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6

更新:國外機油發展現況及趨勢討論,飛踢台灣神油的假象及技倆~~


gonwu wrote:
真是感謝您終於懂我的...(恕刪)


cSt @ 40ºC
cSt @ 100ºC
以上提供的數據最低為40ºC

請問以這幾天氣溫低於9度的引擎啟動溫度
是否有0度與10度的cSt 數據?

我認為0w或5w的強項應該是低溫的動黏度怎以40ºC與10w的機油做比較!
dj6106 wrote:
cSt @ 40ºC
cSt @ 100ºC
以上提供的數據最低為40ºC

請問以這幾天氣溫低於9度的引擎啟動溫度
是否有0度與10度的cSt 數據?

我認為0w或5w的強項應該是低溫的動黏度怎以40ºC與10w的機油做比較!

...(恕刪)

SAE的機油規範,W前的數字是為了預防引擎在超低溫情況下,機油因為黏度過大(結凍的情形)引擎因而無法啟動,導致引擎損壞,所以才有了0,5,10,15,20,25這幾個數字.
並訂定了這些數字代表的意義,0W的機油是指在零下35度C最大黏度6200cp,25W的機油是指在零下10度C最大黏度13000cp.也就是只要符合SAE的機油規範,25W的機油在零下10度C時引擎也是可以啟動.所以一般市售機油都會有標示此機油的流動點最低溫是幾度C,而不會有0度與10度的cSt 數據.
gonwu wrote:
teabox大,請教您一個問題,看您對此有什麼看法,機油往低黏度發展,歐洲的看的到的較低黏度都約是0w30或5w30,北美則甚至也看得到5w20,0w20則是日系的比較常看到,以Honda車來說,無論是fit或是civic,在日本原廠建議有0w20與5w30,特別也著名並建議使用0w20有節能效果,您是0w20的愛用者,應該對此很了解。

如果沒記錯,台灣的Honda已經是日本原廠自己過來開的,既然在日本推薦使用0w20,為什麼來到台灣的Honda原廠保養卻沒有0w20的選項呢?這是什麼原因??


賣車的跟保養廠還是當地的經銷商,日本人沒這麼厲害一手包,何況品牌在台灣已經幾十年頭,強龍不壓地頭蛇的道理,來到異地不是只有錢也要有人,順應下面民情跟保養作法等等,不然擋幫你賣車的經銷商財路??

台灣有台灣根深蒂固的用油觀念,五花八門的機油品牌市場,熱愛口碑的天性,有病治病,沒病強身,有拜有保佑的許多處事哲學。

語言(英語)對於資訊的流通跟國外也會有一些的落差。更不用說有些師傅ABC看不懂幾個字,他知道的就是上一代留下來的觀念就是這樣。要他改或等他改,不如自己先了解。你要台灣的保養場觀念能一下跟上,不如自己先做好功課擁有正確或較新的概念。

不然這篇還何須討論?簡單兩句:全氣候機油使用,遵照原車廠手冊建議或規範及注意事項,寫上這兩句就可以不用討論了~



各位01車友

最近costco特價出清許多的機油產品,若有網友看了這篇也能有認同的部分,一起寫信給costco進mobil 1 5w-20的機油吧~

這支規格的油不只是北美的主流,包含對岸,澳門,新加坡等等....也都使用這號數的機油哩~

用了SAE 20的機油,拉轉後,你會發覺之前xx40,xx50的機油,引擎怎麼像被強力膠黏住,開個玩笑啦~

不過,看國外的賽車市場用油也都是往超低黏度發展,同樣拉轉,你用黏度高的油品,起步就開始輸人了~

看看前面舉例台灣有進的國外神油品牌,例如 紅線(red line),高檔的拉力賽車用油號數是甚麼?台灣進的較低階產品號數是甚麼?
teabox wrote:
語言(英語)對於資訊的流通跟國外也會有一些的落差。更不用說有些師傅ABC看不懂幾個字,他知道的就是上一代留下來的觀念就是這樣。要他改或等他改,不如自己先了解。你要台灣的保養場觀念能一下跟上,不如自己先做好功課擁有正確或較新的概念。

您上面這段話,會讓我誤以為不懂英文的大概就是該死,不過我也認同有些技師確實觀念不更新,自己還是要懂得基本保養概念,才不會被技師牽著鼻子走,因此能找到能信任的技師確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以上是題外話..
teabox wrote:
簡單兩句:全氣候機油使用,遵照原車廠手冊建議或規範及注意事項,寫上這兩句就可以不用討論了~

這句話我就不懂了,難道不需要遵照原車廠手冊建議,那請問您機油規範的討論依據從哪裡來,那就您自己說了算就好,也不需要討論了不是嗎?
車廠手冊與在地車廠做法可以分開來看,但是由在地的車廠做法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像馬來西亞的Honda,也沒有0w20的選項,馬來西亞算是一個汽車工業發展不錯的地方吧,如果0w20真的這麼省油又耐用,為什麼台灣跟馬來西亞的honda這麼笨,連選都不給消費者選擇呢?搞不好用了之後省油,口碑相傳之下,銷售量會更好呢?

每次都都看您拿賽車出來說,已經好幾次了,難道您不知道賽車與一般車需求是不同的最基本的不同,賽車一場比賽下來機油就換掉,一般車輛的要用多久?前面我拿汽柴油的機油與汽油相比,您不是說要同一規格比才公平嗎?....
要不要自行去日本Honda網站看看,也不是所有車種都適用0w20,例如一些跑車車種,如s2000等,更是建議5w40,連xW30都不建議,轉速高的NA車,也不建議0w20
以下是日本honda網站中,下方有mobil1機油的黏度建議表,可自行參照:
http://www.honda.co.jp/auto-parts/oil/mobil1/
到了現在,才了解您根本不想與別人討論,只想開一言堂,自己說參照車廠的規範,又說
teabox wrote:
不然這篇還何須討論?簡單兩句:全氣候機油使用,遵照原車廠手冊建議或規範及注意事項,寫上這兩句就可以不用討論了~

原車廠手冊寫的,不就是車廠的規範嗎?您會不會覺得自相矛盾..
看到版大發文至今都一直推薦Xw20!

不知大家身為消費者而言您覺得你買東西會看原產國外那製造日期看不看呢?

機油也一樣。Xw20它的流動性就是引導著省油的方向,但是過去消費者很盲目的被教育機油5000km換一次,直至近年才有機油發展能10000km換一次甚至更久,不過須有附帶條件!而很多車友有著很正確的觀念就是定時更換機油比用久久換一次的神油來的安心且安全!

相信很多車友已經認為通過認證等級的機油能以10000KM更換一次為基礎線,倘若(假設)0W20就只能省油但撐不過5000KM那我的愛車用了10000KM怎麼辦?明明能開個15、20年弄到"不予置評"的窘境!那找誰?

XW20能省油!那
Soot thickening ==>機油因柴油或汽油燃燒不完全的產生的煤煙使機油黏度增加
Wear=>抗磨損,機油對引擎的磨損保護性
sludge=>油泥,機油含水所造成
Piston deposits=>活塞積碳
Oxidative thickening=>機油因高溫氧化使機油黏度增加......等等你會不會也一併考慮呢?


姑且不論廠商的建議為何,若我真的就想用XW20的番號那就請選擇通過229.5認證!否則就跟上述一樣,買了進口食品沒看製造日期.....等著拉肚子吧!


補充一下(GOOGLE啦)
使用ENEOS 0W-20引擎機油時的注意事項

注意1:建議使用高粘度潤滑油為前提而設計的車輛,有可能引起故障。

注意2:因駕駛的方式不同,因此即使使用0W-20其效果也無法達到最佳省油効果。

注意3:推薦使用0W-20的車輛上使用其他高粘度潤滑油時,雖不會引發故障,但卻不能發揮低耗油性能。
datastation wrote:
看到版大發文至今都一...(恕刪)


其實只要一句話就可以說明樓主的觀念
就是"以偏概全"
5千KM換一次機油沒有絕對的對錯,看開車的人多久時間會開到5千KM而已
我看過朋友的車2萬多KM才換油,漏下來又糊又黏的黑油,
所以我不敢隨口叫人家開個1~2萬再去換油,只因為國外是這樣換油的這種無俚頭的原因
因為你不會知道他開1萬要多久,我那朋友2萬開了2年多@@
同樣的,機油也沒有什麼叫做越稀薄越好的道理
樓主喜歡美孚,而且喜歡看國外美孚網站
國外美孚網站也沒有說任何車都建議你用那些0W 5W的油,相對的15W這種不知道會被樓主踢到哪去的"爛油"還推薦給一些性能車款使用,
機油商的網頁也寫明各種車有適合的機油,偏偏這些也都存在的資訊都忽略不理
真的是有啥好討論的?
要看英文網頁大家都看得懂,就算看不太懂的也知道用GOOGLE翻譯
要看實際使用經驗,本樓0
他 :
醫學從業人員,出過國,所以就知道台灣與全世界的機油市場與趨勢....
我 :
職業駕駛,開小巴跑國民旅遊,每月車輛行駛里程數約一萬公里 .市場上大牌子都用過;一句話 ,機油好不好,是不是適合車車駛用,到保養廠把機油卸下來,就知道這機油好不好用了.
如果您在市區開車太久不大順的時候,去高速公路跑兩圈就順了.不見得一定要換多稀的機油吧....
換了XX機油如果會讓車子運作聲音變大的,我下次一定不會再用了.
換機油該給車廠賺的還是要給人家賺啦 ! 若車子有其他毛病的時候,有時候也可以向師父偷學一點咚咚...與師父博博感情很重要的.
以上是我的心得

這裡有篇文章討論機油黏度的選擇~大家參考(轉貼網路)

機油黏度的選用要領


一、黏度為達成圓滿潤滑之最基本因素(即在兩摩擦面形成油膜之根本)。黏度過低,容易發生金屬與金屬直接摩擦,黏度過高則徒增油料內部阻力,二者均非所宜。一般以選擇適合車輛所需之較低黏度即可,黏度不宜過厚。


二、潤滑部位之溫度、軸頸轉速、負荷、潤滑部位之間隙等變化時,亦直接影響黏度之需求,例如:

1. 速度越快,用油黏度應越薄;反之速度越慢,黏度應越厚。

2. 負荷大者,用油黏度越高,才能有效分開摩擦面;但負荷小者,用油應薄,以減少油料之摩擦阻力。

3. 如果其他因素相同,潤滑部位間隙大者,用油黏度應厚,以減漏失;反之,則黏度應薄。

4. 因為油料黏度隨溫度而改變,溫度高時,黏度變薄,故作業溫度越高,用油黏度應越厚。

5. 油料之黏度越厚,其內部摩擦也越大,在機械潤滑部位所生之熱量也越高。如其他情況相同,用油黏度厚者,軸承溫度必較高。


  • 35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5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