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

有關汽油添加劑的迷思

這個速克達機車可不可以裝,我看我的歐多賣,每次進氣管都是機油是因為我都全油門在催嗎
Xantia_L wrote:
這個速克達機車可不可(恕刪)

可以找個體積小的產品應該可行。汽車的油氣回收機制設計得很差,機車的更差。
如果不介意裝在行李箱內應該是很方便的。
我的小檔車也是會累積在進氣歧管的地方,時間久還會自己堵起來因為裡面海棉吸飽爛掉,整個失效。
話說機車定期小劑量加汽油添加劑,活塞頂雖然沒有閃亮亮,但是可以看到略黑的活塞帶有金屬的反光。
加添加劑之前活塞頂的積碳類似是烏黑的頭髮,加了之後變成看得到頭皮的小平頭了。
引擎也比較順,整體還不錯~
夏蟬 wrote:
可以找個體積小的產品(恕刪)


越來越相信,引擎的積碳有一部分原因來自機油蒸汽,而不同種類的機油配方,造成的積碳量與合適的清潔成分應該不同,汽油精的設計開發沒有考慮機油造成的積碳,所以真的無法期待汽油精能對積碳有很好的處理效果了,高里程後使用其它的積碳清潔法看起來是無法省略



像我這部老車,進氣閥背面的積碳,用免洗筷挖一挖,多成這樣,即使有設計歧管噴油,把這些積碳沖進燃燒室燒掉,燒後應該一定造成積碳,就算沒有設計歧管噴油,也一定有機油蒸汽進入燃燒室一起燒....
masondex wrote:
只需加一次就好是因為效果很好,碳都除乾淨了
這個根據是來自哪裡呢?如果是在說實驗室裡的實驗...(恕刪)


不要太認真

真有那麽神的産品

怎麼沒有一家車廠列入定保項目

聽起來跟狗狗二的原廠鏈條耐用五萬有87% 像
AlfaBrera32 wrote:
越來越相信,引擎的積(恕刪)

個人覺得要在積碳沒太嚴重時就需要定期加汽油添加劑了。不然累積到太多也只能用機械方式清理了。
自己的汽車是很早就定期添加了,進氣歧管拆下來觀察,進氣門乾淨的跟新的一樣。
夏蟬 wrote:
個人覺得要在積碳沒太(恕刪)


2017 年買的車,我新車 3000km 開始加汽油精,而且 2019還是 2020聽說要漲價, 我一次買了 50~60 瓶的汽油精, 所以一直都有在用汽油精

2005 的車也是很早就開始加汽油精,但當時的直噴引擎並沒有做歧管噴射的設計

但不論有無歧管噴射,相信燃燒室內的積碳有一部分是機油蒸汽造成的,這些積碳應該還是會偶爾脫落,或是使用汽油精時也會比較頻繁脫落,我猜這可能就是偶發性退點火比較嚴重的原因.

為了避免偶發性退點火嚴重,添加汽油精的周期需要縮短,我在想可能無法 5000km 才加一次,但這樣勢必又會讓機油產生著漆與油泥的機會變高

而如果汽油精無法有效清潔機油蒸汽造成的積碳,這樣可能要累積夠多才比較會脫落,這樣可能就容易引發比較嚴重的退點火.

尤其對於改裝引擎程式後,增壓大與空燃比比較低,當有爆震時,對引擎的破壞也比較嚴重,所以更需要減少積碳

如果汽油精也能清潔機油造成的積碳, 我認為一定會更好,如果做不到,那只好找別的方式做,看可以保持到全油門最大負荷下,退點火角都能永遠保持在 -3~-4度以下嗎? 當然如果能永遠都是 0 度是最好的
AlfaBrera32 wrote:
2017 年買的車,(恕刪)

直噴車的進氣閥積汙應該就是機油蒸氣以及油霧造成積碳的有力證據了。
目前的方法只能加裝油氣分離裝置了。而且要好一點的,能兼顧過濾效率以其氣阻的問題。
夏蟬 wrote:
直噴車的進氣閥積汙應(恕刪)


我現在的經驗,還是要看原廠的 PCV 油霧過濾效果做得有多好?

以 VW EA888 Gen 3 的設計我目前的測試,加裝廢油回收應該效益很低,但選用 NOACK 低的機有可以有明顯差異

原廠的 PVC, 收集到的油霧會自動排回油底殼,過濾油霧後的空氣,分兩種模式導回進氣,無渦輪增壓時導回進氣歧管,利用歧管的真空,讓曲軸箱也維持負壓,這樣引擎的運轉阻力會更小

而有增壓時,過濾後的氣體導回渦輪葉片前端



加裝廢油回灌,改裝品的主流是,
1. 把 導回進氣歧管 的通道堵死,這樣曲軸箱只能維持1大氣壓附近, 優點是完全不會有油霧通過這個管道
2. 有增壓時的尤物過濾,完全由廢油回收換內的過濾裝置過率(因為原廠過濾已被廢除)

這種改裝方法,因為增壓時的油霧完全利用廢油回收罐過濾,所以可以收到很多廢油,很有成就感,但也不見得代表過濾能力優於原廠設計,不過可以做為比較 NOACK 產生機油油霧量的差異

根據車友比較 NOACK 6% vs 10% 的所收集倒的廢油量,固定里程下比較, 10% 的大約就是 6% 的兩倍油, 13% 的可以收到比 10% 還多....10%的應該差不多5000km可以收集到150cc左右的廢油


而我是只用 NOACK 6% 的機油,加裝的廢油回收罐,是保留原廠 PVC 過濾油霧後,再過濾一次,結果裝了 2 年跑2萬km, 過濾到的油真的完全都沒有,罐子裡用棉花棒可以免強擦出一點點而已,而 PVC 接到廢油罐的交接管,這部位油可以看到可能約 0.5~1 cc

所以我的結論是, 原廠的 PVC 夠好的話,選 NOACK 低的機油,而引擎沒有大幅度改裝,吹漏不嚴重的狀況下,加裝廢油回收罐的意義很低
AlfaBrera32 wrote:
我現在的經驗,還是要(恕刪)

Noack主要是評估機油遇熱揮發程度的。Noack低時,通過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 (PCV)機油蒸氣量確實會比較低沒錯。但是不必然代表通過的油霧會比較少。蒸汽跟油霧是不同的,一個是氣體一個是液體。就像在瀑布旁溼氣很重不一定代表著水霧很多,水霧多少還要看瀑布的水量跟衝擊的大小。
Noack高收集到的廢油也多,有可能收集到的是氣態揮發物冷凝下來的輕質油。重質成分(包含灰分的油滴)沒攔下來直接進到歧管還是有產生積碳的可能。
另外機油TEOST的測試可以知道機油遇熱產生殘留物的傾向。數值越高累積在進氣閥的油霧會產生積碳的機會"可能"越高。
綜合來說,NOACK跟TEOST都是機油的評價參數,只能用來參考可能會造成進氣閥門積碳(IVD)的傾向。造成IVD的成因不少,難以一概而論。也因此SAE才會有論文是用實機測試以分析產生IVD的可能原因。
夏蟬 wrote:
Noack主要是評估...(恕刪)

這樣聽來NOACK 低應該也一部分達到我希望進燃燒室的機油越少越好了,雖然蒸汽的機油無法被過濾,那只能找低的讓進燃燒室的機油少,而液狀的機油霧氣,看起來原廠過濾的很好了,加裝廢油回收罐也沒幫助了

進氣閥背面積碳我倒是覺得不擔心,岐管噴油應該大份都洗掉了,我從一開始加裝廢油回收罐就不是為了改善進氣閥背面的積碳,而是希望燃燒室機油造成的積碳越少越好,這樣越有機會僅靠汽油精把燃燒室積碳清乾淨

而因爲進入燃燒室的機油越少,更不會引發偶發性的退點火,但我安裝廢油回收罐後,我看數據是沒什麼用,這樣看來也更合理了

而前面強調進氣閥背面積碳多,是要強調這代表機油一直有進入燃燒室燃燒,尤其崎管噴油沖洗下來的機油,積碳,一定是跑到燃燒室內

而如果機油油霧多,跑了兩年兩萬km,廢油回收罐內連0.5cc的油都沒有,推測應該是油霧很少,我看車友裝的廢油回收罐孔徑也應該是0.5 mm左右,這應該也很難過濾機油蒸汽,而且過濾更大的機油霧氣,這樣看來更覺得原廠的過濾系統要過濾機油霧氣應該效果不錯,而他測試我目前用的油,收到的廢油最少,這樣看來這款油的油霧與油蒸氣都是最少的,HTHS 又是同規格產品最高的,看來選這款油很正確
  • 1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