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然 wrote:其實鼓煞由於接觸面積...(恕刪) 後輪使用鼓煞純粹是跟成本有關, 跟所謂前後輪制動力一點關係也沒有.如果需要考慮到前後輪不同的制動力, 大可以藉由不同的機構來作調整, 如果要靠的是裝碟煞或鼓煞來調節不同的制動力的話, 那那家車廠的技術性真的是差的離譜.
鼓煞碟煞不是煞車力有差問題,很多大型貨車車都用鼓煞用的好的很,而是因為ABS發明初期,油壓系統設計尚未完善,只能用於碟煞,小車為了裝ABS,只得把前碟後鼓換成四輪碟煞,現在ABS進步了,前碟後鼓一樣性能很好,小車沒必要再使用四輪碟煞後輪碟煞成本高,是因為手煞車力量難控制,許多四輪碟煞車後輪都加裝小型鼓煞負責手煞車,碟煞最重要的好處是反應線性,煞車力與腳踏煞車力幾乎成正比,人類腦袋比較好控制,鼓煞則有自鎖特性,煞車力增加速度比較腳踏煞車力快,如果鼓煞用在前輪與碟煞設計一樣大的煞車力,則一般人緊急煞車時易鎖死
漂然 wrote:其實鼓煞由於接觸面積...(恕刪) Lancer.... 煞車真的很差居然還有人認為它的煞車很好?我之前開Mazda 323 四輪碟煞制動力都比Lancer 好,我是323 開了 八年後換了2002 Lancer(跟現在的Global Lancer 是一模一樣的) ,有好幾次都覺得煞不太住,後來換車一定選四輪碟煞+ABS,也許是Lancer 的煞車太差讓我有這樣的感覺吧!但是後來換了CRV 煞車覺得好很多!
一、施加同樣的力量下,鼓剎的力道遠遠大於碟剎,成因來自鼓剎的磨擦總面積較大和鼓剎天生的自鎖效應。這兩個都是物理定則,和科技和成本都沒有關係,找個書看就會明白了,說再多也沒用。二、高級車、性能車、ABS…之所以較愛用碟剎,部份的成因在於碟剎的反應速度快。部份在散熱快。反應快不是剎車快,反應快是指收放自如、力道增加較為線性…等。鼓剎之所以反應慢,是因為自鎖效應雖然可以得到力量的加成,但是會導致力道的增加不線性、駕駛者對剎車力道輕重的控制無法那麼靈活。(不過沒多少人感受得出來啦)鼓剎的力道要舉例的話,多的是。載重車一台上千萬,幾乎全是用鼓剎。LAND ROVER常常兩三台就破千萬,照樣在傳動軸上裝著一顆超大的鼓剎當手剎車。要在坡上以人力固定一台車,發神經才會拿碟剎來蠻幹。高級車、性能車…等,操駕的隨心所欲就是消費者願意花大錢的原因之一,所以當然捨得花更多的錢去強化碟剎的制動能力到和鼓剎一樣。但是小車,除非是MINI級的精品車,否則多數的小車駕駛實在很難去把車子撐到那麼講究。沒那麼講究又花那麼多錢?這是錢太多嗎?錢太多就不會買小車了…而且,說實在話,我真的不信有幾個人可以操個兩圈就感受到後輪鼓剎或碟剎的差別。連續下坡?一般小轎車在平地擺平,剎車的分配至少都是前7後3了。車頭朝下坡時,重量更是全到了車頭,連續下坡如果沒有正確的知識,前輪燒掉的機會遠遠大於後輪那顆散熱不良但低負載的鼓剎。而且小車因為軸距短,剎車時重量更全往前拋,後輪更加沒有地位。另外一個:當剎車皮過熱而搞死剎車油時,碟剎是真的就掛了。碟剎的剎車力道完全來自剎車油,所以才能那麼線性不受干擾,但萬一這個來源完蛋了,也就全完了。剎車油過熱,要移到一個無負載的剎車來令去接觸剎車面也是輕輕鬆鬆的,只差在不能施力而已。這時要靠剎車油施力的碟剎就死定了,而鼓剎卻還能靠剎車皮接觸到剎車鼓時產生的自鎖效應保有幾分實力,所以鼓剎過熱會劣化、會咬死,直到剎車皮發火蒸發,但卻不易因剎車油過熱而失效。除非連剎車皮都燒光了。(PS.小轎車要搞到剎車皮發火,簡直完全不可能)我自己愛用碟剎,但不認為鼓剎是什麼劣等設計,反倒碟剎在工程上比較算是一個為提昇操作"腳"感而靠高成本撐出場面的妥協設計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