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請問渦輪在轉速還沒到達前開起來跟NA車是差不多的嗎?

可以買雙渦輪的車
可以有效解決低轉的延遲
azo2ka wrote:
想問問長期開過渦輪車的車主們在市區(轉速未達兩千轉)是否跟NA車差不多?
謝謝


新一代的渦輪車比 NA 車好開太多 ...

傳統自然進氣 (NA) 引擎缺點是 最大扭力/ 馬力 都要在高轉速才出現 ...

所以傳統 NA 會有 CC數越大, 低轉數也比較好開的錯覺 ...

例如

4000cc 的引擎輸出是 350匹馬力 @ 5000轉 / 45公斤 @ 4500轉

相對的他在 1500 ~ 3000轉 扭力可能就有 15~25公斤

2000cc 的引擎輸出是 180匹馬力 @ 4800轉 / 25公斤 @ 4200轉

相對的他在 1500 ~ 3000轉 扭力可能只有 10 ~ 15公斤

這裡提扭力主要是因為 車起步加速快慢 (順暢度) 就是看低轉數的扭力

所以相較之下 2000cc 的車在1000多的低轉數就感覺難開


在新一代的渦輪增壓引擎, 許多都採用雙渦流 來減緩 TURBO LAG (舊款式的渦輪 LAG 就普遍明顯)

拿最近的 FOCUS 1500cc 的 渦輪增壓來說

他最大扭力是從 1600~4500轉 輸出 24公斤

馬力就跟 NA 車一樣 在高轉速才會出現 @ 6000轉

所以1000多轉起步就輕快, 滿載爬坡也不必刻意拉轉數


現在這樣的渦輪技術 允許車引擎 cc 變小, 扭力平原提早在1000多轉就出現 (類似柴油車), 但是又可以維持一樣或是更強大的馬力 ....

也是為什麼許多車廠都開始轉用 渦輪增壓 (BMW 的 B48 渦輪 引擎 差不多 1300 轉 就有 30公斤的扭力輸出)

我個人覺得普遍日本車廠的工程師 都還是屬於上一代老派的 ....

覺得平常用車就是 NA 就好 慢慢加速 慢慢開 ~ 性能車款才用渦輪
gudodayn wrote:
我個人覺得普遍日本車廠的工程師 都還是屬於上一代老派的 ....

覺得平常用車就是 NA 就好 慢慢加速 慢慢開 ~ 性能車款才用渦輪


台灣很多車主也是這觀念…
都以為渦輪車就是來超速用的
用什麼…我很少跑山路來安慰自己說用不到
台灣速限120而已啦…馬力那麼大幹嘛…
殊不知從日常的超車…閃車…爬坡…
低轉速就能高扭力輸出對於行車的安全只有助益而已
馬力是扭力單位時間所作的功
馬力大就是功率大
輸出功率大極速會較快
扭力大爬坡較有力
但如果馬力小只能有力但慢慢爬
或者起步有力但速度上去之後再加速就卡卡頓頓的
因為它的總輸出功率被限制了
時速25km/h的轉速就開啟渦輪增壓了
即使之後再提速進檔轉速下降依然是落在渦輪增壓的最低轉速之上
控制參數都寫好了,不用擔心
http://www.flickr.com/photo.gne?id=
azo2ka wrote:
市區用車居多 過去不...(恕刪)

去試乘開一下比聽說準多了
原來NA車都是沒變速箱的.......
渦輪輕輕踩就全扭力輸出........
emeryville wrote:
3.0爽度不如1.3...(恕刪)


2008 FORD ESCAPE 3.0 V6
最大馬力197/5900轉
最大扭力27.1/4700轉

2020 Nissan Kicks 1.3 Turbo 4缸
最大馬力156/5500轉
最大扭力25.4牛頓米/1600轉

以前很多3.0真的.....😅😅😅

如果要端高端3.0 NA
那Turbo車款也可以拿1.6T 308 GTi 270馬
來應戰了

當然回覆論點在於
不要拿很多老觀念來看待渦輪車款
建議很排斥的可以去免費試乘體驗
修改一下對於渦輪日用車款的觀念
不過目前引擎控制單元高度電腦化(電腦可依需求調整增壓值,並搭配點火/供油配合,渦輪本體加上電控Wastegate等),加上渦輪機導入新技術(例如雙渦流),甚至配上大小雙渦輪,都是為了讓渦輪車輸出更線性,更好開

最早還有搭載渦輪增壓的大型重機,但是輸出非常神經質,如果不熟悉的騎士,動力控制不佳,在彎道中突然瘋起來,對操控穩定性影響很大
dadye wrote:
去試乘開一下比聽說準多了




開過幾次渦輪車,大概都是乖乖牌的駕駛,低速時我覺得沒什麼差。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