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原來Audi的Quattro四驅系統不是那麼簡單的!


西盪普利斯 wrote:
前陣子剛好看到去年雜...(恕刪)



還是有差



奧迪全時 跟BMW全後,彎道 開起來還是有差...


多年的經驗

Dwing wrote:

這不叫技術最高,前後輪扭力如何分配,只是看車廠的設計考量來決定.

扭力往前輪>油耗,往後輪>運動性.

更先進的是在於左右輪的扭力分配.


Prelude二十年前都可以做到左右的扭力分配
重點在於有沒有能量消耗
SHAWD十年前就可以左右的扭力分配的
(100% Torque Transfer)

舉例來說車子左轉的時候
左前輪要減速-10%
右前輪加速+10%
左後輪要加速-20%
右前輪要加速+20%
這時候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
叫做前輪用煞車這叫做Active Braking
但是問題在於能量消耗50%
BMW, Audi, Subaru幾乎都是用這種做法
所以操控感是有了
但是車子減速是不變的事實

目前只有SHAWD和ZF/Ricardo (BMW/Audi高階車選配)
簡單來說就是所謂的Torque Vectoring
http://www.popularmechanics.com/cars/news/4225886
這邊有解釋是怎麼運作

Dwing wrote:
請查下資料,至少SUBARU 不是 50:50

至於其它廠,也不是 50:50


你說的是Split Ratio
和我說的Torque Vectoring是兩碼子事情

Dwing wrote:
這只是利用電子來控制,反之subaru是強調機械化設計,考量的是成本與可靠度.
重點在於成本,及效能
以CRV來說,假設配備SH-AWD 成本將會提高多少?


事實證明SHAWD和Subaru那種的系統差不多可靠
現在最老的SHAWD也十年沒有出狀況
選配也不過才兩千多元美金
說穿了Subaru的四驅本來就是老舊的設計
稱不上技術領先
領先的應該是Mitsubishi接著是Honda
BMW/Audi這幾年追了上來
http://www.autoblog.com/2007/10/14/torque-vectoring-the-future-of-awd/

Dwing wrote:
這跟現在某些北海道仕樣車其實差不多,就是後輪改由馬達來驅動.
前面油電系統負責.
這樣算新的構想?


你要把他想成Subaru那種左右輪煞車的四驅系統
當然不是新的構想
Torque Vectoring的四驅系統本來就已經複雜
再加上油電來做Torque Transfer本來就是創舉光是拿這套系統裝在NSX上面
就知道這四驅系統在省油性,可靠性,和操控性是領先絕大部分的廠商了
水喔
"前驅"車種可以四驅...
沒有傳動軸是要用念力驅動後論就對了
先去搞清楚甚麼叫"前驅"再說吧.........
Windwaker wrote:
其實四驅技術最高的就...(恕刪)

Nissan GT-R從R32開始的Attesa 4wd也可以分配到0:100的動力輸出,單純的後輪驅動
不過他沒辦法100:0輸出就是了,GT-R架構上算FR跑車,動力到分動裝置再前傳,頂多到50:50
這套系統台灣的X-Trail、Rogue也有,他們是橫置FF底,所以是100:0到50:50分配
基本上以我的認知,可以100:0到0:100的動力分配會浪費很多重量
因為傳動軸要能承受全部引擎的動力,分動裝置也要,這些東西的慣性也會影響動力輸出
最近的E63 4Matic就縮小了他可以分配的動力輸出,因為可以減輕傳動系統的重量
很多東西不是做不到,而是有意義嗎??

Windwaker wrote:
叫做前輪用煞車這叫做Active Braking
但是問題在於能量消耗50%
BMW, Audi, Subaru幾乎都是用這種做法
所以操控感是有了
但是車子減速是不變的事實


一開始還講的不錯,可惜言多必失,講越多錯越多,
四驅技術算是各車廠很核心的技術,很複雜,沒講清楚會差異很大。

SUBARU除了最新的forester X-mode是採用這種利用ABS來協助抑制空轉輪外,
其他車款都是運動型AWD,絕對不是你說的減速來達成控制。

更不用說STI 使用的是加速型以機械LSD來達成扭力分配。


還有給各位對AWD有興趣的,AWD不是比誰的分配比例多誰就厲害,
整體底盤,懸吊跟車身設計都是重點,讓一輛AWD車在彎道上行雲流水
是很不容易的。Audi的四驅絕對是數一數二的設計。

出一個比較難的題目,EVO歷代以來,中差一直都是50:50(可去三菱官網求證)
為什麼他的動態可以如此靈活接近FR的轉向過度??
為什麼一樣50:50比例的WRX 或是Audi 卻是轉向不足的傾向??
Ronza wrote:
出一個比較難的題目,EVO歷代以來,中差一直都是50:50(可去三菱官網求證)
為什麼他的動態可以如此靈活接近FR的轉向過度??
為什麼一樣50:50比例的WRX 或是Audi 卻是轉向不足的傾向??


EVO是唯一台有Torque Vectoring的四驅車
WRX/Audi都是利用LSD這種會流失動力的系統

重點就是能不能做100%的Torque Transfer.
Audi如果用上新的四驅系統就不會有這種問題
不過那是S5以上才能選配的
ariete wrote:
Nissan GT-R從R32開始的Attesa 4wd也可以分配到0:100的動力輸出,

問題是左右輪的動力分配

Attesa和二十年前的Prelude一樣
要靠減少轉彎方向內輪的動力
而不能做100%的動力從左輪轉右輪
這種做法會造成動力的流失
這也是為什麼新一代的四驅系統一定是100% Torque tranfer的Torque Vectoring
這種四驅系統到目前為止日本只有本田和三菱有
而德國只有BMW/Audi可以選配
樓上那位一直強調SUBARU是用左右煞車控制.....

先不要說簡直錯的離譜,我還真希望STI能有EVO X的 Super-AWC系統...

那種在極限操控時,把ABS也加進AWC系統去控制,達到更強力的扭力分配....

智慧型競技向AWD系統,EVO可以說是此領域的尖端了,這點SUBARU差很多.

還有,不用過度吹捧SH-AWD,就原理上來說的確很理想很強大,
但是實際上路就不是那回事,目前用在Legend上都是以穩定為優先,
跟SUBARU 三菱偏運動風完全是不同取向。

何以如此? 車身,底盤,懸吊才是重點,有這麼簡單論斷AWD系統,
去跟Haldex買現成不就得了~~
Ronza wrote:
樓上那位一直強調SUBARU是用左右煞車控制...


要不要解釋一下為什麼SUbaru會有動力流失?
同樣三菱和Acura就不會
差速器基本上造成動力流失
和煞車沒兩樣

Haldex的四驅也沒比ZF/Ricardo來的強
不然BMW/Audi就會跟他買了
本田和三菱利害的事會自己做

另外我看你根本沒開過SHAWD的車子
SHAWD的車子可是非常強悍的四驅

Windwaker wrote:
要不要解釋一下為什麼...(恕刪)


你根本沒搞清楚open diff跟 LSD 的差異~

LSD會有動力流失?? 你知不知道EVO的 ADC AYC 也是LSD?

純機械LSD 例如WRX STI 除非後輪舉腳空轉,哪來的動力流失?

05年之前的EVO 8 有入門車款是配置黏耦合中差,沒有ACD 也沒有AYC
連前LSD都沒有~

照你的理論,這不就是廢物一台? 去路上拚一下,看看這種你說的會動力流失的
EVO是不是那麼廢.....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