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ician wrote:設在交流道中間的正確原因,是設置成本問題。這是因為一個交流道有眾多的出入口,可能到8個12個這麼多,設在交流道中間只要一組。計費方式也單純,以交流道至交流道為一個計費段,收費容易。 看了這麼多留言,只有這個是簡單又正確的答案,不愧是professional technician。一堆人宣稱設在交流道之間要用的感應器會比設在交流道上來的多,所以設在交流道之間可以貪錢等等....真是典型的不用大腦的嘴炮。我在美國的確看過有電子收費裝在交流道出入口的地方,但那種收費高速公路通常交流道很少,交流道的形式也相對簡單,所以不需要裝太多感應器。老實說我非常厭惡遠通在ETC上的所作所為,但不會因為我的厭惡而喪失判斷事物的理智。每一個工程的設計都有他的道理,絕對不是一個"白痴"或是"貪污"可以全部解釋。
MEGADETH2 wrote:那上了交流道到感應架...(恕刪) 因為里程是固定的,你從中港上,林口下,這交流道距離是固定,你經過的感應架支數也是固定的裝在收費站處,請放心,因為交流道跟交流道之間一定會有感應架,不會多收少收既然沒通過五權西路的感應架,自然不會收你中港路到五權西路的里程(站),這不難懂吧?改成里程計費也簡單,你從五權西路上(181k),中港下(178k),只會經過一支感應架而這支感應架的距離就是設定前後兩交流道間的距離(3km),這樣就知道你的里程了你若在大雅下(174k),那就會經過這2支感應架(3k+4K=7k),還是沒少算到呀...
camper4880n028 wrote:裝得越多~可以汙的錢越多啊~沒看到每一個汙錢牌坊~旁邊有機房,機房上頭的散熱器(似乎是分離式冷氣)一下就兩組,更別說那些牌坊鋼架,藍光照明器,每多設一組就可以多汙多少錢~~~ 依你的說法,現在共裝319座感應架,若改成設在交流道變成近600座,不是可以污更多?而且這BOT案是遠通自己出錢建設,才能賺代收手續費⋯
感應門架裝在主幹道上會比裝在交流道上要省成本,因為兩個交流道之間,只要橫跨兩個大型感應門架,就能感應北上南下的所有車子,不需要在每個小匝道口設置感應架。另外請注意看一下,藍燈其實是恆亮的,夜間開車可以看到感應門架下方路面,有藍燈的照射點,至於會覺得被閃,那是因為車子通過那個恆亮的藍燈,人的視覺上藍燈出現又消失,感覺好像被打閃光藍燈。至於對眼睛有沒有害,那我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