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2022新油耗法規正式上路 賣車買車大不易

2018年PRIUS
總里程36000KM
3.6L/100KM
輕輕鬆鬆
怎麼會有車廠辦不到的
在背後說人壞話是很過分的行為,所以要在對方面前說 這樣才能對對方造成傷害
aronyang wrote:
1. 不是每個車型都得4.1L/100km,是全車廠(fleet-wide)平均。
2. 超過了就付款,以排碳量超標的數據累進計價,那價格,其實大家都付得起。因為這標準的目的是"鼓勵",不是"禁止"。
3. 不是以"車重"為標準,許多車廠為了節能,大幅採用碳纖及鋁件,以降低油耗及碳排放,同時提升性能。台灣以車重為標準的油耗,讓車廠的輕量化變得沒有意義,因為性能車永遠做不到。

台灣的法規向來是東抄西撿的綜合體,搞得標準不合邏輯,跟不上時代,若達不到就不能上市,的確是世界最嚴苛。

你講的全車廠平均,跟單一車型耗能標準是兩回事
日本、歐洲都是採用車重分級,不是只有台灣這樣
下圖是歐洲不同年份單一車型耗能標準

這是2030年日本單一車型耗能標準

兩個都是用重量分級的單一車種耗能標準

至於為什麼用車重分級,因為阻力跟車重正相關

歐洲2005年就開始用車重分級,單一車型未滿足耗能規範的無法上市
台灣2017年跟上採用車重分級,已經晚了12年是還蠻跟不上時代的啦
但要說"世界最嚴苛"?
還差的遠好嗎,我們的規範落後於歐洲跟日本
emeryville wrote:
為什麼?新標準又不會(恕刪)


我的意思是新法規上路之後市場上的二手車可能同時有一公升可跑20公里與一公升僅能跑12公里可選,當然價位會有差距,但是油耗高的畢竟落伍了。

這就跟現在五年內二手車若沒有全套主動安全電子配備二手價會差一樣的意思。
應該會出現一大堆客貨車避過這個限制
到時大家後窗都有鐵桿了
Fred Yu wrote:
那台灣人的收入有跟上(恕刪)

這跟其他你說的不衝突
做了這個,你說的那些也是可以做
這麼生氣不知道是哪家大車廠老闆嗎?
Fred Yu wrote:
那台灣人的收入有跟上(恕刪)

你提這些跟油耗法規有什麼關係?
你乾脆說路標全部改成德日英法文好了, 但就是不能有中文, 以免被說抄不完全
Fred Yu wrote:
那台灣人的收入有跟上歐美日了嗎?該抄的不抄像日本必須有車位才能買車的規定不抄?國外嚴苛的考照制度不抄?發達的大眾運輸和友善行人與單車的環境不抄?酒駕嚴懲不抄?道路規劃如正確的左轉專用道不抄?機車可上高速公路不抄?台灣永遠抄襲只抄一半,像是日本機車待轉明明只要求原付二輪待轉到台灣全部白牌機車都要⋯⋯

有抄的被說"該抄的不抄"
不抄的會被說"歐美先進國家的要被淘汰的爛貨都要賣來台灣"
感謝你完美呈現出如何打了一大篇但是毫無建設性的文字
除了toyota 有油電大軍之外

其他
三菱有 全球賣的Phev outlander 還有新的EC
日產有不少Epower 如note和 ev的leaf
本田也不少油電如 Fit 和 accord

只是這些廠都裝死 不是沒進
就是沒誠意
每台都150萬起跳

不過納牌還真的可能沒法度了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