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不是那麼單純的.
台灣一直以來都過於保守, 很多事情, 除非有很強大的"社會共識" 要不然是很難推動的.
就像燃油汽機車退場機制, 明明早早開始說, 也不是說明年即刻實施.
結果業界出來抗議, 車主出來抗議... 最後無疾而終.
國外駕訓, 考照, 交通管理政策一直隨時代在檢討與改變.
放寬速限看似簡單, 實際上若大部分駕駛人的駕駛技巧與道德沒到位, 仍然窒礙難行, 也快不起來.
最明顯的例子是, 普通重機(含)以下要求全面禁行內車道, 全面兩段式左轉已多年.
這幾年陸續發現這樣不是辦法,
外側容易與轉彎車, 違停車輛, 切進切出的公車, 腳踏車, 行人...交織,
反倒不安全也有礙交通流暢.
可是駕訓與考照完全沒跟上,
你說機車不會加速跟上車流, 不會保持安全距離隨意亂切, 不會事先變換車道...
這些都對...... 問題是我們從駕訓(?) 考照 有琢磨這塊嗎?
國外機車路考很多都是考官帶著上路考,
不僅僅是會催油門, 包含如何加速, 如何變換車道, 這些都有一定的步驟,
實際上路考照若突然插進車流讓其他車輛急煞, 或是嚇到行人都是要嚴重扣分甚至請你下次再來的.
哪像我們在場內考, 完全不用與其他人車互動,
講難聽一點......怠速調高一點, 就算全程不催油門慢慢滑, 只要不壓管, 直線平衡過關, 駕照就到手了.
也難怪路上一堆在速限50km/hr直線天候狀況良好的情況下,
給你只騎20~30km/hr, 搖搖晃晃, 手還含著剎車, 腳不敢抬起來只能垂著歪歪斜斜騎車.
同樣的汽車也是...不是會踩油門, 會排入D檔就可以上路的,
國外車速之所以快, 是因為大家有足夠的默契, 遠遠看到方向燈就知道你要換車道,
後照鏡看到後面有車就立刻讓出內側車道.
只有這些駕駛觀念與素質提升,
才有可能來談放寬速限.
更別提其他還有道路標誌標線, 路面施工品質, 交通執法 等...的配合.
甚至為了預防散落物可能要禁止非硬頂車廂的貨車上高速公路.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