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又慢又貴的燃料電池機車 ?

Howard1223 wrote:
極速只有50 km/h,會不會太慢了?...(恕刪)

慢死了....
1998 年....
就已經有電動機車了
請問
板大發表的優點除了電池外
還有什麼

我騎過 1998 年的電動機車....
加速度固定...極速 65km/hr

你們越做越回頭
因沒任何數據.....

騎過一次 1998 年的電動機車後...沒人想要騎第二次

其實跟本是燃燒電池還無法提供大安培數的電流吧
人間五十年、下天の内をくらぶれば、夢幻のごとくなり一度生を得て成せぬ者はあるべき か
Q122QQQ3600 wrote:
當然很肯定研發創新的...(恕刪)



文中並沒有提到這部機車的"極速"只有50 公里,或者將來只能做到50公里...
"兩輪式機車有其不可取代的方便性,但在擁擠的都會區中,時速多少才是符合人身安全與利益,我想是個需要嚴肅討論的議題。"

個人認為交通工具的速度限制是個嚴肅的議題,尤其在兩輪交通工具上。

目前一公克氫氣可以跑至少一公里,這是在我們機車上實測數據,如果2公斤氫氣....就是2000公里,所以環島一圈大約消耗1000多公克的氫氣。


現在估算的售價是每部2000美金,量產時可以再便宜,我們會持續改進的,小弟我等下就把所有材料供應商叫來海K一頓...

鋰鐵電池等其他電池科技的重要性絕對無庸置疑,但並不適合拿來與燃料電池做比較,畢竟一個是儲存電的工具,一個是發電機。

世界各大車廠都在做燃料電池車,國內外對於未來氫能經濟社會的研究與討論文章也是汗牛充棟,小弟我就不在這班門弄斧了。

喊一次就進16強?? 那盧彥勳加油!!加油!!加油!!





Howard1223 wrote:
文中並沒有提到這部機...(恕刪)



以下是部分原本文章
Howard1223 wrote:

極速只有50 km/h,會不會太慢了?

台灣是全世界機車密度最高的國家,在這裡,一個剛滿18歲的年輕生命,就可以用極低廉的價格買到輕易突破時速100公里的機車,在都市裡這個速度飛快的機器隨時可以變成一部移動的兇器,這種毫無速限與管理的方式,究竟是代表一個國家的先進或是落後?目前中國對各型式摩托車皆有明訂速限,內燃機引擎所帶來的空氣汙染暫且放在一旁,兩輪式機車有其不可取代的方便性,但在擁擠的都會區中,時速多少才是符合人身安全與利益,我想是個需要嚴肅討論的議題。...(恕刪)


極速只有50 km/h,會不會太慢了?內文是你自己打上的,

現在又說文中沒有提到極速只有50公里

很矛盾,文章可信度不高


另外一點是,燃料電池比喻發電機,一顆不夠力有沒有考慮用兩顆電池一起供電?

Howard1223 wrote:
文中並沒有提到這部機...(恕刪)

終於出現了
但是你們燃料電池機車的基本資料有需要這樣機密嗎?
還是你們有架設網站可以讓大家參考一下
搞得那樣神秘只有讓更多人不信任
我實在不瞭解很多國內資訊都搞得取得相當困難
不像國外比較透明直接
說穿了如果怕公開被別人學走
那是專業水準還不夠

要將燃料電池比喻是發電機還是其他角色都可以(也就是儲存能量的仲介而已)
當在電動機車或馬達架構的交通工具相比時
當然是燃料電池和蓄電池相比不然還有甚麼其他東西有差???

講簡單一點
你們研發精神可佳
但目的呢?
還是商業呀!
不然何來機車約2000美金的估價
既然是商業就要考慮競爭力、成本估算、實用性、市場反應等等
所以才有一堆前輩和專家會很現實直接的告訴你們意見
如果單純學術討論
那我不客氣的說你目前展現的水準該加加油

還扯到「交通工具的速度限制是個嚴肅的議題」
那應該是另一個大多數人都沒興趣的討論
請另外開題
因為速限的設定所需考慮的社會、經濟的因素太多了
也不是你我討論說了算

Howard1223 wrote:
又慢又貴的燃料電池機...(恕刪)

說實在的,看了這麼多的電動機車,
大家的發展方向都是在電池跟馬達,
為了續航力跟爬坡力一再的只把電池加大;馬達加大,
結果效率都跟不上,
完全都忘了最重要的...................傳動機構!

如果樓主有傳動機構的需求,歡迎跟小弟連絡!
Howard1223 wrote:
在擁擠的都會區中,時速多少才是符合人身安全與利益

翻成白話應該是"技術不足",是吧.

Howard1223 wrote:
喊一次就進16強?? 那盧彥勳加油!!加油!!加油!!

不是要酸你,
不過由樓主的回覆看來,
似乎完全沒有想要與大家討論的意願與態度,
真是白費大家的口舌.

g631029i wrote:
說實在的,看了這麼多...(恕刪)

電動馬達利用傳動機構不是反而耗損動力?

請問閣下的傳動機構是?
極速只有50,那別想賣給日常通勤族了, 超個車都有困難了,上班時一堆人都在趕,實在沒那個閒情慢遊…

在大型展場代步使用可能會有市場吧…

至於極速提高就會出事,別鬧了,那照這邏輯市售所有車輛是要把極速都設定在50嗎?

此外有多少人是只要他的車能多快就多快,都在跑極速的嗎?若是這種人應該也都不在人世間了吧...別開玩笑了

最大的問題是提高極速後馬達的耐用度和電池的續航力,加上製造成本又壓不下來,想獲青睞實在有困難。
走在別人前面是辛苦的,因為沒有前例可以參考,還要忍受跟不上或不想跟的人的冷嘈熱諷,而且,最後失敗的機率通常也高於成功的機率,只是一旦成功,你就成為別人跟隨的對象。首先對貴公司願意投入心力研發沒有人做過的東西至上最高的敬意。

這個討論至此事實上有許多由使用者的角度給的建言,對公司而言,這些都是潛在客戶,在能力及成本允許的前提底下應盡量滿足客戶的需求才能創造最大利潤。因此,在產品開發初期就應該把誰是這個產品的潛在客戶弄清楚,這樣才不會失去方向,最後弄得四不像,四面不討好。以目前貴公司透露出的內容而言(還不到細節,因為沒有),很顯然這台燃料電池的機車絶對不會是要取代現有機車用的(或許可以是第二台也說不定),原因很簡單,跟大眾的需求差太多,因此,只用來買菜,市區移動等等就應該被強調,上山下海就應該被淡化,因為也許這台車的性能辦不到。

US$2000元的買菜車有沒有市場?我想應該是有的,單就不用油這一件事情就可以吸引一些買得起的人的注意。還有,既然要賣加氫氣的車子,氫氣去哪生出來也要有個配套才行,讓客戶覺得太麻煩就算買得起也不會買了。

最後講一件事情,三四年前我一個朋友買了一台Yamaha Vino 50cc 的速可達,光車價就花了他US$2000(還不含其他稅跟規費),而且儀表版上的速度最高只有到40英里,他說最快大概可以騎到35英里(30英里等於50公里),這車有沒有市場?有啊,因為我不只看到他一個人騎,偶而也會有其他人騎的。會買這種車子不外是看上他省油,通勤買菜方便,不會想要把它騎出城的。有興趣可以參考Yamaha Vino Classic的網頁,這一台建議售價US$2190。
我覺得要在台北的路上穿梭自如比跑山路還困難...OTZ

人為的意外太多了XD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