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世界上輪胎最多的汽車——中國制造

someona881 wrote:
臺灣產業的關鍵問題是“碰到了玻璃天花板”,因為臺灣根本不具備主導產業標準的能力。
以臺灣電子產業來說,晶圓代工產業主導權掌握在美國手里,由美國INTEL、AMD等上游企業制訂技術標準,然后由臺灣企業來執行。臺灣的LCD、LED產業主導權掌握在日本手里,無論是LCD生產線設備,還是LED專利技術,絕大部分都掌握在日本手里,臺灣在這方面的技術能力乏善可陳。
(恕刪)


您說的一部份對!

但美國的國民所得是四萬多,台灣是一萬多,中間還有很大落差,而且不止是台灣遭遇這個問題!

所以台灣廠商,尤其是設備商正在努力突破缺口,韓國設備商也是如此!

金融風暴,對某些設備商其實是機會!

下游業者不賺錢才肯去動國產化設備!

成功取代的,利潤都很好!

其實中國也是如此,再過不久也會碰到玻璃天花板!

因中國的經濟成長是建立在低技術的製造上,而這就是經濟發展的瓶頸!

中國有13億人,要整體向上更是難,貧富差距會更大,不靠GCD壓制是不行的!

中國經濟越發達,要民主化也越難,頂多就是新加坡模式!

其實台灣最賺錢的企業,如HTC, MTK都不是靠WINTEL體制,而MTK自己就是WINTEL!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這個美國肯定沒有






無錫靈山大佛,高達88米,采用了700噸厚壁銅板,面積超過2個足球場,焊縫長達30公里,能抵禦14級臺風和8級地震的侵襲。



天下第一掌爲靈山大佛右手的複制件,牠與靈山大佛右手形狀、大小完全一樣,以1:1的比例複制而成。手掌高達11.7米,相當於三層樓的高度,寬5.5米,手指直徑就達1米,總重量達13噸,由此可見大佛的雄偉高大了。佛掌的印相爲“施無畏印”,保佑信衆一生平安。

以上銅佛由生產航天器材的南京晨光集團研制。


其實此帖的主要目的,是想扭轉一些臺灣人認為中國只能制造“山寨貨”“黑心貨”“低檔貨”的認識。
很多臺灣人對中國產品惡意詆毀,已經到了“逢中必反”的程度,實在是很可惡。

跟您交流獲益匪淺,多謝。







kch008 wrote:
有利可圖自然會有人去...
更何況只是要中國男人 心裡都有民族自信心
這些自我研發的企業 只要技術品質慢慢趕上
(恕刪)


"更何況只是要中國男人 心裡都有民族自信心"

這句話我絕不同意,台灣人也沒這麼有高尚情操!

一切向錢看才是真的!<-這才是心裏的話!

我自認很俗氣,當過管理階層都很勢利,一切看指標與績效,作文是升不了官的!

中國人倒很愛講這個!

若有業務需要,我可能比你還會!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rogerkuo2001.tw wrote:
"更何況只是要中國男...(恕刪)


不會啊 看到LUXGEN 這麼受捧
只要價格在低20萬 一堆人搶
會賭爛這車就是看不過 國內車廠這些爛咖

賣的車又貴又爛
沒有人願意看到自己國家的產業 是爛泥扶不上牆
someona881 wrote:
這個美國肯定沒有無錫...


其實此帖的主要目的,是想扭轉一些臺灣人認為中國只能制造“山寨貨”“黑心貨”“低檔貨”的認識。
很多臺灣人對中國產品惡意詆毀,已經到了“逢中必反”的程度,實在是很可惡。

跟您交流獲益匪淺,多謝。(恕刪)


中國高速發展是真的!

台灣人大都知道,中國經濟發展也有中國的問題!

幾十萬台商,台勞,台流也會回台與台灣人交換心得!

不過沿海城市遲早不會比台北差也是真的!

像上海,二十世紀初期就是世界前幾大城市,只是GCD來管後,一切從彩色變成藍色(藍螞蟻),現在只是恢復過去的光榮罷了!

上海的某新聞台,撥報的背景是黃浦江後的那些大樓,有去過紐約的都知道,紐約的某新聞台被後的背景也是如此,明眼人都知道上海人在學紐約,把自己看成中國的紐約!

台灣的產官學都知道台灣的問題,也一直想辦法突破,因為這是自己的家!

我去過中國N次,不過都是去出差,沒有長駐,也與一些有頭有臉的人聊過,對中國沒有啥幻想,反而是沒去過中國的才有些幻想,藍綠都一樣!

我不敢說自己全世界跑了多少國家,多看看別人,然後想自己的定位,然後想如何發展才是真的!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rogerkuo2001.tw wrote:
中國高速發展是真的!...(恕刪)


(我不敢說自己全世界跑了多少國家,多看看別人,然後想自己的定位,然後想如何發展才是真的!)

rogerkuo2001.tw 大您的這句話最中肯,給您+n
沒錯,無論是觀光或者出差台灣每年出國的人數那麼多,每人若都能像大大這句話所說的一樣,那台灣就還有希望,否則我還真令人憂心呢....
像我每次出國,到了一個國家都儘量去看人家比較郊區一點的公共廁所,然後去評量這國家是否比台灣進步,我覺得台灣的公廁實在是太遭了,只比中國大陸好一點,別說差日韓甚多連印尼都不如...所以,我覺得我們台灣要進步,如何提振人民的公德心我想應是比提振經濟更先要作的事...不好意思扯遠了....

rogerkuo2001.tw wrote:
除了某人在潑糞外,我...(恕刪)


小弟第一次聽說了德國工業是中小企業的論述,實在是傻眼!
你對韓國的分析,我贊同,不過日本的所有財團也是政府主導,并且德國的工業從起步就是政府主導。德國在歐洲怎么超越英國的?

暫且不論你到過德國多少次!我對你是旅游業者的說法表示道歉,但我不同意你對德國工業的分析。

德國工業沒有政府主導?從二戰結束。
俾斯麥找到了後發國家趕超先進國家的發展模式:把國家 視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大力量,由國家制定政策和法律引導經濟運行的方向,用國家的力 量建立起全世界最早的社會福利制度。這些舉措,在某種程度上,克服了英國開創的自由 市場經濟的弊端,由此給一些後發國家在發展道路上,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

德國工業化道路特點:
1、德國的統一是工業化所必要的政治先決條件,統一掃除了德國經濟發展中的最大障礙,加速形成統一的民族市場。
2、意識到鐵路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重要性,掀起了鐵路建設的熱潮,
3、控制了全德鐵路網的運營,鞏固了德國的經濟領導權。
4、促進了各邦國的聯系,從而形成了統一市場。
5、大大增進了德意志民族的政治文化和思想交流,增強了德意志統一民族的認同感和凝聚力。

統治階級改革措施:
1、鐵路建設和全德鐵路網的形成成為德國工業化強大拉力。
2、關稅同盟的建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經濟上的統一。

從19世紀40年代起,關稅同盟為保護自己年輕的工業,對內部采取自由貿易,對外部和外國采取一定的關稅保護,這種政策受到大部分資產階級的歡迎,也使普魯士容克階級大受其利。在資本主義強有力 的影響、滲入下,容克階級也被卷入現代化——工業化的浪潮,並不自覺地參加了德國民族統一運動。
斯文魚 wrote:>
小弟第一次聽說了德國工業是中小企業的論述,實在是傻眼!
.(恕刪)


哈哈,德國的機械工業的主體就是以中小企業為主!

大公司不多,但很大,不過從業人員大多數都在中小企業服務!

你說的我怎麼不知道???

不過這就是有沒有親身去拜訪,與當地的廠商有接觸有關!

德國的大公司我怎麼不會知道???

舉個例子,一般的工具機廠都不大,兩千人的大廠算是大了,你可以用google去查一下就知道!

我以前有認識幾個德國廠商,交情還不錯,德國人真的把你當朋友而不是客戶時是帶你回家作客,介紹他家人給你!我不敢說德國我多熟,畢竟是前前的工作所累積的人脈,只是去過幾個大廠,跑過德國好幾個地方,知道德國的一些趣聞而以!

我覺得很好玩的一點是,很多人喜歡先用否定別人的態度來看事情,而不管別人真的有料有去親身體驗,這一點中國人很多都犯了這個毛病!

或許我面對的都是一些惹不起的人,當某人透露他有什麼經歷,以我的經驗來說,他一定很謙虛,不想講太多!台灣人有個樣子的很多都很低調,除了業務人員吹是他的天職外!所以我都先聽,再看他怎麼說!

網路前人人平等,這是好事,在生活上不可能這樣可以暢所欲言,底下的人捧你,你也捧上面的人,要打口水戰都很難!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rogerkuo2001.tw wrote:


哈哈,德國的機械...(恕刪)



我們之間的論述是否有歧義。

我談的是企業發展和政府主導問題,你談的是規模問題?

先不談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區別。

德國,沒有去過,但按照你的理論,人少的就是中小企業。
日本的 fujitsu按照你的標磚,也是中小企業了

似乎做商業的itochu和物流服務的NYK按照人書的話,他這個商業性質的公司似乎是說的大公司了。


發達國家的制造業,流水線或者項目本部通常的管理和一線人員就是少,而不是所謂的中小企業吧!

你看SK的SUMSUNG廠工人也不多啊。
斯文魚 wrote:
我們之間的論述是否有歧義。
我談的是企業發展和政府主導問題,你談的是規模問題?
(恕刪)


德國你沒去過,我倒是去過很多次,結交許多朋友與廠商!


"德國的機械工業的主體就是以中小企業為主!"

我說的話就是德國某一機械大廠的副總跟我說的!

你的認定歸你的認定,德國人他們說他們的!

你是德國人還是他們是德國人???

你要談啥是你的事,我在與其他網友在談某些事情時請用我們的角度來談,畢竟是你來插話的!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