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還在認為氣囊多就是安全?先看看車體剛性吧!

小弟是不買Toyota 汽車的人。--〉公司車,計程車,開(坐)到膩了。
但看到車廠願意將SRS 增加,最少就安全性來說又再邁進一步。
相對的其他沒有補足SRS的“台裝"品牌也會跟進,這是件好事。(雖然目前大多都跟進了)


不管主被動安全配備有多少,開車的"人“才是最主要原因。
小弟個人認為影響行車安全的重要順序:人-->主動安全--〉被動安全。
而"人"往往是最容易出錯的,就要先靠碰撞前的主動安全(ABS, ESP or TRC or VSC...)
最後才是碰撞時車體對人身的保護。(車身剛性, 潰縮設計, SRS...)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愛與支持的品牌。
我不買Toyota,但我支持Toyota 的進步。

mackey wrote:
我看根本是超過九成九都不了解剛性的重要性
全部都跟著車商、媒體強調潰縮、氣囊、鍍鉻把手、空間這些有的沒的


他們只能會講神車重視省油好養不會壞(不用打廣告)
妥善率比乘客部分撞擊得到不及格還重要,這是一個乘客坐車管你去死的概念...

lovemelikeyoudo wrote:
還記得第四季時Toyota...(恕刪)


其實樓主說的很有道理,不過台灣人還是很愛買Toyota,他在台灣還是賣最好的。

lovemelikeyoudo wrote:
還記得第四季時Toyota...(恕刪)

很多時候許多東西是相輔相成,安全就是其一
不是說只要有六氣囊以上就『絕對安全』
不是說只要有車身剛性佳就『絕對安全』

舉個簡單的例子:鐵盒內有顆草莓,將鐵盒從高處自然摔落模擬車禍撞擊
若鐵盒剛性佳但沒有氣囊,雖然自然摔落後鐵盒沒有變形(或是變形量很小),但是在鐵盒中的草莓可能因為直接撞擊鐵盒內部而爛掉
若鐵盒剛性佳但有氣囊的話,則能將草莓的損傷降到最低
若剛性、氣囊都沒有的話,草莓只能燒香拜佛不要遇到撞擊

也就是說剛性、氣囊各司其職才能完美保護草莓,也因此剛性與氣囊之間並沒有誰比誰重要,而是『都很重要』
別吵了,有沒有考慮開坦克出門最安全,只要解決坦克還不能掛牌上路了問題就ok了(逃)
個人親身經驗
Subaru Legacy 就1個氣囊的那個年代1995年左右被從駕駛室這端側撞,

只有額頭被不知道什麼東西打到一點表皮傷
撞我的是TOYOTA A秀,車頭半毀.對方駕駛雙腳皆斷,煞車痕12米長(警察量的)
Subaru車台被撞成S型,車門內凹到方向盤的將近一半,我人幾乎變成側躺在椅子上向副駕駛方向趴
氣囊爆開打了我一隻眼睛變熊貓一週才消,脖子扭到痛了兩週

但我印象非常深刻,緊縮式安全帶在緊急時刻把我大力的往後一拉整個綁死在椅子上
個人認為真正救我的其實是良好的A柱設計與車門防護鋼樑以及緊縮式安全帶

氣囊在當時只是一個輔助的作用,
防止駕駛第一時間撞上方向盤給予緊縮安全帶一點作用的時間

所有的配置都有一定的作用,時間點不同,整體搭配才能保護駕駛與乘客
單看一種配置其實是不智的

但像黛妃那樣的案例撞擊之下給她,20個氣囊+超強的鋼性也沒屁用吧,

開慢點才是真的

lovemelikeyoudo wrote:
還記得第四季時Toyota...(恕刪)


那你要貼個altis車體剛性不足的撞擊照片 這樣才有說服力啊

路過、跑過、走過 wrote:


很多時候許多東西...(恕刪)



你這例子少了個最重要的東西,草莓要被繩子綁在盒子中央,而且不靠盒子的壁,以這情形來看,盒子的硬度就顯得非常重要,其次才是氣囊。


那個繩子在車子裡面就是安全帶。
previous wrote:
個人親身經驗Subaru...(恕刪)

的確,像是汽機車總有人說鐵包肉、肉包鐵。
但是卻沒說汽車沒買到一百萬上下你也只是被鐵夾扁在裡面而已。
肉包鐵也不是說絕對不安全,機車相較汽車在道路上好閃好躲,撞擊後人可以直接與車體分離,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國家都要求機車駕駛技術必須高於汽車駕駛的原因。
有完善的安全配備不代表你就能橫衝直撞,在已開發國家路權的優先順序都是行人>自行車>大眾運輸載具>機車>小汽車>大型車。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