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什麼? 明年國產車要漲5%

husky_ky wrote:
問題是一兩年前, 還...(恕刪)

請問一下,澳洲有沒有自己的汽車品牌,因為在台灣好像沒有看過澳洲生產的汽車.
只能說,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以前我也常常覺得納悶車廠的作法,現在我也慢慢釋懷了...
chengjer wrote:
請問一下,澳洲有沒有自己的汽車品牌,因為在台灣好像沒有看過澳洲生產的汽車.


有啊,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Holden (GM集團). 它今年剛發表它主力車的新一代, Commodore.
這台是Holden被GM併購後最自我研發程度最高的, 從底盤, 內裝, 避震, 到外形, 大都是Holden的功勞. 不只如此, 它也是Holden有史以來最研發最貴的車, 共花了10億澳幣(~250億台幣). Holden是GM的少數賺錢的子公司, 還把它的車賣到美國去支援Pontiac
相較之下, 台灣的車廠只能算是組裝廠.

台灣幾乎看不到澳洲的車是因為這裡出口的大都是大型車, 比如Holden Statesman (長5M+的豪華大車, 引擎有3.6L V6 與6L V8. 這種車在台灣大概有停車位也嫌太小.
如果chengjer兄有興趣, Holden網站在這裡
啥國產車.....
以後要加註明"國產組裝車"了
現在哪一家車廠的車子是自行設計開發的
前三大車廠都是日資公司......
公司決策也都是日本人了
只能說是在台灣組裝的日本車而已

國內汽車產業(包含成車廠,協力廠...等)
其實大多是純代工而已了
零件廠要承製零件時先跟日本原廠簽技合或買圖面
可能還指定部分零件要跟原廠買
賣你貴了你還沒辦法不買......
然後還限定只能供應台灣市場
那如果平常技合的日本原廠沒包到這台車的訂單(被競爭對手包走了)
那就抱歉了
沒您的份......工廠稼動率自己想辦法

那如果想搞自行設計哩!!!
就算台灣廠商有能力自行設計開發零件
如:車燈好了
麻煩您報個價......一組頭燈3000元
那KD件頭燈就會報2800.....(還含關稅,運費喔)
讓你發包時比價比輸
之後再從其他KD件把你賺回來

現在國產組裝車KD件比例早就超過5~60%了
(如果加上Tire2以下及進口原物料可能超過75%)
所謂的KD件:日本還是為大宗,其次是大陸,泰國,韓國...都有
不過日本的東西很多分件也是大陸過去的
所以把錢賺走的到底是誰???
jim0_0 wrote:
以台灣的環境,的確不適合汽車產業壯大,
汽車產業屬高投資門檻、高技術性、長期投資、長期獲利、高工業設計,
以台灣目前的實力,仍輸歐美、日韓一大截,
因此,大家也不用太苛責汽車廠,...(恕刪)


不是要挑你的毛病,
只是你的這一段話剛好前文有人剛好當笑話過,
翻了一頁就真的看到,
經不住的笑出來


不覺得這有什麼好笑的阿

台灣的市場的確不適合阿.這句話很正確阿

而且單就技術跟設計.的確跟其他國家還有段差距阿

就連一些歐洲的車廠都是因為連續1.2台車賣不好

就瀕臨破產.而走上被合併一途

更何況現在世界的汽車市場已被幾個大集團所把持

想要生存下去的小車廠就得走小眾.高單價的路線

要自己開發.不是不可以阿.但是沒人會告訴你know how的

很多東西是人家累積了幾十年的經驗才得到的

除非有老闆願意拿個500億出來燒

就拼一台上的了檯面的4門房車

成功了.頂多小賺.失敗了.就倒閉

我想台灣的老闆沒人想這樣搞吧.

如果能走自有品牌.誰不願意?

看看BenQ所繳的學費吧

如果像大家講的.要倒就讓它倒.....

我想台灣的經濟也會受傷不輕吧

我來分享一些觀點好了 ...

其實樓上有幾位網兄和小弟觀點很雷同;太專業的產業經濟名詞我不懂 , 畢竟我主修不是那方面的

最大的問題是卡在市場規模!

扣掉最近的卡債、政黨鬥爭之類的因素 , 台灣汽車市場最好時期 ... 一年大概賣幾部 , 相信大家都有個底

全新一台車從頭到尾的開發成本是多少 ?? 更不要說研發引擎、變速箱的成本 ...


再來台灣國產、進口車品牌百家爭鳴 , 大家都想在這銷售頂峰差不了多少的市場中搶分一杯羹

假如 A 車廠投入了全心全力來重新開發一部 2.0L 房車 , 那在這級距中的對手會有多少台 ??

以消費者來說 , 有可能這層級的消費者全都去買這部車嗎 ?? 當然不可能 ...

當一間車廠投入這麼大的心血 , 換來是不知多久能回本 ... 甚至獲利 , 那我想也沒這麼大能耐繼續開發其他級距

而且一間獨立車廠只靠一個級距產品是活不了的 , 特別是指台灣這種消費市場環境 ~


還有一個很重要 , 台灣汽車產業已經過了所謂的錯誤嘗試期!

有些東西 , 並不是一年兩年摸索就能達成的;當普遍產品都有一定水準時 , 很快就會被精明的消費者淘汰

拿引擎來說就是最好的例子 , 當台灣廠商正準備大力衝刺時 ... 國外已經發展幾十年了 ??

沒有個像樣點的馬力、扭力、油耗與效率 , 我想這種產品也撐不了多久 ...

更不要說國外開發一顆引擎是整個集團受用 , 那台灣廠商呢 ?? 這也和第一點市場規模有很大關係


台灣廠商能做的 , 絕對不是在機械結構上 ... 這已經太慢了

而是在車室設計、外型設計、內裝、週邊附加零組件、車輛附加價值產品與目前的代工組裝上
唉...
有沒有自有品牌一回事
至少不能偷料啊

氣囊偷
鋼板偷
底盤偷
什麼都能偷
內裝件塑膠模發包出去生產..死命壓低成本
然後裝些花俏的東西賣

公司賺錢要是分給基層員工也就算了
買國產車當成資助自己同胞
可是這些公司員工薪資福利似乎也沒多好

政府還死命保護這些少數得利者
讓市場去決定吧!
大家一直講韓國車廠如何又如何?但他們開始幾乎是國家在背,我們能夠嗎?一個高鐵都還沒開始營運,大家就大罵官商勾結,像韓國那樣全國經濟都掌握在那幾家財團手哩,從造船煉鋼、汽車機械、電子家電、到食品、銀行,連超商都還是,我們能接受嗎?他們不是現代的車不能進現代的公司廠區談生意,(以前是,現在我不知道),我們的廠商敢嗎?
再者我們百姓捧場嗎?裕隆出個飛羚有多少人敢買?大家相信的還都是外國品牌!所以他們只有買人家設計的品牌來迎合市場,當然認人宰割了!
坦白說大家口口聲聲進口車好!安全?真的嗎?不知道有沒有統計過車禍中,國產車與進口車的傷亡比例?或是保養零件折損率比較?個人開 車超過二十年的感覺是都差不多,進口的歐美車小毛病還比較多。
一台車要多少大型的模具才能製造出來?我做機械的很清楚。以台灣市場的規模的銷售量來做設備折損攤提應該大於製造成本。
既然是開放市場機制,就讓市場去決定吧!他們不都是跑到對岸去搶大餅。
最後我要鄭重聲明,我不是任何車廠或與汽車任何相關行業的人員。純粹只對工業生態了解一點。
國產車的習性通常都喜歡提前放消息說漲價,
或是新車款上市前都報高價錢,
再看市場反應做調整,
國內汽車業的保護關稅隨著時間而調整,
但是看看附近國家的努力, (例如東南亞泰國,韓國 )
總感覺國內國"慘"車始終不爭氣,
就讓市場來取決這一些,
讓體質弱的該淘汰就淘汰吧.

姑且不論漲價是否為車廠放的風聲
漲價與否
小弟都覺得國產車太貴了

我舉一台VW Golf 1.6跟國產車來比較
進口貨物稅($14,0000) + 氣囊10顆算1顆1萬好了($10,0000)
+ 撞擊5顆星(隨便估算$5,0000) + 6速手自排(隨便估$3,0000)
隨便列舉幾項重點項目我概算價差就有$32,0000
Golf 1.6 定價89萬 - 32萬 = 57萬
我不認為VW產品有多好
但我們拿出60萬出來買國產車
造車技術, 車輛品質和安全性我想都還有一大段落差吧

一分錢一分貨
錢多的人買進口車
口袋緊的買國產車
只是簡單地扣除進口車貨物稅以後來分析
國產車價錢相對太貴了
更莫論國產車的水平了

不可否認地
國產車礙於國內的車市規模
沒辦法達到國外的規模經濟
不過消費者不注重車子的本質
喜歡比較額外的電子配備
車廠自然忽略機械, 剛性, 品質而朝向周邊配備
我想也有思考檢討的空間

國產車廠要整麼自救我不知道
只是看著朋友在六和機械上班
已經半年沒有領全薪了(產線過剩,已經放了很多無薪假)
聽說屏東Honda廠也是如此
再放眼馬來西亞
他們國產車(Porton)是跟日本三菱合作生產的
1.6等級的車配備也不差,車價便宜15萬
再看看日本,國民所得大概是我們3~5倍
車價比我們便宜一點點-->超羨慕

寫一大卡車還是希望國內車廠加油啦
國產車好又便宜的話, 誰要買進口車!!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