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提出一個很好的理性購車分析,只是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很難成立,因為:1.還有太多細節沒考慮,底盤、操控、售後服務、內部空間...。2.買車本身就包含非理性的因素,尤其是品牌和外型,這2項很難量化的因素卻影響大多數人的購車決定。不過我還是認同這種分析方式
大致上沒什麼問題但敘述早就有導向問一:為何A車的扭力能以馬達引擎加總計,B車卻只算引擎!?問二:安全性部分B與C也有其各車廠系統,以一句"B和C還是有基本的主被動安全6氣囊+ESP至少比國產車安全"似乎有失公允!問三:車討論到了售價,那折舊以及另外的乘坐空間、後車箱擺完電池的剩餘空間等等應該也列入討論一下!?
要是我會選擇Q50,因為我曾經開Q50從喬治亞州亞特蘭大一路開回到家。總路程大約在200英里,所以駕車時間超過3個小時。我是帶人去買車子,車主是新手!不太敢挑戰長途,所以由我一路開回家!我自己本身是開xc60,所以開小車難免有點高度上的不適應!不過Q50 總體給我的感覺很好,跟前一代G37比起來,Q50又舒適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