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sammi wrote:
誰找我? 有啥事
機...(恕刪)
VW504/507都沒有可以當頂級?
如果好用怎麼不見進口車指定使用TOTAL??
廣告文就誠實,後面標記你是哪一個賣家不就好了
不要老王賣瓜自賣自誇,還竹科附近自取也太明目張膽了
onlysammi wrote:
1. Shell Helix Ultra 5W-40
2. Viscosity 40°C, cSt 79.1
100°C, cSt 13.1
3. Viscosity Index 168
4. Density @ 15°C, kg/l 0.840
5. Flash Point (PMCC),°C 242
6. Pour Point, °C -45
7. HTHS 3.68
----------------------------------------------------
1跟2一起說明.
黏度規範是5w40
A.首先要先了解機油流體特性 低溫黏40CST數值高 /高溫不黏100CST低....
那SAE 40的黏度規範 範圍是12.5~16.3(請參考規範)
你再回頭去看看 100CST落在13.1(偏下限)....可以說這罐相對其他5w40/10w40來說"不黏"
40 CST 79.1 相當好.....有0w40的水準 PS:很多0W40的 40CST數據落在80~85左右.....
3.VI值計算 只是一個凸顯40CST與100CST"落差"的一個數據....
例如有兩款機油A與B
A機油 40CST=80 100CST=15
B機油 40CST=80 100CST=14
VI值一定是A比較高...
如果你看的資料夠多....VI值的影響跟基礎油有關
但也有可能是VI值是使用黏度指數增進劑去拉高的...這種機油衰退會很快(ENI AGIP平價油系列)
機油好壞 基礎油佔了7-8成....PAO與ESTER的基礎油性能表現很好
4.密度跟基礎油有關....也跟添加劑有關
最明顯的例子是酯類機油比較重....MOTUL 300V 5w40 密度0.893
依般三類基礎油產品密度都落在0.840~0.855 (這數據是我的經驗值)
5.FLASH POINT 閃火點...這關係到機油的揮發性(高溫耐受性)
機油通常閃火點都落在200~250度.....
通常黏度越高的機油閃火點越高....
以這罐SHELL HELIX 5w40來說...閃火點242非常好
如果你不幸買到舊版SM是206喔! 稍微低了點 要注意失油 特別是老車
6.Pour point 凝固點
機油中多少有含有蠟....超低溫時容易凝結(車不容易發動)
不過 這沒什麼....台灣碰不到 零下30度的開車環境
7.HTHS 3.68....
HTHS跟機油黏度有關....黏度越高 HTHS越高....
HTHS關鍵數據是2.6....SAE20的機油HTHS大約就是2.6....(TOYOTA的技術文件)
也是目前市面上黏度最低的機油0w20/5w20的HTHS數據,保固內新車就應該用
--------------------------------------------------------------
基礎油的部分 殼牌的基礎油 跟人家不同....他是VHVI跟XHVI
VHVI (very high viscosity index)
XHVI (extra high viscosity index)
說到這邊...要順便講GTL(gas to liquid)
基礎油分五大類.....GROUP 1~5
三類基礎油(統稱G3+):HC(氫裂解)、VHVI、XHVI、GTL
四類基礎油:PAO
五類基礎油:ESTER酯類與其他
美國那邊針對第三類基礎油 是不是全合成的問題 有打官司(CASTROL VS MOBIL)
目前趨勢是G3+的基礎油漸漸取代PAO (價格因素)
或者說MB229.5的認證以前都是PAO基礎油才有辦法過關.....
這支SHELL 5w40 XHVI的基礎油已經有MB229.5的水準
歐洲目前主流5w40....應該都是三類基礎油為大宗
好一點的機油會用G3+G4去調配.....純100%PAO基礎油 很少....我從不知道Mobil 1含量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