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TFIREXIV wrote:
且因為水泥鋪面維修不易,輕微的損壞根本不可能維修,都是壞到不能再壞了才會封路分段維修。...(恕刪)
我也覺得很奇怪,我記得綠島是全部都水泥地,沒有柏油瀝青鋪的路,很難騎車,連下雨天都會打滑...
我情願下雨天的時候,騎車在沒有標線的柏油瀝青鋪的路上,也不想騎在水泥地上...
怎麼會有人說水泥路面比較好!!??
水泥路面真有那麼好的話,賽道上為什麼不採用呢?
我以前看到柏油路有亮晶晶的時候,(就像碎玻璃灑在地上的那種樣子,在士林的中正路教堂那邊),還會建議過我朋友(柏油瀝青工廠的)可以做一些修正,我跟他說,
『你就把廢棄的輪胎碎成小塊皮,混在柏油瀝青裡面一起鋪在路上,學賽車場的做法,這樣不是很棒?抓地力又會變好,跑起來又安靜』
結果我被吐槽說
『厚~你系北七哦,柏油瀝青還要回收的,路上你看到以前柏油瀝青鋪的亮晶晶,有套玻璃粉的那種,那個是可以回收的耶,阿你輪胎皮遇熱就融了,是要怎樣回收啦...』
所以我就無言了...
barbielinda wrote:
柏油路 不耐下雨 , 被車輛密集重壓 , 會凹陷 破碎 , 公車卡車專用道 最好全程都用水泥路...(恕刪)
奇怪,我怎麼就記得,柏油瀝青鋪在路上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防止雨水掏空地基吧!!??
我沒記錯的話,柏油瀝青在下雨天過後容易有坑坑洞洞,多半是在柏油瀝青鋪完後,沒有確實的"壓平",才會容易發生這種問題。
至於公車專用道這件事,台北市政府也是笨,把一堆載滿人的公車,放在同一線道上面一直不斷的跑來跑去,柏油瀝青被壓出一個像"凸"字型的路面,後來好像是有把柏油瀝青挖開,地基挖開,放很耐壓的東西(是大石頭之類的嗎??我不知道),然後再鋪上柏油瀝青...
才避免後續公車專用道一直在修補的問題。當初(好像是1996還是1997年左右的事情吧...就是公車專用道剛開始的時候),松江路就是這樣子,一直挖一直補,到後來我乾脆就繞路走...
moipod_tw wrote:
I think ur logic is flawed. You said concrete is used more in the States because 地大人少. This means it is more durable and rides better.
Then u give the example of LAX. U know LAX is the single most travelled county in America? If concrete can only last 5 years, how long do u think gravel will last?
Gravel is be easier to maintain yes. But if this was applied to the roads there, how often u think the constructions will be? U think that helps the already so congested traffic in LAX?
I lived in the States for 20 yrs. 6 of those were spent on the roads in LAX.
怪了"地大人少" "durable"跟rides better有啥關西阿?不要自己的logic會轉彎還牽拖人好嗎?
前頭講的從頭到尾就是在講鋪面品質...沒人在講耐用度吧!?水泥鋪面比較耐用還用你說?
210號公路從完工的第一天我就上去了, 鋪面品質就是比台灣國道的柏油路面爛
btw有些人一講到美國的話題就會自動切換英語頻道是哪招阿...顯得自己很懂美國? 拜託在中文平台請中文發文好嗎? 看你前頭中文打得挺順得顯然不是不能打中文字嘛, 後頭還烙個駐美20年...難道我要烙個住美30年來跟你較高下嗎...

加州的公路我都開壞四台以上的車了....拜託你不要轉來轉去牽拖一大堆,你提出一條加州的水泥鋪面道路在行駛寧靜舒適平整度都比台灣國道柏油鋪面好的我下周末立刻去體驗!
最後...我在LA住這麼久,沒聽過誰用LAX在稱呼洛杉磯地區的啦...請問你是住在機場20年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