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ence_boa wrote:
公式一大堆不見得人人看得懂..理論一堆沒實際來得準確
...
我只是來提供實際經驗..如果有幫到大家我會很開心..哈哈哈...(恕刪)
呵呵, 謝謝您! 其實這邊也不全然只是打高空講理論, 只是幾個比較堅持把正確理論說法找出來的
人 (包括小弟本人) 持續在 "聊聊" 而已~ 您可以先買份雞排跟紅茶啦, 不過我想這主題都談那麼
久了, 大家也沒什麼興趣砲火四射, 就盡量釐清看看有沒有共識, 總是也對自己有些成長~
ACON99 wrote:本來打了一大段要回, 後來邊寫邊看, 我想我們應該在定義上有些差異, 所以形成另一個雞同鴨講...
bugatti跟wh...(恕刪)
於是我刪光了前面那一大段, 直接跟你 clarify 看看:
像 P=F*V 去談絕無定功率加速這件事, 我覺得在定義重新釐清後可以理解你指的意思:
P = 第三人稱觀察者觀察車體運動所計算出之功率
F = 施加於車體之推力
V = 車體瞬時速率
而我這邊提及的定功率, 指的是引擎的運轉狀態, 其基本定義是:
EnginePower = EngineCrankTorque * EngineRPM * Constant
...我都加上了 Engine 字樣, 盡量避免誤解
所以你講的 P 跟我講的 EnginePower 不一樣, 舉例來說, 車子到了極速時, 你由觀察者
立場去看車子, 它處於定速狀態, 你可以宣稱它處於動者恆動的穩定狀態, 沒有任何加減
速現象, 所以觀察車體運動的結論, 功率是 0.
但事實上 EnginePower 並不是 0 (也就是引擎還是有作功), 只是全用在抵消負向阻力後,
完全無餘力用於車體加速, 所以固然引擎是全力運轉, 但實際上加速度是 0.
我不知道我上述觀察我們的論點差異是不是正確?
你上面兩篇我會再看一下, 至少我覺得你解釋我貼的 power-time 圖很可能是基於此處所
講的觀察者論點來解釋 (我不很確定), 再者, 我也覺得我圖沒標到很清楚, 或許導致你的
誤解, 那這就是我的問題了~ 我先提一下:
1. 上下兩張, 綠色面積部分其實是一樣; 只是灰色區域放不同地方, 導致上下兩張要花不同
時間去積成一樣的面積
2. 上張類比少檔數的車子; 下張類比極多檔數密齒比的車子 (終極而論就是指 CVT)
3. 該圖所寫的縱軸 power 是此處所定義的 EnginePower, 若方便, 也許請您用這個定義
再看一下~
先這樣, 我再回頭去看看你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