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為何柴油車都要掛渦輪呢?

flycode wrote:
瑞典是歐洲國家,Saab/Volvo都是知名汽油渦輪品牌,卻拖到這兩三年才有柴油渦輪車款,
可能是為了保護瑞典本國"汽油渦輪"的市場,也刻意把柴油環保標準設定較嚴荷。...(恕刪)
這些先進汽車工業國, 過去未致力於發展柴油小客車, 是因為所需研發與生產成本較高, 在汽油小客車車尚可被市場接受的情況下, 自然沒有發展柴油小客車的急迫性.

Saab/Volvo 也沒晚到「兩三年」啦, 至少已經有「八九年」....今年算是第十年吧?....
自從 1997 年簽訂了京都議定書之後:

1998 年 Saab 推出第一台柴油車款
2001 年 Volvo 推出第一代 D5 柴油引擎

可以合理推論, 瑞典車廠發展柴油小客車, 跟降低溫室效應有相關的因素存在.

汽車工業普遍都了解, 柴油客車的排污控制成本, 要比汽油車還更高, 所以汽油車不需要保護, 在價格上就已經比柴油車有優勢. 汽油客車的劣勢, 只有在 Co2 的排放與行駛油耗上. 但是近五年來, 溫室議題與油價的飆高, 使得車廠又想重新發掘柴油在小客車市場上的優勢.

(不過, 在這裡標題下談這些, 好像有點離題了.....)
~~ 新願資本-臺醫壹號創投基金-普通合夥人 ~~


The limitation of diesel engine 找到答案了 !
http://www.perkins.com/cda/components/fullArticle?m=114301&x=7&id=284124

柴油引擎功率輸出的限制, 口語化釋義
1.供油技術的瓶頸 , 高轉速 (> 4500 rpm), 超高壓供油的精準度不足.
包括更高壓的 pump 技術 (> 2500 bar)
2. 材料科技的瓶頸 , 目前 Diesel mean piston speed 只有 12~14 m/s ,
一般 petrol piston 輕鬆可到 18 m/s (F1 更可達 26 m/s)

畢節望族後裔
raytracy wrote:
汽車工業普遍都了解, 柴油客車的排污控制成本, 要比汽油車還更高, 所以汽油車不需要保護, 在價格上就已經比柴油車有優勢. 汽油客車的劣勢, 只有在 Co2 的排放與行駛油耗上. 但是近五年來, 溫室議題與油價的飆高, 使得車廠又想重新發掘柴油在小客車市場上的優勢.


在比較早之前我就有提出同樣的看法,柴油在台灣有點被美化,尤其GOLF的推波助瀾,讓很多消費者誤以為柴油引擎的價格競爭力很強,事實上在現在的排放法規,對柴油引擎來說,成本只會不斷的墊高,看看目前有國產的柴油車就知道了,比上同一集團的汽油車,售價高了不止10%,而且還是拿掉了一些可以降低排放的設備才有如此的價格。

接下來北美的柴油幾乎每台都有搭配bluetech,就我目前聽到的,好像只有雙B跟VW的touareg會先導入,沒有bluetech的車,好像都無法通過北美的法規,柴油在北美要普及到2萬美金左右的車,可能還有一段距離,但在此之前,hybrid已經大幅攻城掠地了。
HONDA的四缸i-DTEC柴油引擎也要進軍美國了



我想裝上這顆應該跑的更快吧








抱歉 來亂的






ThomasLin wrote:
事實上在現在的排放法規,對柴油引擎來說,成本只會不斷的墊高


只要法規一改,對於汽油引擎也是一個成本上升,何來只有柴油引擎成本上升這種說法?而且事實上柴油引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同排氣量的汽油車來的低,偏高的只有Nox。
king500 wrote:
我想裝上這顆應該跑的...(恕刪)

?? gas turbine 嗎?
這是中大型柴油引擎所使用渦輪

只是裝載船舶上面使用的

日本 新瀉的

NIIGATA

NAPIER

TURBO-BLOWER



E46_330i wrote:
汽門是大家都有,所以...(恕刪)


其實柴油車要兇也是可以很兇的

只是看廠商要不要幹了
幾個觀念澄清:
1. 爆震: Diesel Engine也是會有爆震的, 只是其爆震的成因與一般Otto cycle engine不同, 請隨便翻翻內燃機教科書即可.
2. 無節氣門設計,"理論上",也可以應用在Otto cycle循環上, 只要點火時點火周邊的局部油氣濃度可以點燃即可.
3. 同上, 稀薄燃燒不是 Diesel的專利, Otto也可, "理論上" 只要點火時點火周邊的局部油氣濃度可以點燃即可.
4. 現行技術的Diesel的燃燒時間比Otto慢很多. 原理已經有很多人說明了. 簡單補述如下: 正常情形下Diesel的燃燒速率正比於燃油注入速率; Otto Engine的燃燒速率正比於火燄傳遞速率. (火焰傳遞速率是溫度,壓力,混合比.....等的函數)

回歸主題: 柴油引擎+ Turbo的主因,排除商業上與環保上的考量, 在內燃機工程上應該是:
A) 有利於燃燒 消弭爆震
B) 配合高擴張比的設計, 增加熱效率
C) 提高功率輸出



如果大家對引擎這麼有興趣, 買本內燃機教科書翻一翻就好了,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