驗了。

不然車廠也不會設計車輛時,絕大多數的車都是轉向不足了。

可以去看一下美國motto trend有推出一個小節目叫racing line的,裡面有一集就在講轉向不足。

你水管上面應該沒有中文字幕的,但對岸的神人很多,可以參考看看。
meridian wrote:
有什麼問題嗎? 轉向不足的車才好開啊
FR/MR市售車也是轉向不足, 如果不在彎中踩油門, 那麼絕對是轉向不足的調性, 踩油門破壞後輪抓地力才能製造人為的轉向過度

為什麼要這樣做成轉向不足的車呢?
你可能不清楚轉向不足的車, 車頭響應比轉向過度的車還要好吧?
如果是預設轉向過度的車, 那麼轉方向盤跟實際車輛前進方向改變的相位差(時間差)會讓人難以駕馭
意思是轉向過度的車反應會慢半拍, 而轉向不足的車幾乎沒有相位差(時間差)

上面這段話肯定非常難理解
請用你以前的經驗來想像, 有助於你理解為什麼轉向過度的車會難以操控, 譬如說這種手推車:



用推的 ==> 轉向過度 (轉向輪在後, 所一定是轉向過度, 推車車尾往外甩)
用拉的 ==> 轉向不足 (不像汽車輪胎在轉向時會有滑移角, 這種推車後輪完全不會滑移, 因此轉向不足)

試問, 用推的時候是不是左右搖擺很難推一條直線? 那是因為你微調推車方向時, 推車車頭並不會馬上跟進轉向, 所以會讓你微調過頭, 所以才會一直左右搖擺(恕刪)


樓主的觀點有個盲區(也是普羅大眾的盲區)...而你的解釋不能說不對....但只說對了一半而且也太皮毛了一些..你要是實際開過許多跑車..而且是有機會上賽道開..開到極限..就會發現其實不見得完全是那麼一回事...

無改狀況下車子今天出廠調性本身是轉向不足就是轉向不足...前驅後驅或4驅有很大引響沒錯...但不是絕對...

彎中慣性大於一定程度~車子如果配重前重後輕~就算是後驅也有機會一樣會轉向不足~FR或MR後驅頭重尾輕轉不過去就是轉不過去的車也是有的..

尤其是一些大改的FR後驅車容易常見到這種狀況..車子出廠原廠本身設計配重就不是那樣...加大馬力強化底盤後能以更高的速度入彎~但上面上面所講的配重的問題也容易浮現出來~調教改裝能改善..再怎樣改裝調整也有極限...物理限制就在那邊..這是不可改變的!

而MR的代表就是TOYOTA的MR2...明明是MR配置操控卻達不到很多重口玩家的預期...前窄後寬的輪胎配置更是讓人頭痛(對那個級距的消費者而言)..這也是當年很多負面評價產生的原因之一...又因為車便宜...很多人買回來後又改裝..導致原本就有點先天不良的配置改裝後更是不平衡.....事故率也非常的高...當年還有人戲稱它是殺人跑車...

這就是為什麼高價性能車款那麼在乎前後配重的原因..更勝是致力於減輕整體重量減少全體的彎中慣性..2噸的鐵塊跟1.5噸的鐵塊彎中慣性可是大大不同~一樣就靠4條胎不到4張A4紙大小接地面積貼在地上而已~再怎樣弄都有它的物理極限在~除非今天能發明車載反重力裝置出來..(GTR R35是其中比較代表性的異數~車重但又快的離譜~牽扯的東西太多而且是4驅也離題了這裡就不討論了)

後驅車款會較附操控樂趣~那是因為就像你講的驅動方式是用推的不是拉的...這點是對的..
就算發生速度過快入彎車頭轉向不足時還有機會修正~技術好的話再踩油門比前驅車有更多的修正機會(但失敗的話會打轉的比前驅還慘)....
而前驅入彎後發現太快而且轉向不足通常只有減速一途(低速還有機會"拉"..但高速極限狀況下通常在捕油前輪會失去抓地力..只是讓事情更糟糕)~減速萬一還減不下來在轉向不足發生外加真的彎不過去的同時差不多就等於宣告要滑出去撞牆了(開到極限的狀況下)..

而真的要談更多還可以談空力...下壓力也決定抓地力...對轉向不足或過度的情況也是有引響的..但真的扯太遠..這裡就不談了...

後驅是一帖操控樂趣的良藥...但不是萬能藥...後驅不代表就不會轉向不足...

這裡沒要打臉的意思...純討論....如有冒犯請多包涵

erichuang801 wrote:
目前台灣的市售國產...(恕刪)


只要抓地力低於離心力就會轉向不足
跟驅動方式沒有絕對的關係
你的問題應該是如何增加操控
最省錢就是調定位
再來換避震器
最後就是減輕簧下重量

這三個弄一弄 操控絕對比原廠進口車好多了
abcchen wrote: 歐洲車都用lsd~讓轉彎時~內側輪轉速低於外側輪,加強過彎特性.(恕刪)



您確定LSD的作用是這樣嗎?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