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無論檢不檢討騎車陋習,樓主所示的諸多現象,還是會層出不窮,
但想必全台各地民情、道路生態不同,嚴重程度有所差異而已。
小弟台中人,幾年前上台北工作,也居住在台北市,
一直以來都以機車為主要交通工具,偶而回中部才開車。
記得剛上台北時,對於要不要買機車代步,我以直很猶豫,
因為台北與台中不同,汽機車密度實在太高,只要上路根本分配不到合理空間,
再來台北的公車網絕對是全台最便利,當然數量也是一流得多,
幾次搭公車體會到公車爭道時的兇狠與專業時,就為機車騎士捏把冷汗,
想想自己要不要加入機車敢死隊行列??當時我真的很猶豫。
然而迫於工作需求,需要自主的交通工具時,機車仍是我的選擇,
但也下定決心,要在台北險惡的交通環境下生存下來,
所以自然而然,諸多先前各位討論過的陋習,有些我都漸漸視為必要之惡,
想控制到班時間?想上課不遲到?想減少與他車的衝突?
有時就是要走跟別人不同的路,用不同的方法。
台北市上下班顛峰時間,許多主要道路就像水泥灌漿一般,填滿了就沒空隙,機車要鑽都很難,
再加上路邊臨停或DP的汽車超多,慢車道滿是待轉右邊的慢車、停站的公車,
機車只能乖乖跟著車陣緩慢移動,還要不時等著右轉慢車跟停站公車,
所以快車道上,車與車之間的間隙,就是我擺脫車陣的揮灑空間。
找到擺脫車陣的路徑之後,再來就是要爭先恐後,不擇手段在下個紅燈路口衝到車陣最前頭,
車陣以各路口紅綠燈收、放頻率為分野,只要能夠突破第一個車陣,再來就是想辦法追下一個車陣,
你能夠在每一個車陣頭都爭取到第一排位置,接下來就是要依經驗算好這次起跑後要追幾個紅綠燈,
如果算得準,你就可以在預設時間內到達,這就是為什麼要爭先恐後的道理。
這樣騎車要想辦法維持在高速,主動反應,試圖洞悉前面路況來找洞鑽,而不是乖乖的跟著前車,
因為你保持主動,可以隨著車陣動態找到前進的路,
持續前進加快速度,快拉開與他車距離,就可以減少與他車碰撞的機會,這也是爭先恐後的好處。
這樣想法有點專業,也可說是職業化,在台北騎車上路需要如此拼命嗎?
趕時間時你的確不得不,而且跟你同在馬路上奔馳的計程車、貨車、遊覽車、公車等"職業駕駛",
他們也有一套保持自 己行路優勢的思考方法,而且有時還會有很缺德的駕駛行為,
所以乖乖跟在前車後,乖乖遵守交通規則,你就比別人安全?你就可以享有你應有的路權?
在台北....不一定是.......
1.打方向登的觀念不好
普遍存在一些老一輩的阿公阿罵或是在路上橫衝直撞的年輕駕駛之中(當然其他年齡層也有...)
不是完全不打方向燈
就是打了燈就馬上轉沒給後面的車反應時間
2.紅燈停車超線
這部分原因很多
有些是剛好快到路口時黃燈所以來不及煞車
有些是因為前車為2t車不想聞廢氣所以硬超過停車線
有些是想等等綠燈時第一時間"違規"左轉(好孩子不能學喔

3.不戴安全帽或是只待瓜皮形式的安全帽
安全帽的原意本為保護安全
但很多很多人戴安全帽的用意是為了規避處罰
曲解了當初政府的用意
戴瓜皮形式的安全帽在我眼中也算是一種陋習...

4.不遵行車道
其實這個問題不能完全歸在機車族本身要負責
在南部
我印象中沒看過"機車專用道"
最多最多就是"機車優先通行"
但基本上汽車也能開...
加上路上普遍的"路邊停車"
連"機車優先道"有時都不見了...
機車族想不佔用道汽車道(慢車道)都沒辦法

其實會有陋習
我個人覺得是台灣罰的不夠重和罰的不夠勤...

要光靠教育和個人素質提升來改善這樣的狀況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
andro wrote:
Sorry......(恕刪)
+1
下午超過五點後,開車的我就把車燈打起來,但是是小燈,等晚一點再開大燈。
但在市區,我覺得真的沒有必要開"遠燈“ (注意:是遠燈)。
尤其是看到很多休旅車車燈已經比小車的車身高,停在後面時遠燈直接照在照後鏡裡,剎那間彷彿來到了天堂,奇亮無比,令我張不開眼。
而對面車道的人如果開遠燈,也是一樣,根本看不到自己前方的路線,讓我很想在晚上戴墨鏡。
現在也有很多車都改一種藍色的車燈,機車騎士也一樣,那種照起來真的很刺眼,車主本身會看得很清楚,但對於其他人而言卻讓人看得不清楚。
提到何時開車燈?
我記得是說五點之後要開燈,大車的話是不論何時都要開燈。
國外聽說也是不論何時都要開燈。
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因為每輛車都開燈,能源消耗的速度比以往更快,
環境的保護也因此被破壞。
或許製車的業者可以想辦法換個比較環保的方式讓車燈亮起來,這樣安全與能源就可同時堅固了。
peace!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