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ona881 wrote:
裝備制造業確實是經濟發展的核心產業之一,看看臺灣與韓國就可以看出其重要性。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后,韓國不惜舉國動員,欠下巨額外資,從國外進口了大量技術設備來發展重工業和裝備制造業,十年之內,韓國在造船、汽車、鋼鐵、電子等領域突飛猛進,甚至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
而韓國與臺灣的經濟差距也急劇拉開,以前被臺灣人瞧不起的韓國,現在經濟規模是臺灣的兩倍以上,人均所得也超過了臺灣。
臺灣產業發展在這10年內可以說是止步不前,各種競爭優勢也在逐步喪失。如果不趕快扶植本土的核心產業技術開發,實現產業升級以謀取更高的產業利潤,臺灣再向上發展的空間就極為有限了。
(恕刪)
雖然您在01貼有關中國的一些豐功偉業,但評論還算持平中肯,所以我可以跟你聊一下中國的產業!
記得在1997年去過西安交大,與他們副校長,某書記與一些知名教授吃飯聊天,論中國的基礎科學發展比台灣紮實,也搞出許多東西!
一個大國當然有許多科研是很頂尖的,難道台灣沒有嗎???
您所提的robot,台灣的ITRI(工研院)十幾二十年前就開發了N個type,但為何業界不用???
我也去過中國幾個lab,論prototype要有多少就有多少,台灣也一樣,拿大筆科專當然是以美日德為目標,但酒喝一喝,中國的教授也會老實講,玩玩研究是可以,商品化還是很有問題!
從古到今台灣的大學教授幾乎都是以留美博士為主,論資質絕對不差,大陸五六十幾歲的這一輩教授受文革影響,很多學歷都不高,不過天資也不會差,只要有大筆經費下來,要做出東西不是問題!中國的國營企業也能承接這些研發成果,但為何國營企業像樣的很少?不是在技術問題!
研發出來才是問題的開始,畢竟要商品化時,還要有量產技術,商場競爭的考量!
像汽車工業,是封閉的系統,你跟外國談技術引進,人家給你total solution,你要自己更改其中一種設備,人家就不保證原來承諾的,當然也怕肥水外流,間接也扼殺本土企業!
若景氣好,賣都來不及,當然全套外國設備引進馬上賺錢,誰還給你慢慢的給國內業者機會?現在中國可是比資本主義還資本主義,商場競爭無奇不有,中國還可以不甩專利問題,大家都唯利是途,誰來有良心的說以扶植本土企業?國營企業都不一定這樣幹了!國企那些人買外國設備好處多多,我就看過國企一堆人去歐洲驗機,十數個人歐洲一月遊,只剩一個職工在驗而以,開銷當然由廠商付,廠商開多少中方就接受,價差流到....國企有競爭力才有鬼!
私人企業則是將本求利,不惜任何代價賺取利潤!好了,今天我要買設備,外國廠商發現中方已有國產"樣機"時,不等你有發展的空間,綁標,殺價樣樣都來,努力把你趕出市場,尤其日本人更是如此,今天你的對手是這樣的無所不用其極的打壓,中方的財力,氣又不長,尤其是以科研的研發成果,研發出來拿了大功後就拍拍屁股,再想一些科專來拿經費,誰還理你如何商業化?
現在是山寨當道,人們發現用別人的技術,改一下做些應用就可以賣錢,努力研發既有技術的口袋要深,氣要長,私人企業有誰會這麼有認真的雷峰精神???
中國的私企各個都有雷峰精神,大家都努力研發,那台灣的聯發科就不會賺中國人的錢飽到名列世界前幾大蕊片設計商了!
中國很多企業都說抄襲可以培養競爭力,吸收國外的技術後就可以技術輸出,還可以與原廠打對台!說給外人聽,給上級領導爽罷了,苦幹實幹徹職查辦!有個樣子後就交差了,反正要吹誰不會?人家的研發砸錢是砸假的?失敗的經驗會告訴你?為何要這樣的設計是有原由的,只是給你圖面依樣畫葫蘆罷了!人家的know how與know why會跟你講?圖面給你就不錯了!為免後幻,一些利害的殺著不會留著?
台灣一路走來,吃過不少虧,私人企業以賺錢為本,不一定會給國產商機會,所以有技術不一定會有商品出來!
不過中國的軍工比台灣好太多,要超英趕美,人家不給你,只能硬頭皮研發的確可以有些作為!很多航天與軍武是不能做假,一翻兩瞪眼,所以技術儲備是有一定深度的!
但軍工要轉民間還是有一定難度,不過若能在軍工體系養大後再出來與外商決戰還有可為,不過私企的老板是以賺錢為本,只要賺錢就好,不會管你是啥技術的!Time to market常讓國產設備商吃鱉,國產化不是那麼容易的!台灣已有太多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