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nathanL. wrote:
話說我在LA開車時,...(恕刪)
我第一次去美國待時,我開過兩次高速公路就敢直接開進去了。
因為說實話,只要你懂得規則,其實並不難開。速度也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相信你也能體會,車道上雖然還是會有慢車,但是很少很少。
所以我才會說~臺灣的高乘載車道,很大因素在於政府沒有宣導好。
倒不是因為CAR POOL引進臺灣就是個爛設計。而是這種新觀念臺灣還得要適應期。
打個比方吧,包括摩托車要轉彎,要用待轉的方式。這也是經歷了一段時間才慢慢成功。
我不認為臺灣人沒那個水平,都會不守規矩,而是需要政府加強宣導。
必要也在內車道弄個攝影機,只要車上人數不足,就給他用力重罰。罰到沒公德心也得乖乖守。
只是巴士也開進高乘載的車道,這點就奇怪了。我不太能理解。
巴士速度慢,所以才會限定外兩線車道行駛。怎麼能讓巴士開進高乘載車道??
如果是為了解決部份地區塞車問題,其實大概可限定某段只要塞車達到標準,才開放巴士進入。
所以重點倒不是CAR POOL(高乘載)不好,而在於宣導期太短。相信會慢慢改善吧。一向如此。
理性勝於感性的原因在於「理性」看得出現實,「感性」卻能袜掉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