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勢在必行的NCAP?從參訪ARTC碰撞實驗室的反思


羅柏江 wrote:
由於影像記錄工具的...(恕刪)


我認為永遠不會有T-NCAP, 因為沒必要.

原因是未來國產車會消失.

在全球關稅壁壘慢慢消除下, 在當地生產以避開高昂稅金的時代已經過去.
GM在全球的各個子品牌都收掉了, 或是出售.
汽車市場比台灣大的澳洲最後一家國產豐田工廠今年結束營業.
台灣的國產車靠的是偷掉的配備和相對低廉的人力在撐著, 還有政府那違背WTO精神的技術性關稅(貨物稅), 凋零是遲早的事.
消費者對安全意識的抬頭使市場逐漸趨向安全的平價進口車, 如Skoda, Mazda等.

TC
現在政府各部門都在做資訊公開化,但ARTC的上司可不是政府而是財團,所以ARTC可以用各種各樣的理由不揭露測試結果。
如果搜尋『生命誠可貴!買車要買安全性』這篇文章,還會發現多年前的Toyota Altis發表試乘會是在ARTC舉辦的,結果在所有負責採訪的媒體記者面前,Toyota Altis就硬生生的因為後懸吊系統的設計缺失,導致車輛失控撞上護欄,造成兩位媒體記者受傷。但卻連事故資訊也不主動公布,就知道ARTC有多不透明。
8859K wrote:



我認為永遠不會...(恕刪)



這是一件好事,未來所有的車都是進口的,
也意味著大部份的車安全評比高低,都可以
在NCAP上看到,將來買車時就有所依據,
不會是簡單的二分法,有上市的車都是通過
ARTC的低標安全車.

th21 wrote:
如果精準度要求在mm...(恕刪)

感謝解釋和分享
當年也是看了t大的文才開始知道法規碰撞和ncap是不同的
您應多分享
省的我這個外行人一直說著半吊子資訊

在Euro-NCAP的正面碰撞執行程序中
假人定位上是mm就可做到
如The dummy’s H-point shall be within 13mm in the vertical dimension
碰撞後假人位置的測量確實需要3D測量
容許誤差應是1mm(A tolerance of +/- 1mm is applicable to such a system)
我想就誤差上捲尺可能勉強可做到到
但3D的數據沒人想用捲尺吧?

e1299129 wrote:
我當然有看文章,但...(恕刪)

你說的很可能是現況或是政府的意願
但是你的角色是什麼?
你的希望是什麼?
如果你不希望改變現況那就是延續下去也沒啥不好

但是如果你想改變
你就不需要對政府意願做太多臆測
而是清楚表達你想要的訴求
如果你的訴求是:我想要公開透明的資訊,但我想政府一定只顧財團不可能為我
面對你的態度
政府當然是選擇裝死不做
因為面對只有批評的態度
做了可能還是一樣被嫌只顧財團
吃力又不討好

當然你強力清楚的訴求後
政府還是可能不如你願
但是至少彼此對話有過了
你更清楚你的政府是不是你認為的那樣
且過程中你會更清楚問題的癥結在哪
不會被主流媒體或[民意]所蒙蔽


rolex16610 wrote:
現在政府各部門都在...(恕刪)

ARTC可以找理由(如:合約規定)不透明資訊
但是ARTC有的資訊很多在政府相關部門都有
何必找ARTC要?

8859K wrote:
我認為永遠不會有T...(恕刪)

如果台灣全都是進口車時
那台灣只限定一地或一種規格進口?
只要歐規不要美規或日規?

幾乎所有大的汽車生產國都有[自己]的NCAP
不同地的NCAP也只限定做自己國內販售車輛而不是外銷規格
且是當地銷售較高的車種
這樣台灣進口車不是可能還是用國外數據在猜
那和現況我覺得差不多耶
a90927815 wrote:
先感謝分享好文搞台...(恕刪)

th21 wrote:
如果精準度要求在mm...(恕刪)

關於側撞時的頭部傷害指數
假人傷害指數介紹
這可是[箭靶]ARTC的公開資料
其中提到頭部傷害指數HIC(=HPC?)大於900就有顱骨凹陷性骨折發生的機會

其他在NCAP中側撞頭部傷害評估上
注意NCAP的側撞測試速度可能較高可能會造成較法規碰撞較大傷害
Euro-NCAP(側撞時速50kph)
給分上下限是
HIC15: 500到700(20% risk of injury 大於AIS3 )
應該傷害指數大於700不給分(0),小於500給滿分
其中括弧註記在HIC15=700時
就有20%的危險可能造成AIS等級3的傷害
而AIS等級可見上面連結
AIS3大約是重大傷害(serious)如開放性骨折,致死率約8-10%

K-NCAP(側撞時速55kph)
HPC給分上下限是650-1000 給分4-0分
HPC 650-1000發生AIS等級3以上傷害的危險是5%-20%

補充
美國法規側撞防護FMVSS214 堅硬柱狀(rigid pole)或移動式可變形屏障(moving deformable barrier)
頭部傷害標準(Max. Allowable IARV ) HIC 小於1000

羅柏江 wrote:
由於影像記錄工具的...(恕刪)


快點跟上吧
個人覺得沒什麼好討論的

我們沒有這個市場,在汽車自主製造的時間也不夠長,無論是資金或是第三方的公信力都不足

除非NCAP要到台灣設點,但根本不可能,有可行性就是把大陸市場涵蓋進來(不過已有C-NCAP)

所以我認為,我們能努力的方向是,在台生產車輛,所使用的設備及製程工藝是否與原廠一致

以同步率為基礎,至少可以確保八九不離十的安全性,否則就像某位網友說的,還是買進口車吧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