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目前開發整合PWM+EFIE之系統, 微控軟硬體PCB第一版已好, 初步要進入實驗階段, 預計5/08開始, 有哪位網友的HHO generator效率不錯, 願意分享設備成果一起路測一下的. 目前有些參數需要數據資料來做修正. 實驗成果會分享, 實際HHO的省油效率很快就能揭曉, 應該是很多人心中的期待吧. 不管是支持或否定的.美國有幾家有整合的公司都因為油價大跌而暫停在eBay的零售, 大概是因為售價不低的關係. 只剩下一些單賣PWM或EFIE(O2, MAF/MAP sensor 修正)的電路板賣家. 所以朝向低價但相當自動化的設計方向努力, 如果整合效果不錯, 價格也能符合省油的合理代價, 未來應該也可以開放集資量產.另外結合願意使用的網友成立HHO車友俱樂部. 有位很懂改車的朋友, 是作軟體的公司, 也在OBDII監控及ECU校正方面的整合和我配合開發中, 這也會對HHO效率的數據能更精準. 也會需要更多網友參與提供更多 O2 sensor 的實際路測曲線資料 (怠速, 市區, 高速公路).歡迎聯絡.
這是個好消息.終於等到有興趣的人跳下來從事相關的實驗.pwm+efie 這是 hho 的後端相關應用控制工程.德國人的系統開發的不錯.硬體穩定度夠.軟體又可以依據實際需要調整.建議參考.實驗品要商業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加油.真希望趕快看到您們的商品.
Dear eddieyu80先生我也做PWM+EFIE,HHO Dry Cell實驗長達一年多,中國的奇瑞汽車可能會有興趣:可以一起跟您研究發展嗎?請看我的Youtube Video:EFIE O2 Sensor Voltage adder3Taiwan Kymco125 with Hydroxy Cell + Plasma IgnitionDry Cell : HHO Flow(Production) rate 200cc/Min in 3A
我的設計初步是整合1. 銜接引擎火星塞, 讀取高壓脈衝當RPM值, 作HHO開關. 可以調整怠速RPM的設定值, 決定停止HHO產出的RPM值, 避免引擎轉速過低時負載過重而熄火, 光是冷氣在怠速時就可能佔用引擎馬力的一半了.2. 車內10段O2 sensor LED indicator, 這部分和您重複, 但這項並不是用來省油的, 目前會以OBDII診斷座接筆電監測.3. O2 sensor 訊號切換, 以微控之程式全自動修改O2值並送出, 不需分為市區及高速兩段之固定偏壓值, 使省油效率提高,4. 模具已設計開模, 利用鋁擠型外殼當散熱, 不需另外加風扇, 且整體體積比一包香菸盒還小.5. PCB靠近MOSFET有數位溫度IC, 提供PCB自己的溫度值, 當PCB或引擎室過熱, 切斷HHO輸出.6. 超低內阻MOSFET, 可提供60A穩定電流, 且不需鋁散熱片.7. PWM 的頻率是1024Hz.8. 採用扣具式cable, 將RPM, O2 sensor線集成排線, 不用逐一接線, 方便插拔,9. 未來擴充可讀取及設定 HHO 電解溫度上限, 避免使用較不耐高溫材質容器時融解或爆裂.10. 為了將來能送UL或CE 認證, 採用工業級電子零件, 部分零件用到軍規零件, 可以在攝氏-20~+65度範圍操作.11. 所有可調整之參數由另一PCB於車內實現, 以tack switch替代POT來處理增減值,12. 所有功能和方程式都以軟體處理, 方便以後升級, 不知將來有沒有3.5"的ePC可以直接塞入引擎蓋, 設計也許可以更快.13. HHO 輸出電流由HHO generator 自行控制, 滿載輸出,14. 電瓶電壓不足, 切斷HHO電流輸出, 保護電瓶免於過放.目前進度: 程式已完成, PCB 0.9版完成, 零件也都焊好, 等製作HHO generator. 這是目前第一版能做到的功能. 只針對4汽缸引擎設計, 已經投入不少費用了. 也跑了不少電子展, 汽車展蒐集相關資料. 等參數大致調整好, 再將4/6汽缸選擇功能放入第二版PCB. 後面還會列入四行程機車的參數, 看steven123 大大的機車實驗, 這個PCB應該可以配個迷你HHO generator 給重型機車用.現在還缺個HHO generator, 目前是和工研院請益中, 初步雛型大致出來了. 既要顧到機電整合又要兼顧到研發預算, 真的也算是個完整的project經驗.您可以提出您有興趣在哪一方面合作? 整合各方力量才能快速使設計由理想付諸實現, 希望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一起努力.目前我所看到國內大都由氫氧焰設備之類的公司在開發, 但都不是著重在汽車, 而是在耗油較重的遊覽車, 公車, 卡車等使用柴油的重型車. 這些應該才是HHO的重度使用者吧, 所以我的設計可能還有點迷你了.
Dear Mr.EddieHHO Cell 我以經做好2組了(請看以下連結),可以配合您的測試,請您給我連絡方式,至於測試方面環保署已經找好工研院機械所願意配合,今年四月時已經找我有這測試plan.請您給我您的聯絡方法:我的e-mail最讚的HHO Cell:Smack Booster
要解決加氫站成本過高問題可從每一家庭擁有產生和儲存氫氣設備開始也就是說氫能源可能先從住家用然後再推廣到交通工具上以下是MIT宣稱利用屋頂太陽能生產氫和氧氣混合成住家用燃料電池成本低於靠充電電池存電MIT breakthrough
美國因為地廣人稀, 每一家庭大都有地下室或庭院, 比較能有大空間儲氫氧氣, 台灣比較適合目前的太陽能+電池的組合吧. 1KWH 約需24V電瓶12個, 所需空間小多了, 陽台就能作. 假設15%的太陽能轉換成電, 電瓶充電約70%效率, 電器使用約90%效率. 假設15%的太陽能轉換成電, 目前電解H2O約60~70%效率, 電器使用約90%效率. 整個算起來都只有10%太陽能被利用到. 兩種都差不多. 電瓶充電 and 電解H2O是都是電化學裏的電解.沒去看台北太陽能源展, 不曉得有哪些進展了, 磷酸鋰鐵電池似乎越來越出風頭了, 搭配汽車或太陽能都不錯.美國pay pal 的co founder 2004年出資成立的 Tesla motors 今年發表 model S 車款, 是油電混合車, 不是現在熱鬧的氫油混合, 已接受網上預定, 只要US$49900, 預計2012交車. 充飽電費成本約加油費用的 10~20%. 充3.5小時可以跑230英里 (約368KM). 馬達和電瓶都在腳下, 沒電時還有輔助引擎可加油, 0~100KM 加速只要4秒, 跑的比Porche 還快, 玻纖車體, 原來的前置引擎的空間拿來當行李箱了, 可以放50" LCD TV加摺疊腳踏車和一個衝浪板. 如果不加油, 幾乎是零排放了. 當然電源還是靠發電廠, 能源看用核能或火力發電了, 估計美國全改成電動車或氫氣車, 美國整體能源需求還缺30座發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