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sai4108 wrote:
我不大懂若是溫度造成機油衰退, 那跑高速跟跑市
區的引擎溫度不是應該差不多嗎 (冷卻系統不是應該維持引擎溫度在一定的溫度, 不論是高速 or 市區 ?) ?
而且我從不熱車, 引擎一發動就上路, 但轉速不超過 2500 轉, 約三分鐘左右就到達正常引擎工作溫度, 之後
引擎溫度就幾乎不會上升也不會下降, 所以我也不大明瞭 Pachilla 大大所說的, 為何走走停停, 停的時候引擎
會冷卻, 以及為何轉速不超過 3000 轉會需要很久的時間才能夠達到工作溫度. 不是在質疑, 只是希望大家切磋
一下, 以增廣見聞. Thanks.
大家分享一個概念﹕機油根本不知道你的車跑了幾“公里” 了﹐ 用公里數來衡量機油是否已經退化根本是本末倒置。
早期的死恐龍油因為是“有機”油因此的確會因為溫度影響下衰退﹐但是現代全合成機油的退化因素已經不是溫度而是在(像是 Cxstrxl SxnTxc 明明是非合成機油卻號稱是合成油而且賣合成油的價格...效果我就不清楚了)﹕
1.機油內污染物質的多寡還有污染的時間 (引擎維持正常運轉時間短﹐造成污染物質無法順利蒸發而持續分解機油潤滑分子)
2.機油的熱循環“次數” (每循環一次就是在機油裡面添加污染物質)
車子如果只跑高速公里對機油還有引擎本身的負面影響遠低于市區行駛原因在於﹔
1.行駛時機油內污染物質的被完全蒸發。
2.跑高速公路機油的熱循環“次數”非常少﹐污染物質還有水氣無法在引擎冷卻時累計破壞機油潤滑分子﹐機油衰退速度慢多了
3. 跑高速公路時引擎實際運轉時間並不會比市區久。 譬如說你在市區用 20km/h 平均行駛5000公里需要 250小時的引擎“折磨”時間。 可是用平均 100km/h 行駛 1萬公里引擎只需要“輕鬆” 運轉 100 小時。 這樣下來那一種情況對引擎還有機油傷害比較大﹖ 你認為車子里程延長了兩倍﹐認為機油一定完蛋了﹐ 可是實際上引擎實際運轉時間不到一半﹐受到熱循環污染的次數少了N倍。
以前就有人用同一缸子機油連續行駛16萬公里完全不熄火 (只停下來加油換駕駛) 可見得現在的合成機油是多麼耐用。
最後再強調﹕ 機油是不管你的車開了幾“公里”的﹐而是要看使用環境還有引擎本身的運轉特性覺得更換的時機。 否則 F-1 賽車引擎是否一整年跑18場比賽是否都不用換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