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看了這篇文,對日本車產生懷疑(有圖有真相)

alfahuang wrote:
聰明的人總是有的!在2002 年,有人研究出了“ brake override system”( 中文有人翻譯成“刹車優先系統”,其實 override 在這裏不是“優先”,而是“霸道” 。更確切的翻譯應該是“刹車是爺”。爺來了,孫子們都給我讓路!) 恕刪)

刹車是爺系統
我喜歡這個名字~~~~~

一篇文章就否定所有日本車?
蠻好笑的言論
要不要去看看1997年的NCAP碰撞測試
看看日本車跟歐洲車安全性上是不是有很大差異
有公正單位的NCAP不去比較安全性
反而去信任網路上的一篇文章??

Subaru近幾年都是全車系上榜IIHS Top Safety咧...
連號稱安全的VOLVO都做不到
先把自己先入為主的觀念卸下再來看這篇文章吧
歐洲車廠對成本的要求會不低嗎?
不要求,為何要來亞洲採購?
該砍價的,一樣不會手軟
去問問台灣有跟歐洲車廠配合的公司就知道了
天災人禍我們避免不了,但車輛主被動安全,我們可以有選擇的權力!!!
sonicswj wrote:
如果用一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

就是您將水管接在一個水龍頭,將水管上戳一個洞

此時您若將水龍頭全開,並用手將水管另一端捏住剩一點縫,跟手完全放開相比較

剛剛戳的小洞噴出的水柱一定是將管口捏住的時候噴的比較高

捏住的情況就像是節流閥微開的怠速狀態,放開的情況就是節流閥全開的狀況

引擎的狀況和這個現象類似,如果有更好的例子也希望各位提出!

我想到的例子是吸塵器, 假如用手梢為概住吸塵器的管子的一部份, 手就會感覺到要被吸進管子裡(負壓), 當蓋越多感覺就越明顯.
而關於 brake booster 的工做原理, 可以參考
http://auto.howstuffworks.com/auto-parts/brakes/brake-types/power-brake.htm
要不要去看看1997年的NCAP碰撞測試
看看日本車跟歐洲車安全性上是不是有很大差異
有公正單位的NCAP不去比較安全性
反而去信任網路上的一篇文章??
-----------------------------------------------------------

作者他強調的並不是正面or側面撞擊

而是車子翻車後車體的剛性不足以支撐整台車的重量加上翻車的動能

本篇原文出處是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002&postID=21799

作者常發表文章, 想批可去留言.
我比較好奇的是爲什麼豐田章男公開道歉後離開現場是撘奧迪汽車,真的很搞笑!!!!!
飄撇 wrote:
我比較好奇的是爲什麼...(恕刪)


被抓到開AUDI會家去的是北美的總裁
不是豐田章男
這算不算是替AUDI打廣告?

而豐田章男被賴利金問到開什麼車時 是支支吾吾 沒有正面回答
豐田社長道歉 開奧迪離場
http://www.udn.com/2010/1/31/NEWS/WORLD/WOR1/5398139.shtml
1.原來車窗窗框是車體結構強度主因......
看來一票無窗框被評為剛性一流的車,應是鍵盤試車手所為~

2.本來沒太多感覺,但從這篇裡反T人士的回文,
看得出來真的很多人露餡了! 真的懂得太少!

3.反T人士大致可分為二類! 一種是言之有物、肚裡有墨水,
但無法認同T廠造車理念、產品等,他們在這篇文並沒發言,可以觀察看看!
至於另一種......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