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在路上看到一台怪車...

volironchou wrote:
要用"氫能"的氫,地...(恕刪)


所以個人覺得,
氫能可能只是一時的一個"中間替代品",
生質酒精跟生質柴油都與汽油特性相近,
即使不是用回收油,
用一般最普通的"大豆"就可以製作生質柴油,
用普通的植物(例:甘蔗)就可以製作生質酒精,
而氫能的活性也是氫能的一個最大的致命傷,
所以個人的認為是,
未來應該還是以"液態燃料"為主流。

其實幹嘛那麼麻煩?
跟"地連"要個技術,
小型核融合爐就OK啦!
只需要加水呢!(冷卻用)
2019 SUZUKI VITARA 1.4S AllGrip
putin456 wrote:
要真的論環保嗎?除非...(恕刪)


生質酒精就早也最成功的地區是巴西,
不是歐洲,
(歐洲的德國是壓柴油-生質柴油)

無論是生質酒精或柴油,雖然最後還是會被排出CO2,
但是,由於這些燃料是由植物行光合作用生長而來,
那它排出的CO2是循環使用的,所以是可以在扣除之列...

如果台灣也大力推動生質能,無論是酒精還是柴油,
都會對CO2的減量大有幫忙地!
呀!

我也很同意,核融合就是未來可預見的"最終能源",
這在今年全國永續會議上,李遠哲也是大力提到核融合人材的投入問題...

個人猜測:
目前----------> 未來

汽油 --> 加入生質酒精 (E3->E5->...E85...)
柴油 --> 加入生質柴油 (B1->B2...)

汽油&柴油 --> 日本壓油電混合,德國壓柴油的solution,他們的目標都要100km/3L以上 -->

氫能 ---> 核劇變(核融合)

volironchou wrote:
生質酒精就早也最成功...(恕刪)


不好意思= =
我知道是巴西,
連美國跟歐洲都跟巴西買KNOWHOW呢!
不過小弟也有提到,
目前各地的垃圾場跟資源回收場都有在加"生質柴油",
但是.....
重點是....
台灣太小,
回收油製成生質柴油其實是根本不夠的,
所以新X話也開始使用"大豆"與"玉米"原料來直接做成柴油,
但是呢....
成本為98的2倍以上,
台灣的地要種糧食來給臺灣人吃,
台糖又要開始種甘蔗來做生質酒精,
又需要地來種大豆.玉米來做生質柴油,
等到世界各地都在用生質能源時,
誰還願意賣你原料來做那些東西?
所以如果氫能真的只是"過渡產品"的話,
即使有生質能源來做替代,
台灣的"液態燃料"價錢,
並不會隨著降價。
2019 SUZUKI VITARA 1.4S AllGrip
CHAOS13 wrote:
油電車真的環保嗎??...(恕刪)

比起現在大部分的車子來說環保太多了吧
減少汽油用量比起蓄電池來說更重要

台灣的能源有高達97.7%以上是進口!
所以能源不只是民生問題,
是國家的安全問題...

能讓能源來源更分散化,更多元化,....是我們台灣必須選擇的政策,
自產雖貴,但是,...可能有些部分還是要作! (個人認為啦)

可以搭配一部份自產,(也可減少政府對農民休耕的補助,也讓農民有工作可以作)
一部份可以進口,even到台灣的小邦交國上,幫忙他們,讓他們種值,then轉化成酒精後,
再運回台灣,.....不要老是用錢去交朋友嘛....

油電混合車算是在純電力車實用之前的過渡產品,同時也幫助純電力車所需科技的研發,例如電力的管理,效率更高的引擎(馬達),電力儲存的效率等,目前因蓄電池體積大,儲電量不夠,所以有燃料電池的出現,其中氫燃料電池算是比較主流的型式,它的優點是1.來源很多,2.可以以電力製造(電解水),其他還有用海藻來製造氫氣,而要製造氫氣所需要的電力可以由太陽能、地熱等產生,這樣就變成一個環保能源系統,太陽能(地熱)發電-->氫氣,氫氣-->氫燃料電池-->電力,使用氫燃料電池的氣車只會排出水和熱,目前挪威有試行的氫燃料電池公車,所需的氫氣就由當地豐富的地熱資源產生,另外像非洲的第三世界也可以藉由太陽能發電變成能源輸出國,對改善當地人民的生活應該也有很大的幫助。

生質柴油是可以直接加到目前的柴油引擎使用,也不需要改車,可以很快且直接改善柴油車排氣所產生污染,因為排氣的成份改善了,而且生質柴油的製造過程並不複雜,用一些廢食用油、一個保特瓶和一晚的時間可以在家製造出一些生質柴油,不過像英國可是政府立法禁止使用生質柴油,國內是有使用生質柴油本錢,不過我個人覺得比較遺憾的是政府還是直接從德國整廠引進,花錢了事,不給國內廠商發展生質柴油廠的機會,又是從蔣經國時代到現在整個產業那種買別人的機器,當工人的思維與方式,這和我看德國發展太陽能『產業』的方式實在是由如天與地,遺憾。

目前休耕的農地一是產量過剩,政府補助休耕,就是給你錢叫你不要再種了,二是農地遭受污染,種出來也不能吃當然叫你休耕啦,特此說明,以正視聽,這些耕地用來種可以產食用油的作物,生產生質柴油,可以提升農地的經濟效益,比花錢補助休耕要好,重金屬污染的作物給人吃不行,給車吃是OK的。

用甘蔗生產酒精,台糖在日據時代就已經開始了,當時台糖產的酒精是軍用,"好像"是飛機用油,台糖都已經不太產糖了,以台糖的生產能力要發展生質酒精,我是覺得可以省省,甘蔗可是人家巴西的主力產物,而且生質酒精還要配合石化燃料才能使用,發展生質柴油和、太陽能、地熱、風力應該是我們比較適用的,台灣海峽兩邊是全世界最好的風場之一,台灣電力使用的曲線和台灣地區太陽能發電量的曲線是相同的,太陽越大,用電越多,至於地熱,台灣的溫泉數量也不在少數,風力發電的缺點是會吵,台灣海峽是重要航道,不能像丹麥一樣把風力發電廠蓋在海上,太陽能要佔很大的地方,因為要守著陽光守著你,不過放在屋頂上就可以解決空間的問題,國外目前已都把太陽能發電板整合成屋瓦或坡璃維幕,如果氫燃料電池發展成熟,你車子停在太陽下一天所產生的電都足以讓上下班所需,停好車這些電還可以接給家裡用,更不用說頂樓所產生的電,不過現在氫燃料電池貴~~~~~~~得要死,但是沒有氫燃料電池,白天把那些電輸送到台電的電網,至少可以讓火力發電場少產生一些CO2,核電場少產生一些核廢料,必竟這東東大家都不想要,如果能少產生一些,十年會滿的地方能多放個三五年。

什麼東西剛出來的時候不貴?以量制價,風力是目前比例最高的環保能源,太陽能目前各國政府就是想辦法把量做大,我們的政府滿消極的。
之前TOYOTA說過如果能大量生產
油電混合動力車會更便宜
如果台灣汽油漲到跟英國一樣
一公升要40元 那麼大家就會覺得油電混合動力車經濟

現今石油資源日益減少
石油日後會成為發生戰爭的原因之一
其實現在也是 要不然美國幹什麼打伊拉克
當初偷襲珍珠港也是為了石油
中國之前和日本為了俄羅斯的油管的鋪設路線而發生外交爭執
現在他們也和日本為了東海的春曉油田而僵持中
被許多學者認為是未來10年可能爆發戰爭的潛在地區

說到京都議定書
為了控制全球暖化 所以世界在日本京都招開會議來制定議定書內容
但是還是有許多國家沒有簽訂
除了台灣外 美國及澳大利亞也沒有簽約
俄羅斯也是最後一刻才同意簽約
中國跟印度都有簽約 但是它們自認為開發中國家
所以只接受較低標準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
事實上中國跟印度每年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跟美國差不多
所以這也是美國及澳大利亞也沒有簽約的原因之一
我們週遭的國家也只有日本乖乖遵守議定書內容
大概他們比較怕沉入海底吧
現在國際社會還是現實主義當道




putin456 wrote:
不不,
膜電解(PEM)技術是用低壓直流電導通過固態膜電極正負兩極電解水,
使水在陽極失去電子使氫氧分離,
這樣的一個電即可使用14000小時以上,
怎麼會說CO2的排放沒有比較少?
即使是用金屬電極,
是用鉑,(白金)
電源還可以用變頻器來將110V來轉換,
不這樣做的原因是"不敷成本"。


所以電從哪裡來?

現在人類的發電手段最大宗還是火力發電,
你的二氧化碳排放還是在那邊.
Ya...
你說的沒錯!

石油的存量,是比預期的多,
但是它畢竟越來越少,且越下面越底層的越難抽,
....
anyway,石油如不管制,以目前知道的油源是一定用完,(本世紀)
不過,煤就不一樣了!
以目前地球上已知且可用的存量 還可以用上1-2百年,
也許,我們要燃燒煤再好一陣子!
那CO2的問題...哎!

所以IGCC看來也是必須努力去克服的技術,
畢竟,節能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可能會更來的有效!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