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

有關汽油添加劑的迷思

AlfaBrera32 wrote:
我在懷疑 Red line...(恕刪)


我分析過Redline 的產品就他們家PEA就是某廠家提供的便宜PEA

我自己的意見是他們家PEA濃度本來就太高 根本沒必要

後來在Las Vegas 遇到他們家的行銷老總 才知道他很介意他們家的PEA濃度 必須得要是業界最高他才開心

我不是他家產品的擁護者的 但是濃度降低其實不會影響整體效能的因為本來就過高 降低其實也蠻合理的

還有一次加太多 是有可能整體影響整體汽油燃燒效能 畢竟黏度跟燃點都跟汽油差別很大
AlfaBrera32 wrote:
謝謝分享,最近引擎車(恕刪)


現在在業界其實沒有一套標準測試汽油添加劑對機油所造成的影響

大部分都是機油歸機油 汽油歸汽油 連研發團隊也是一樣.. 兩個組很少合作

以這篇SAE裡面的測試方法也是他們自家公司自己設立的方法 應該在其他公司看不到

可以確定的是 Chevron 的確有他們獨到的產品 這也是為何他們的汽油清潔劑在北美長紅了幾十年
ablackturtle wrote:
我分析過Redline(恕刪)




我查了網路上紅線的 PEA 含量資料:
2008 30 - 50% PolyEther Amine
2018 <30% PEA

而我應該是在 2019 年初大量買進 紅線汽油精, 當時就發現濃度跟舊款的比稀釋很多..
而且還漲價

我記得 Chevron PEA 濃度也是 <30%

所以我才會懷疑,是否 2018~2019 後,紅線改了 PEA 的配方
但早年紅線的 PEA,目前這樣看來應該是便宜的 PEA, 才可以賣這樣的價格

不過,印象中台灣網拍現在有人賣 Chevron 的汽油精了,價格跟紅線差不多,以後用完還買得到的話,改用 Chevron的好了
ablackturtle wrote:
我分析過Redline(恕刪)

該不會使用的便宜PEA就是跟最近對岸流行的自行調配汽油添加劑,所使用的PEA是一樣的吧?
夏蟬 wrote:
該不會使用的便宜PEA(恕刪)


本來去年我考慮在淘寶買 BASF 的 PEA 100% 原液,看分享是真的很濃,很黏稠,但易燃品要運到台灣還是麻煩,而且如果以相同的 PEA 濃度去比較,價格也跟紅線差不多而已,所以乾脆放棄, 用 100% 的原液還需要設法稀釋,使用起來才比較好倒




Chevron 355cc 賣229,跟紅線443 cc 賣280,差不多價格了

AlfaBrera32 wrote:
本來去年我考慮在淘寶(恕刪)


PEA 用了幾十年 目前還是一個很有效的清潔劑

但是對於GDI引擎來說 清潔噴嘴的效能還是有限

為了這些問題 我在去年也研發申請了幾篇美國專利

應該明年可以看到一些非PEA PIB 的產品 專門有效清除GDI引擎積碳
ablackturtle wrote:
PEA 用了幾十年 (恕刪)


好,那新產品上市時分享一下吧! 謝謝
我現有的庫存紅線汽油精要用玩也還需要一段時間
AlfaBrera32 wrote:
好,那新產品上市時分(恕刪)


弱弱的我想問一下A大。你有聽過朋友,或是開歐洲車。缸內直噴的車主。炸缸嗎 LSPI。
我沒有直噴車。
另外ACEA 有推出 學API一樣的 新規範 API-SP
Xantia_L wrote:
弱弱的我想問一下A大(恕刪)


因為 LSPI 炸缸的我看到的都是網路案例, Golf R 並沒有這個問題...

看過的案例有, Golf GTI 改引擎沒改好的,
另外以前最常看到的是 Focus 1.5T, 聽 Ford 技師說這部車 PCV-> 渦輪管之間的氣管很容易積機油,
管子拔開,機油都是用流的.

所以後來原廠保養會定期抽這部位的機油, 在更後期就是在歧管的位置增加一個孔,讓多出的機油可以回流到油底殼,減少被吸入燃燒室燃燒

以前這部位如果積太多機油而吸入燃燒室燃燒,確實也容易有 LSPI 問題,這些被吸入的機油,如果調整被放確實也是個偏解

現在應該改善不少了

LSPI 目前看起來是多個因素都可能誘發,所以,解法也很多.

1. 機油配方調整
2. 引擎程式設定上,低轉速時增壓不要太大...使用大號渦輪,低轉也不容易大
3. 減少引擎吸入機油的量, PCV 過濾要好, 加裝廢油回收, 引擎吹漏小, 選用 NAOCK 低的配方,減少機油蒸發量
4. 保持噴油嘴清潔,霧化效果好,可以減少機油被汽油稀釋,也能減少 LSPI
5. 機油在合理的里程更換,這樣舊機油內的汙染物少一點,也可以減少機油被燃燒蝕造成 LSPI
6. 避免低轉速大油門使引擎高負載,要大腳油門就是先降到合適檔的檔位


上面我幾乎每一項都做了,只有機油我選用 Mid SAPS 配方,並不是 Low SAPS 的 LSPI 配方...
如果引擎沒有明顯的 LSPI 問題,我是覺得不需要用 LSPI 配方的機油,從其他方面改善...
這樣對引擎的潤滑比較好....而從前面的論文來看, LSPI 配方的機油,也更容易造成使用 PO-PEA 會有油泥與著漆的問題...

這又是一個例子,最新認證的機油,不見得比較好...機油的選用,要考慮的實在太多...
引擎車要照顧好,實在很麻煩
AlfaBrera32 wrote:

引擎車要照顧好,實在很麻煩

我倒是有不同看法,應該說現在新式考量環保與油耗訴求的的車都不好顧。嚴格上也可以說是不夠成熟。
小排量渦輪車要擔心LSPI,油電車要擔心大電池壽命,這些要顧好需要多費心思,但也是可以玩的地方。當然不去管它也是大有人在,但有問題的機率就是比較高。
相較之下,傳統自然進氣引擎+傳統自排或手排變速箱問題應該最少,是最成熟的技術。
如果這話是跟純電車比那是不能比,純電車基本上跟百年的內燃機歷史相比來說,還是嬰兒發展時期。是跟成熟沾不上什麼邊的。
另一方面純電車只能說油類相關的東西幾乎不是主要的問題來源,如積碳著漆,震爆等,但是電車的性能衰退沒的救,不是說換機油加添加劑就能改善的。只能更新組件(如電池)。
  • 1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