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中國石油與台朔石化油品差異點?

說實在, 哪一家油品好? 我沒實驗過.
當初台塑加入油品市場, 原期待能帶來良好的市場機制.
自由公平競爭, 讓消費者得利.
豈知王老大來個老二心態? 價格跟著中油走.
讓情緒化的我感到很反感, 或許他們真的是有頭腦的商人.
正所謂無奸不商啊!
所以我只加中油, 期盼哪天台塑發現若以量制價能帶來更多利潤.
就能還市場機制一個公道. 然後狠狠打擊中油, 讓中油能徹底反省.
(以上言論純粹以價格為出發點)

不知道是不是我運氣不好 我上次加了某加油站的油之後 排氣管的觸媒就掛了....
我很確定是因為這間的油使我的排氣管往生

因為之前我習慣吃 中油直營站的油 因為車是二行程的關係 我需要觸媒來處理廢氣
之前用中油 排氣管的觸媒都很高興的發熱幫我消毒
熱到耐熱漆都融掉(紅外線溫度計量過650度up)...
那次沒有油 去加了這間的油之後 排氣管馬上降溫排氣馬上有怪味
然後過一下子我意會過來 她掛了

那間加油站我忘記是台塑還是中油的 我只記得名字 "X越" 然後我就不敢再去加他們的油了...
小弟覺得有一件事可以提供大家參考,
一般油表在跳的時候是以體積計算,
但是, 實際出來的油品容量是不是與油表上標示相同(或接近),
舉個例子來說,
若油表的誤差是10%,
加了10公升的油, 誤差是1公升,
如果, 加了50公升的油,
誤差是5公升...
(~您可是付了50公升的油錢呢~)
大大們就可以思考一下囉~~
五公升的油品, 可以行走的距離是多遠?..

小弟之前在中油直營加油站打工,
印象中每個月, 站長或稽查員就會來抽驗,
檢查油表出油量是否與實際出油量相同,
或在誤差值之內,
好心的站長, 就會將出油量稍為調整一下,
使實際出油量大於表上的出油量...
這樣來回饋加油的顧客...

提供給大大們參考囉~
veryloveyou4842 wrote:
...(恕刪) (2)中油所進口之原油皆為同一油商所購買,因為必須符合採購法之規定。而台塑則是根據市場行情,購買最低市價的原油,以提高獲利,因為原油品質可想而知。

請問這是您個人的推斷、猜測?還是有資料來源?

各煉油廠的原油採購都是相當機密層級的資料,一般員工都不太可能接觸到。若您有這兩家石油公司相當高層的資訊來源,又另當別論。只不過,這樣的資料,他們會輕易透露嗎?(或是說透露正確的資料,而不是放煙霧彈)

這些資訊,真正了解內幕的人,是不可能在網路上大鳴大放的...
如果要分辨是不是直營站

看招牌最上面寫"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 就是直營站了
如果招排上面是寫"中國石油" or "xx加油站" (xx=地名 or 公司名) 那就是加盟站囉


上中油網站查也是不錯的選擇
中油加油站查詢

應該大多數的人加油的地點蠻固定的才是
請問有人加油時混到中油與台塑嗎?
如果
各一半時車子開起來有何不同?
會比較沒力嗎?還是耗油
我常常著樣加油,到哪裡加到那裡,目前還沒發現問題

不知道,會不會有後遺症
有個疑問....

當大家在這裡吵說油要漲價、某家是私人企業把賺錢重心放在外銷、某家喊窮員工年終卻有好幾個月.... 等.... 這些問題時,

有沒有人關心我們油的品質? 到底我們的油參雜的雜質、辛碗值等....以及柴油的含硫量有沒有達到國際標準? 各加油站的設備不管是準確度、安全性是否有達到標準?
兩大石油公司網頁都註明有定期檢測/抽查儀器,但有政府或民間公證單位抽測嗎?

要不然有些車廠只要車輛有相關問題動輒說是台灣的油缺乏競爭所以實際普遍未達標號所列辛碗值,再不然就是說某家的油會怎樣怎樣,最好不要去加,要加有要挑某家的直營98....

說真的,台灣的某老牌加油站感覺很浪費人力....尤其是直營的,尖峰時間人散散的,偶爾還加錯油或是加滿跳槍了還叫不動人來結帳,離峰時間空蕩蕩的卻站一堆人在裡面聊天(有時還看到坐一整排在加油島上嬉鬧...)當然有些員工是請身心障礙的另當別論...畢竟是給他們一些工作機會.
而另一家則是便宜贈品一堆,還有些加盟站在油價降價時沒調整牌價,然後推什麼現金加油降X元之類的活動,實際上沒有便宜到,而刷卡還比他牌的加油站貴.

我是覺得加油站與其要推促銷活動還是應該先精簡人力,請過多的人浪費錢,服務品質也不見得比較好(倒不如加強人員訓練.....要不然不說別的看到有人在加油站不熄火加油、抽菸、用手機也不見有加油站員工勸導....)

應該廣設自助加油機,其實加個油是很簡單的事,工讀生有時會忙中有錯,但如果是自助的,自己花個幾分鐘插個卡自助加油還可以順便巡一巡車身狀態,也不會有工讀生忘了打統編、忘了蓋油箱蓋、加錯油、明明講好加多少卻超過....之類的事發生. 況且加油站所提供的"服務"也不像日本之類的國家,所以有沒有必要見仁見智. 加油站因此精省每個站只要駐點2個人左右就好了直接回饋到油費上不是很好? 比那些成本只要幾塊錢的雜牌贈品環保且實際多了也比那些每公升降個幾毛的促銷有用多了.

說真的,如果我們的油品質有達到世界標準讓我們用得安心、加油站人力有確實精簡、有良好的員工訓練以及客戶服務,即使真的不堪虧損每公升漲個幾塊錢相信大家也都能體諒並共體時艱.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
Enix is ...?!
車子加中油直營站的92不會爆震,但是去加非直營站的92就會爆震,雖然非直營站降兩元,不過果然是有代價的

另外最近油價狂跌,目前已經跌幅超過9%,而且油價收在不到56美元的地方,怎麼就不見中油說因為XX原油跌9%,我們就來降價9%,結果隨便亂降個0.4元就想混過去
對不起…最近比較忙..
先整理一些大家比較有爭議的的部分..給大家參考…
看到大家的討論..主觀意識佔多數…..特提供下列一些資料給大家..
這些都是有根據的…不是我自己感覺的…請各位大大參考
但也不是像一些網路資料….要專業人士才看得懂…這白話一點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1-9項也不吝讓大家轉貼

1. 中油是以重組油為主,台塑以裂解汽油為主(注意是為主喔,其實兩者的成分幾乎都相同,這兩種煉油方式歐美都有人用,沒哪個比較好哪個比較差)。
2. 中油苯及芳香烃較高,台塑苯及芳香烃較高(添加劑有其好處有有其壞處,但無非是增加潤滑、幫助燃燒、減少爆震等,太多也不好,沒有也不行,偏高比較好還是低比較好我不知道,反正有一好沒兩好)。
3. 中油跟台塑的汽油都會積碳,沒有不會積碳的汽油啦,中油主要積在汽缸璧,台塑的在噴油嘴(所以一般簡易查的話會覺得台塑的有積碳、中油的不會,但是台塑的容易發現跟清理,中油的不容易發現也較不容易清理)。
4. 兩者品質接浮符合國家標準,中油牌子老,台塑有外銷歐美肯定,品質差異極微(感覺有差異的話,心理因素佔多數)。
5. 中油的廠已經很久了,建廠成本應該都攤提結束了,台塑的是新廠,每年還要列入攤提,所以油價相同情形下,中油的利潤空間應該比較高。
6. 偏遠及外島地區,中油為國營事業有服務責任,台塑則無,所以該部分即使虧損,中油也要服務,但這畢竟是少數。
7. 中油島內都有管線運輸至儲運站,台塑則以車輛運輸為主,運輸費用台塑遠較中油高。
8. 中油有法定盈餘,台塑屬上市公司要對股東負責,兩個幫大眾賺錢的責任相同,只是財務一個是公開一個不公開,一個投資者享受得到,一個只有員工在享受。
9. 台塑跟中油的油價都接近,應該是中油成本高,台塑成本低,台塑若油價比較低,中油生意會不好,是否以其他方式介入,要求油價接近,但卻便宜了台塑,少了市場自由競爭的本意,苦了消費者。

綜合以上報告,兩者基本煉製成本跟品質相去不大下,中油應該要便宜很多才對。
以下屬個人其他疑慮:
1. 中油的產能約可負擔台灣70﹪用量,去年台塑漲價、中油未漲,消費者轉向中油加油,台塑生意變差,中油佔有率突破70﹪,不知道油是哪來的,進口、安全庫存還是跟台塑買 ?
2. 台灣的98用量低,中油若專開一條生產線,恐將虧損,台塑有外銷管道,兩者是否共用生產線?
3. 每次中油都說油質好、成本高,促銷只好降低,應該是人事成本居高不下, 一定要像國光客運那樣等民營化才願意面對現實?
4. 中油屬國營事業,相關檢查單位,如地下污染(影響油質)、度量衡檢查(影響數量)等也屬政府機構,球員兼裁判、官官相衛反而引人遐想。
5. 中油油品市場賠錢,但是其他部分賺錢,領年終是應該的,但跟台塑比工作效率差很多,給了這麼多資源跟幾乎壟斷的市場卻只賺這一點點錢,對不起納稅人。
6. 台塑營業額9000億,中油近7000億,但是台塑的員工人數遠少於中油(不到一半),中油平均每個人領的卻比台塑高,福利真好。

以上希望對大大有幫助..其他還有整理出來的..再另提報
報告完畢

sigma wrote:
小弟之前在中油直營加油站打工,
印象中每個月, 站長或稽查員就會來抽驗,
檢查油表出油量是否與實際出油量相同,
或在誤差值之內,
好心的站長, 就會將出油量稍為調整一下,
使實際出油量大於表上的出油量...
這樣來回饋加油的顧客...

一個站長就可以控制油量..弊端就是由這裡發生的..
Allen-K wrote:
請問這是您個人的推斷...(恕刪)

大大說得沒錯..其實商場亦友亦敵….原油價位太高兩者互相支援存油的情形也有…
veryloveyou4842大大說的:跟同一油商購買..反而不符合採購法吧..
Justin wrote:
說實在, 哪一家油品...(恕刪)

油價的高低..我想會有很多聲音出現....人在屋簷下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