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道路品質??


Garciayeh wrote:
這種包商,哪一個不是後台很硬,不是白就是黑
你打去縣市政府反應又要留資料
可以打嗎???
你敢打嗎???


haha77 wrote:
敢不敢是一回事
有沒有效是一回事


既然這是大家的共識,那有沒有可能我們共同來發出這樣要求改善的聲音呢?
我想道路品質,既不像兩岸政策那樣有政治難題,也不像健保那樣,牽涉許多專業難懂。
道路平整這麼簡單的事情,如果我們共同發出聲音,是否比較容易獲得正視。

我沒有組織的能力,也沒有媒體關係,但是我要呼籲有能力的朋友站出來,我會第一個起來響應!
從『小事情』來要求政府開始,真正落實民主的精神!
Guelph wrote:
國家地理頻道怎麼做事...(恕刪)

您認為我們多繳稅路就會平嗎? 那是不可能的~~~
kpchao wrote:
既然這是大家的共識,...(恕刪)


我有個小建議
就是我們可以先分區
各地方的人分別打電話到各地方的政府
大家都打

如果他們再不理
我們小老百姓還能怎麼做呢?!
一定要買一台重機
實在是很有趣,請問有哪位舖過路的??
舍弟以前是做工程的,也包括道路工程,北二高有一段他也做過.
跟他討論這個問題,為什麼台灣道路品質那麼差?

包商品質有差別這個大家都知道, 問題出在怎麼驗收的!! 隨便都能驗收, 領一樣的錢,那幹嘛做那麼好?!

舉個例子:北二高有一段剛性路面(就是舖水泥的)曾經開在上面跟開船一樣,有連續的平緩起伏,車子開
在上面就是一直上下起伏.我弟說那個實在太誇張了!這樣竟然也能驗收!! 而且驗收完了之後還再找我弟
那時候服務的公司去修好它......因為剛性路面是為了在特殊地點減少維修(像橋,收費站等)才做的,所以
強度很高.要把那些起伏刨除是很困難的,而且路面也被削薄了....

第二個例子, 某一天我看到我弟在看一些國外最新工程機械的型錄,我跑去問那是什麼. 他說那是不需要
重舖瀝青,把原來刨起來的瀝青加上還原劑再舖回去的機器.我問那你們怎麼不進一台來用? 他說進什麼
機器還不是一樣, 用最新的機器跟技術做好也沒比較多錢, 跟隨便亂做一樣錢, 老闆不願意投資.

第三個例子,也是在看機器型錄. 大家也許會覺得為什麼路面挖洞補回去沒多久又變成一個洞對吧?!
除了沒有按照正確的步驟回填夯實之外, 新舖的瀝青跟原來的瀝青沒辦法融合也是個原因, 久了之後
雨水會進去把基礎沖刷掉(好好舖會比較久, 問題是大都是亂補一通).國外有一種機器會把原來路面
的瀝青烤軟了之後再把新瀝青舖上去,這樣做的話品質幾乎跟整條路重舖沒兩樣.問題出在跟第二個
例子的原因一樣.人家驗收就沒要求了, 我們花那個成本做什麼....

包工程靠關係沒問題, 問題在驗收亂驗....靠關係但是有做到好那就算了,要A錢就去A吧.連把關都有
問題, 能期望包商要做多好?! 大人都不管, 怪小孩子自己不學好, 這樣有通嗎???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有錢好辦事,沒錢辦不了事。

在有限的資源考量下,當然是把錢花在大家都看的到的地方。

看不到的地方,就算了,選票第一啦,反正,過幾年就搬家,這地方在爛在臭,都沒有關係。

一堆縣市長,做到一半就跑掉了,真不知道,當初那些選它的人,真的是XYZ.......

只能說,台灣的環境培育出相當優秀的政客。也許,我們也都要反省反省了。


講到二高,因為驗收在選舉時間後,政府官員硬要在選舉前就開放使用(這樣大家才看的到他的功績),所以趕工之下,一堆東西的養護時間都不夠,當然,東西就差很多。

為了選舉,我們到底獲得了什麼,到底失去了什麼,我們又給下一代留下了什麼?
打電話有用嗎?

請問一下, 政府制定的「道路鋪設標準」在哪裡?

我們政府先訂了一個非常寬鬆的標準, 然後民眾打電話去, 到現場看看, 就說:「這樣還符合標準啊!! 不用重鋪...」當場無言.....

工務局訂了一個「落差 15 公分以內都合格」 這麼寬鬆的標準, 打 100 通電話還是一句:「合格」啊!

此外, 事後勘查也只能看表面, 請問, 工務局會到現場去, 把底下的鋪層都挖出來, 當著民眾的面檢查嗎? 人家日本要深入 58 公分, 我們呢? 請問是幾公分? 有沒有 10 公分? 鋪層不夠深, 表面看起來平有啥用? 大卡車走一天, 就全部都花去了.....

請各位睿智的大哥, 想想上面幾個問題, 該如何解決吧? 光打電話是沒有用的.....

不管什麼: 共同管道啦, 施工單位多啦, 如果標準訂得夠嚴格, 執行得夠徹底, 驗收者不留情面, 路還會不平嗎?......
如果能比照消基會那樣,建立民間組成的道路安全與施工品質監督基金會:

1.定期公布各縣市的道路使用品質、施工品質與工安意外、公共交通意外的統計成績

2.上述結果定期發佈給新聞界與各縣市政府、中央政府參考。各縣市政府的回應結果要做紀錄

3.不定期突襲各縣市申訴抱怨管道的服務品質、是否能確實監督與改進改善

4.鼓勵民眾用拍照方式檢舉道路品質不良路段給基金會,以個案方式做新聞處理或與地方政府接觸,達到監督目的

5.建立自有網站,將所有上述結果與回應迴響等做整理和公布,尋求消基會等民間組織結盟,以期發揮最大的力量


每天騎車經過總統府旁重慶南路金石堂的十字路口前的馬路一樣是坑坑洞洞

想說連這些高官每天必經之路都敢這樣搞, 台灣真的沒救了

反正它們有黑頭車坐, 避震又好. 才不管老百性死活

其實只要有很不合理的現象
大家真的要勇於去跟新聞台和雜誌講
現在每一台和每一本不是都有爆料電話和專用信箱嗎?
大家都怕事的話
環境當然不會改善

我覺得報新聞真的是最快
15公分落差在市區道路是很誇張的事
這種路段只要新聞台報出來
我相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會緊張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