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台灣網站或美國網站.電解制氫網站上都說會省油 20~40%.但也看不到真正的數字.在這裡除了板主有體會他的車省油外.其他人的車好像都沒省到油.為什麼 ?相同的作法為什麼沒有其他人可以作到?為什麼老車有用.新車無用 ? .....省油真的那麼難嗎 ?
下圖是在布丁盒中用石墨棒電解的圖片.

由圖上可看到左邊的石墨棒上.整根外表被一層白色的氣泡所圍繞.液面上都是氣泡.使用12伏特電瓶.電流 12 安培.空氣中彌漫著難聞.令人咳嗽的的惡臭味道.沒錯.這就是 氫氣 .或許 石墨電解 也是另外一個方法.等到測試完成後.裝上測試車再來看試車情況如何 ?
石墨雖屬非金屬礦物, 但具有金屬及有機化合物的性質, 其主要特性有:
1. 耐高溫及特殊的熱性能
石墨是最耐高溫的輕質元素之一, 石墨熔點為: 3850°C . 沸點為4250 °C, 比高溫之王鎢高得多. 石墨在超高溫條件下不軟化, 而且強度反而增高. 在2520°C時, 其抗拉強度比常溫時高一倍. 另外, 石墨的熱膨係數很小, 只有 1.2 *10¯6 I/°C, 故在溫度驟變時, 體積變化不大, 具有良好的抗熱震性能.
2. 優良的導電和導熱性
石墨的導電導熱性不亞於金屬, 它比不銹鋼大4倍. 比碳素鋼大2倍. 比鉛大3~3.5倍. 比其他非金屬高約100倍. 其導電導熱性和石墨化程度有關. 石墨化程度越高, 導電導熱性能越好. 但石墨的導熱性又和金屬不同, 隨著溫度的升高, 導熱係數不是增加而是減少, 在極高溫度時, 則趨於絕熱狀態.
石墨具有 1.耐高溫 2.耐腐蝕 3.導電性比不銹鋼大 4 倍. 光這 3 點就非用石墨不可.在電解過程中.因為是直流電電解.導電性的高低.左右產氣量的大小.所以導電性比不銹鋼大 4 倍.相對於產氣量也較大(理論上).所以就弄好材料實驗一下.驗證一下是否真的可增加產氣量.
可是電解不到 1 分鐘.整個盒中開始變黑色.顯示石墨分子開始被電離出本體.然後盒子外表開始會高溫燙手指.顯示盒中液體溫度很高.手指去摸石墨棒.超燙的. 所以如果要實用可能要克服 1.高溫 2. 液體變黑 這兩個問題. 不然除非工業使用.使用磁礙子抗高溫.不然還不知怎麼固定石墨棒.
使用 CG 石墨有產生二氧化碳的危險.
那使用 鎳板 會有什麼污染與中毒 ? 可能先查好再來實驗好了.
鹼性電解液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工業污染源.那還要用什麼 ?
或是使用燃料電池用 德國 拜耳 離子交換膜.或是 杜邦 離子交換膜.然後用純水.
或許等級需要調高到實驗室等級.才能避免中毒及污染的可能.
目前我是使用 陽極用 SS .陰極用 CG .希望能避開 產生 一氧化碳 CO 與 二氧化碳 CO2 的危險. ( 我也很怕中毒 .玩實驗不是在玩命 ).整個 CG 電解反應器泡在 電解液 KOH 重量比約 20 % 的溶液中約 2 週了.有空時就通電 TRY 一下.到現在也沒氫脆掉. " 頭好壯壯 " . 或許吧. 2 週太短了.可能再調高 電解液 KOH 重量比 30 % .再泡個 2 年.看會不會壞掉.就像實驗車從 2006年吃氫氧氣到現在.也沒有因引擎排氣酸鹼值改變而引擎報廢.排氣管銹蝕.
玩到現在.我甚至都覺得氣水分離器是個累贅.早就拆掉了.電解器產生的那一點點的氫氧氣量.根本就不足以引起氣爆.所以拆掉氣水分離器應該是很正常.用個金屬的單向閥取代就好.
任何一項新物料都有可能造成另一種新的問題.只是需要去衡量這項新產生的問題嚴不嚴重.會不會造成立即的危險.如果不會.那當然就再繼續做下去.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