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國產旗艦SUV頂配對決!六車力抗進口群雄!


艾咪 wrote:
紛紛在旗下菜單中端出重磅牛肉,強化旗下車款配備水準,使其具備更出色的市場競爭力抵禦外侮侵襲。


要說是外侮,其實是台灣的SUV外型國產客貨車自取其辱

有客貨車牌優惠賣這種價格給這種配備

節節敗退是活該,證明消費者的雙眼是雪亮的!

外侮咧!

虧你是站務!
整體來看,還是要給樓主一個,已經在各方面的評測盡量做到好了,支持這樣的文章多多出現!


進口車會崛起真的是國產車自找的,等下又有人要大家拯救慘業鏈了

艾咪 wrote:
要說是不見棺材不掉...(恕刪)

經濟運作體系牽扯到的層面可廣了.......聽你在豪小

taermoney wrote:
還有掛客貨牌還拆橫桿讓媒體試車
創造更大後廂空間及椅背角度的真是無恥...(恕刪)

確實應該跟實際販售車型相同配備下評比才有意義,
或許鐵桿對部分使用者來說還有實用性上的加分效果,
M01真的應該要更正照片及數據才是。
1. 集評很辛苦, 感謝分享
2. [百萬貨車] 不是抵禦外侮, 是自取其辱.....

PS: 不要太鄉愿; 用可以停 [貨車格位] 安慰自己
車廠省了稅金,還不把配備補齊, 簡直把台灣消費者當傻瓜看待

Fantaci wrote:
客貨車的行照可以暫停貨車停車位 這樣的"好處"在都市生活圈是個"特權"
樓主大可往好處想 何必一直往客貨車的胡同鑽?...(恕刪)

說的也是,
客貨車既然有這樣的方便的特權,
在稅賦上應該要比純貨車或純客車更高才對,
這應該強烈建議有關單位進行修法。
Fantaci wrote:

客貨車的行照可以暫停...(恕刪)


大大不好意思,小弟沒針對你的意思,我完全針對車商而來!因為我真的很想鑽一下這個牛角尖,六台車裡頭除了有第三排的Outlander外,就只有X-TRAIL拿給媒體評測專用客車認證的來集評。各位知道X-TRAIL發表的時候鬧了個國際笑話嗎?我們來看頂級的2.5就好...


》當時居然以客車認證的價格做原價展示




》然後以客貨車的價格作為公布定價




想要降價有感結果自打嘴巴,台灣極度怪異的法規產生出國產SUV有鐵桿這東西,先不論它帶給人的觀感,光是有鐵桿客貨車認證的車型,政府可是有補助15%~30%(當初發表%數,現今實際%數不知)的貨物稅給車商,但請問車商們有回饋給消費者嗎?!我們再來看看被加上進口關稅的進口車,兩個售價真的會差很多嗎!?人家進口車有進口身分不怕你查,無論要規格、配備和安全數據都有,我們台灣國產車呢!?什麼數據都沒有,不要說做車的,台灣每個企業成天幾乎都在喊COST DOWN(降低成本),那你覺得台灣做車能安心嗎!?不講被偷的配備,光是鋼材使用上不會少一些?焊道上不會少幾條?塗裝上不會少幾層?說沒少鬼才相信!


國產的目的不就是為了掌控製程和成本,以自有國家的產線生產出當地製造的車,但最終的售價卻是如此,那樣的車真的能保護好車上的人?別懷疑!國產車就真的賣太貴了,看看媒體和網路力量爭取安全配備了多久才漸漸有效果,現在連龍頭TOYOTA不管大小車都補足氣曩數了,但不要忘了、也別被呼弄了,第一線的車體結構和鋼材才是最重要的第一關! 車子的鋼材和鈑金不夠,給你10顆氣囊你照樣晚七天回家!



P.S:國產車和進口車的死亡交叉趕快出現拜託,就算對台灣影響真的很大,但一定要讓這些商人當頭棒喝一下!!
艾大辛苦了!清楚的集評。
買車本來就不是只考慮進口與否?客不客貨?
底盤.動力.稅金.空間.主被安全配備.保值.妥善.後勤等都是買家評量的重點,端看最適合自己的車就是好車。畢竟有1好沒2好,都好的又買不起。
U6 GT220 在配備上樓主沒有列出
自動停車系統、電子殺車系統、360環境系統、Side View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