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又慢又貴的燃料電池機車 ?

雖然新聞稿的標題下的是
....."創全世界第一輛氫燃料電池機車長途實際的道路駕駛的紀錄"
但事實上,一年半前,就已經有人做過了啊~
http://www.tfci.org.tw/news/newsDetail.asp?id=763

=====================================
再看一下這個連結:
http://www.wretch.cc/blog/daponachung/10696388
最後一句話: "黃明熙表示,此次主要是為了收集數據供以後參考分析,環島算是額外的挑戰,鄭榮和也坦誠:「老實說,不敢有把握能跑完全程!」"

好像找不到跑完全程的新聞!
Luckymom wrote:
雖然新聞稿的標題下的...(恕刪)

所以呢?
跑完全程或沒跑完又怎樣?
所以學校單位才會很保守只稱要收集數據而已
本來汽機車研發過成中就有很可觀的測試路程和時間
環全島就拿來說嘴
我覺得是想製造話題和廣告而已

今天volvo發表新的S60時
會很驕傲的告訴你他們為了安全設計撞了幾台車?
還是在不同天候不同路面測試多少公里?
不會!
因為他們知道那是製造一台不錯產品必經的過程

本來環島應該會有個重要的測試
就是台灣全島的高低海拔落差相當大
如果能穿越三橫
測試高海拔工作狀態及爬坡能力那很好
並且可以測試混和路況的續航力
但是以亞太燃料電池公司機車的規格
爬坡力就輸一般電動機車一截
那我想本來設定就是都市代步使用
那環島做什麼???
是有點神秘,真是不知道為什麼??
但最近在上班途中都會遇到,車身上大大的"經濟部"補助反而比他們公司有名,說真的,好幾次騎過旁邊
都想問問是哪家公司的產品,但看到踏板上的擺著記錄器,就想還是不要打擾人家工作好了??
我想在竹南科學園區附近工作的人都應該有遇過吧??
尤其是有一堆車排排站的那張,一看就知道是竹南科學園區標準廠房
說了那麼多,個人覺得,好東西就該把名號秀出來,為了地球請繼續加油喔~~
Howard1223 wrote:
又慢又貴的燃料電池機...(恕刪)



看完這一長串的文章...

感覺只是一個研發人員自我感覺良好地在敘述自己很辛苦的發文而已...


討論時速多少根本沒有用吧?, 因為電動機車法規規定就是在45km以下, 何必硬把這件事情拿來當成優點講? 況且標題您自己都下問號了。


法規如下:
87年行政院通過發展電動機車推廣行動計畫以來,電動車產業開始在國內蓬勃發展,期間除補助推廣的電動機車之外,電動輔助自行車及其他小馬力電動二輪車輛等皆相繼引發製造熱潮,交通部為有效落實電動車輛之管理,已多次邀集相關政府機關、專業技術機構及業者等開會研商達成共識後,規劃將輕型機器腳踏車重新分級區分為「普通輕型機器腳踏車」與「小型輕型機器腳踏車」二類,並就其車輛定位、檢驗、考驗、監理業務管理等相關事項予以規範,俾更符合實際需求。交通部已於日前完成「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修正案,刻正與內政部依法制程序辦理會銜作業中,預定2007/5月中旬前法規完成發布,6月1日即可上路!

本次「道路交通安全規則」增列小型輕型機器腳踏車之相關規定重點說明如下:
一、車輛規格:小型輕型機器腳踏車依其使用性質規定為電動機器腳踏車之馬達及控制器最大輸出馬力小於1.34馬力(電動機功率小於1千瓦),且最大行駛速率小於每小時45公里、車輛重量(含電池)在70公斤以下之二輪機器腳踏車。




沒錯,致力發展燃料電池機車至今不過十年,但是氫燃料電池的儲存發展呢? 同樣都是動能儲存的原理,基本上我完全是機電產業的外行人,但我認為這點完全有邏輯上的問題...


撇除法規上時速的限制之外,就續航力的角度來看,請問版主單瓶氫氣罐又能夠跑幾公里呢? 要測試車子的性能跟環島完全無關吧? 上得去南迴那是多久要換一次氫氣罐?



另,我想不用我這設計相關從業人員的角度來看,我想一般人都會覺得外型真是醜斃了。
支持

其實台灣綠能產業很多 單是在彰濱就可以看到風力發電機(好像東元開始自製)
太陽能玻璃實驗屋 宣稱可取代燃油的燃料 生質柴油廠

airjim wrote:
支持其實台灣綠能產業...(恕刪)

你知道彰濱工業區的風力發電機年產幾瓦?
佔台電發電量百分之幾?
台灣有很多綠能產業沒錯
只是太多都還在測試階段
雖然有很大的問題在於政府決心
但是已經有太多廠商光這些所謂的綠能產業研發補助就吃的飽飽的
但是成效呢???
我實在不想把話說太難聽
請版主持續報告貴公司氫燃料電池車的進展讓普羅大眾知悉
持續關注~~

某些行業可以賺大錢,某些行業不賺錢但對社會、人類有幫助和貢獻~

如果某些行業可以幫助社會、人類甚至地球,而且還有機會賺大錢,我想不出什麼理由不支持!

研發人員有可能終其一生只研發出一種東西,從英氣風發到髮倉視茫,過程中有可能會有很多挫敗和別人的恥笑和不諒解,但只要自己知道自己做的是對的,就該繼續下去!
少說多做~少吃多動

lordlost wrote:
持續關注~~某些行業...(恕刪)

大大所言理論上是對的
但你知道有多少產業都是披著「環保」「降碳」的外衣
實際上真正幫助有限?
現在所謂「綠色產業」人人會說
更本就變成了口號
商業口裡說著「救地球」
實際上很多還是「救自己」!!
不賺錢如何做生意?
如果只是為了認真專注研發堅持理想
請做「純學術」研究
不要有金錢的雜音

Cloudy Shiau wrote:
請做「純學術」研究
不要有金錢的雜音...(恕刪)


我倒是有另外的看法~

學術的研究多存在於實驗室,目前很多『理論上』可行且已有成品出現的東西一直無法推上市場,就是因為沒有廠商願意投資這種不會賺錢的生意,而一個無法上市場的研發終究只能存在於實驗室。

產品能被普羅大眾所接受會是第一個考量。
接下去才能談這產品在其他方面的貢獻。

否則貢獻再大,成本過高,人們無法負擔,終究會變成展示品和所謂的『概念產品』。
少說多做~少吃多動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