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關起門,假的。為何車子都要設計用不太到的「低風阻」


ajaslene wrote:
你不可能把車體等比放大還要它維持一樣的風阻係數...
我建議樓主可以先google了解一下風阻和流體(空氣)力學到底是什麼
或是回去翻一下物理課本的白努利定律回顧一下(no offense)
因為整串看下來大家的回文和樓主給的回覆好多都像在平行時空

其實對樓主真的不用太認真,有興趣的點一下看看他發過的文章

真的蠻有趣的

smax155 wrote:
等比放大 , 然後風阻係數還一樣??


等比放大,風阻"係數"還是一樣的.
但是....
風阻 = 風阻係數x最大截面積x空氣密度x時速平方
風阻是不一樣的.

frank10 wrote:
Prius 4大概降避震換18吋胎應該也有點操控了吧。...(恕刪)

你應該不知道prius4連輪圈蓋都經過低風阻設計吧

goodpig wrote:
其實對樓主真的不用...(恕刪)


沒錯,在01上需不需要跟一個人認真,應該先看他過去說了什麼...

smax155 wrote:
等比放大 , 然後風阻係數還一樣??


其實這句話沒錯...

重點是"風阻系數"一樣,但因為正投影面積加大,產生的"風阻""空氣阻力"就加大...

但"風阻系數"還是一樣!太多風洞都是用等比縮小的模型在跑,要不然去哪找個風洞來試747或A380這類的大客機?!
好心沒好報,誠摯終召嫉.....

frank10 wrote:
假如相同的風阻設計,然後原物放大,不會影響風阻

你想太"少"了, 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你所謂的Cd 0.28是風阻"係數", coefficient of drag
但風阻是CdA, A是物體的迎風面截面積
風阻係數乘上截面積才是風阻, 所以即便是風阻係數一樣, 越大的物體風阻就越大

為什麼不把車做小, 減少截面積, 那麼就不需要設計低風阻係數的造型了, 不是嘛??
那麼就會衍生其他問題, 撞擊測試過不去....
日本k car不能輸出到全世界, 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對k car的側撞要求遠比國際標準還低, euro ncap或是iihs等機構定義的側撞測試標準, k car完全沒有通過的可能

Pink Floyd wrote:
其實這句話沒錯...
重點是"風阻系數"一樣,但因為正投影面積加大,產生的"風阻""空氣阻力"就加大...
但"風阻系數"還是一樣!太多風洞都是用等比縮小的模型在跑,要不然去哪找個風洞來試747或A380這類的大客機?!

其實也不是完全沒錯

風洞模型,如果跟實際成品大小相距過大,就會有模型無法百分之百完整重現細節的擬真度誤差

所以F1車隊的風洞才會越蓋越大,縮小模型有它的極限在,但是飛機的確就沒辦法像F1這樣搞

不過似乎縮小模型跑風洞還要用一些方程式去算出還原原始大小後的相關數據

所以也不是一比一就直接套用

風洞學問很大,以上有講錯請高手海涵
goodpig wrote:
其實對樓主真的不用太...(恕刪)


就點進去看主題

只覺得為什麼放棄治療

完全活在虛幻世界
你騎一台腳踏車,你拿一個完整沒有折過的大面積紙板放在你面前騎,跟你把它對折變成V自行放在你面前騎車,哪個風阻較大? 哪個省力? 這樣不就好了? 所以為何現在車子都要設計的有流線,跟10幾年前CEFIRO那種方方正正的車不一樣,同樣重量的車,方方正正的卻比有流線型的耗油? 難道跟風阻沒關係?

上不完的課 wrote:
Prius 4的風阻係數是0.24Cd,已經是像跑車一樣的數據了~

超跑的風阻反而高,為了下壓力之類的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