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拉轉速清積碳


Dwing wrote:
引擎空轉,轉速保持紅線才是最"操",不是嗎?...(恕刪)

當然不是
如果你了解"負載"的意思, 就不會覺得這樣是最操了
舉例來說, 叫你用10km/hr的速度跑操場一圈, 感覺還好不是嗎? 那如果背個70kg的人再用10km/hr跑操場一圈呢?
引擎空轉維持紅線, 會"操"嗎?
引擎只要轉動一個飛輪, 跟引擎要拖著一台車子, 操的程度會一樣?
" 拉轉速清積碳 " 是可行. 這典故有可能來至 "Italian Tune Up", 但他有 "事先提醒", 如同樓上有警告一些要注意的事. 不懂不要嘗試. 沒有心理準備或嘗試過. 不要冒險. 您要 " 顧路 " 嗎?.. ---- A mechanic who works on vehicles wrote.

meridian wrote:
當然不是
如果你了解"負載"的意思, 就不會覺得這樣是最操了
舉例來說, 叫你用10km/hr的速度跑操場一圈, 感覺還好不是嗎? 那如果背個70kg的人再用10km/hr跑操場一圈呢?
引擎空轉維持紅線, 會"操"嗎?
引擎只要轉動一個飛輪, 跟引擎要拖著一台車子, 操的程度會一樣?


如果是這樣解釋就更奇怪了

難道所謂"操車"都是滿載的情況下才算嗎?

本來在路上行駛就屬有負載狀況,包括所承受的風阻.

所以在這種條件下 引擎高轉不算是操車嗎?(只是利用低檔比不讓車速過高)

Dwing wrote:
如果是這樣解釋就更...(恕刪)




其實 拉轉清積碳 跟 負載輕重 是沒多大關係.

拉轉清積碳 就如同前面網友附的影片是類似原理.

藉由 拉轉 維持在 高轉速(5.6千轉) .

來產生 "高溫" 跟 "提高氣流的流動(快速進排氣)" .

藉此 "燃燒" 積碳跟 "噴出" 積碳.

是需要較長時間的 拉轉 .(如跑山路. 不是胚山路)

才比較會有效果.



拉轉清積碳 是平常就要定期或隔段時間做.

可以減緩積碳速度.

也可以將微碳顆粒燃燒噴出.

而不是等到積碳嚴重了再來做.

不然陳年痼疾不是靠著一兩次的拉轉就能改善的..






chienchenghung wrote:
其實 拉轉清積碳 跟 負載輕重 是沒多大關係.
拉轉清積碳 就如同前面網友附的影片是類似原理.
藉由 拉轉 維持在 高轉速(5.6千轉) .
來產生 "高溫" 跟 "提高氣流的流動(快速進排氣)" . ...(恕刪)

看來很多人還是很難理解

你確定引擎紅線空轉就會有高空氣流動跟高溫嗎??
空燃比有沒有學過? 14.7:1是標準值, 意思是要達到完美燃燒就是得用14.7份的空氣+1份的汽油, 然後"產生相對應的動力"

如果引擎是空轉狀態, 因為動力輸出只需讓飛輪轉起來而已, 不需要讓車子前進, "相對應的動力"需求很低, 少少的動力就能讓引擎達到紅線轉速, 到此可以理解嗎? 如果可以...那就繼續看下去

這時候"節氣門"其實只需要開一點點即可, 此時進氣歧管會有一個很高的真空值, 雖然活塞動得很快, 但吸進去的空氣量其實很少, 可能跟你平常開車引擎轉速1500rpm的進氣量差不多而已
那如果在行駛狀態重踩油門到紅線區呢? 這時候節氣門是能開多大就開多大, 以求空氣毫無阻礙的進入汽缸內, 然後噴入相對應的汽油量, 產生引擎最大出力, 這樣的狀態才會有高溫與高空氣流量, 跟引擎空轉的紅線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再來比較一次
空轉紅線 ==> 節氣門開度低 ==> 汽缸其實吸不到空氣 ==> 只需要少量燃料 ==> 低溫低排氣量
重踩紅線 ==> 節氣門全開 ==> 汽缸能進多少氣就進多少氣 ==> 最大限度噴油量 ==> 高溫高排氣量
meridian wrote:
看來很多人還是很難理解

你確定引擎紅線空轉就會有高空氣流動跟高溫嗎??
空燃比有沒有學過? 14.7:1是標準值, 意思是要達到完美燃燒就是得用14.7份的空氣+1份的汽油, 然後"產生相對應的動力"

如果引擎是空轉狀態, 因為動力輸出只需讓飛輪轉起來而已, 不需要讓車子前進, "相對應的動力"需求很低, 少少的動力就能讓引擎達到紅線轉速, 到此可以理解嗎? 如果可以...那就繼續看下去

這時候"節氣門"其實只需要開一點點即可, 此時進氣歧管會有一個很高的真空值, 雖然活塞動得很快, 但吸進去的空氣量其實很少, 可能跟你平常開車引擎轉速1500rpm的進氣量差不多而已
那如果在行駛狀態重踩油門到紅線區呢? 這時候節氣門是能開多大就開多大, 以求空氣毫無阻礙的進入汽缸內, 然後噴入相對應的汽油量, 產生引擎最大出力, 這樣的狀態才會有高溫與高空氣流量, 跟引擎空轉的紅線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再來比較一次
空轉紅線 ==> 節氣門開度低 ==> 汽缸其實吸不到空氣 ==> 只需要少量燃料 ==> 低溫低排氣量
重踩紅線 ==> 節氣門全開 ==> 汽缸能進多少氣就進多少氣 ==> 最大限度噴油量 ==> 高溫高排氣量




引文就要引全文. 不要斷章取義.



你的眼睛有問題嗎??

需不需要去看眼科??

我發文從頭到尾有說過 "空檔拉轉" 嗎??

還是說過你說的 "引擎空轉" ??

我還一直強調跑山路(不是胚山路)最適合長時間拉轉.



我只說 "其實 拉轉清積碳 跟 負載輕重 是沒多大關係."

麻煩看文要看完頭尾.

請理解清楚文字跟文字組合後. 其詞語所要表達的意思.

是誰沒搞懂啊?!


meridian wrote:
看來很多人還是很難理解
你確定引擎紅線空轉就會有高空氣流動跟高溫嗎??
空燃比有沒有學過? 14.7:1是標準值, 意思是要達到完美燃燒就是得用14.7份的空氣+1份的汽油, 然後"產生相對應的動力"
如果引擎是空轉狀態, 因為動力輸出只需讓飛輪轉起來而已, 不需要讓車子前進, "相對應的動力"需求很低, 少少的動力就能讓引擎達到紅線轉速, 到此可以理解嗎? 如果可以...那就繼續看下去
這時候"節氣門"其實只需要開一點點即可, 此時進氣歧管會有一個很高的真空值, 雖然活塞動得很快, 但吸進去的空氣量其實很少, 可能跟你平常開車引擎轉速1500rpm的進氣量差不多而已
那如果在行駛狀態重踩油門到紅線區呢? 這時候節氣門是能開多大就開多大, 以求空氣毫無阻礙的進入汽缸內, 然後噴入相對應的汽油量, 產生引擎最大出力, 這樣的狀態才會有高溫與高空氣流量, 跟引擎空轉的紅線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再來比較一次
空轉紅線 ==> 節氣門開度低 ==> 汽缸其實吸不到空氣 ==> 只需要少量燃料 ==> 低溫低排氣量
重踩紅線 ==> 節氣門全開 ==> 汽缸能進多少氣就進多少氣 ==> 最大限度噴油量 ==> 高溫高排氣量


弱弱的問一下,就算是空轉紅線,不用踩油門?不用節氣閥全開?

要不要自己試看看?

空轉紅線是不是跟道路行駛油門深度是差不多.只差別在踩油門的時間?

meridian wrote:
空燃比有沒有學過


沒學過,但汽修,熱力,流力....學了幾年,雖都已還給老師.

還有請問

一般行駛用低檔高轉,跟你所謂的"操"車,有何不同?


chienchenghung wrote:
我還一直強調跑山路(不是胚山路)最適合長時間拉轉.


上面說過了,其實在高速公路用低檔高轉跑,跟跑山路是沒啥不同.

比起山路,跑高速/快速道路 有幾個優點

1.跑高速/快速道路 地點,時間容易配合.
2.車速跟其他車輛是一樣的,也比較安全.
3.在行駛,引擎轉速可長時間穩定保持在一定轉速.
4.如技術不好,在多彎的山道上,反而不容易讓引擎長時間維持在高轉速
Dwing wrote:
一般行駛用低檔高轉,跟你所謂的"操"車,有何不同?

重點在引擎的輸出功率

如果你動不動就煞停彈射, 車速一直在劇烈變化
引擎一直在作功, 增加動能 (又用煞車消耗動能)
那確實是高負載操車, 我投你一票

如果是一路 60 跑二檔
引擎輸出功率只需要足夠抵消損失維持轉速即可
跟空檔拉轉幾乎一樣
除非你同時踩著煞車抵消引擎作功
但那不要說十分鐘, 十秒鐘就變霹靂風火輪
個人積分: 87, 不能再高了 www.flickr.com/photos/inunu

inunu wrote:
重點在引擎的輸出功率
如果你動不動就煞停彈射, 車速一直在劇烈變化
引擎一直在作功, 增加動能 (又用煞車消耗動能)
那確實是高負載操車, 我投你一票


這只是測試車體,變速箱的耐用度.

就如上馬力機,不也是保持一定的負載.然後平順踩油門.

難道這樣測試就沒辦法看出引擎真實的輸出嗎?

還是要如同你所說的才有辦法看出來?

況且高轉除碳,

本來就是利用引擎高轉時的高溫,加上快速的進排氣,把缸內積炭燃燒排掉.

這樣簡單的條件需求為何會扯到"操車"?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