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了這位公車運匠的文章,感慨良多,很久沒有看到這樣精確的敘述及"有建設性"的建議了。從小開始坐公車上學,一直到大學才成為機車族,公車資歷可以算十年以上吧...每天去公館那裡上課,我可以選擇坐捷運、坐公車、騎機車,算是非常方便了。一般來說是看天氣,太熱或下雨就坐捷運,否則是騎機車為主。自從專用道開始後,我開始放棄騎機車,我總覺得每一個車道都有公車在亂竄,加上計程車本就是在路上亂來,騎機車實在是很驚險...而且...塞...還是坐捷運好...為什麼不坐公車??因為我只能坐208,而208讓我等超過半小時是很正常,騎機車早就到了,捷運的話大概差不多到了,等公車??我覺得是在坐日光浴的成分居多。
最早規畫公車專用道時的配套就是棋盤式路網....因為和大部份公車族的習慣不同..所以才以台北市2大單行道(信義路, 仁愛路)先行開辦..重要的是...公車都幾乎是直行(只有在兩端才會有轉彎的動作)..所以風評很好...然後又辦了南北向的新生南路/松江路...怎知現在的交通局不知道在做什麼...把一些不該也不需要的路段也弄專用道.我每天幾乎都會走羅斯福路...常常被從專用道(最內側)住慢車道(最外側)衝的公車嚇到...
其實公車專用道雖然可能讓公車行進速度變快 但是進站時間反而會拉長因為一個停車區大概可以停2-3臺車 然後上下班時間有些路段公車又特別多 然後停車區又很多剛好在紅綠燈口 所以變成一個紅綠燈只能停二到三台公車 然後後面公車大排長龍等進站
公車專用道對於上下班通勤族是一大幫助,不但增進公車行進的便利性,更可減少公車與一般車輛的車禍率 。但是,如果往中華路西門盯那段看,中間就已經是公車專用道,兩旁還開放給公車站牌使用,根本就是造成一般車輛在上下班時間的雍塞,說實在的,感覺很差,那乾脆整條路都是公車專用好了!個人強烈覺得是市政府對於公車營業利益的優先考量,西門町那段,只給公車方便,卻忽略了其他車輛的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