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歐洲人車與交通文化


Wayne崴 wrote:
我想想這麼多又看了高級車都是自排車


高級車沒有都自排車, 只是買自排的比例比較高
一方面是車價高, 變速箱價差沒那麼明顯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人有錢了就會變懶, 因為選擇多了

myloveismimi wrote:
國中地理就教過歐洲地...(恕刪)


不知道你念的是那裡的歐洲地理, 除了荷蘭是找不到山之外
每個國家都有些山在, 瑞士更是全國都是山
只不過他們的山因為古世紀地形, 都不高也不是很陡
aquaeuro wrote:
歐洲有德國無限速公路(部分路段) 也有長途旅行的需要 故歐洲車廠設計時重視汽車的高速穩定性...(恕刪)

看到這個我就有點話要說
歐洲速限真的比台灣高很多, 小小一條二線道鄉間小路速限80~90
而台灣哩, 二線道40~50, 六線道50~70....
台灣開車的都是老弱婦孺是吧

另外台灣人也真奇怪
明明用車環境就不同, 台灣人卻會覺得日系車不穩, 歐系車比較穩
然後買了台歐系車卻在高速公路還有山路當路隊長, 這是在比搞笑的嗎?
低速輕巧靈活的日系底盤設定在台灣這樣的環境已經非常夠用了
低速靈巧跑山路真的有比較可以跑,彎道太多對大馬力(渦輪車)來說很吃力
之前有遇到一台改裝車(三菱吧),引擎聲很大,過彎還可以踩油門
我的Luxgen S5...被吧假的...技術差吧
但第一次感受到什麼是渦輪的延遲感...
不過後來在小山路就是比較直的路段,就換我咬他超緊的

meridian wrote:
看到這個我就有點話要...(恕刪)
yenchee wrote:
.不知道你是去倫敦巴黎那裡, 那種大城市空氣品質是能好到那裡去
倫敦以前叫霧都不是浪得虛名的, 那個霧都是空氣污染
製造業大量外移之後才變好的, 歐洲很多地方是很漂亮沒錯
但是也不用去過度美化了..(恕刪)


倫敦在50年代, 使用燃煤造成空汙的情況是很嚴重 , 但是現在已經大幅改善
北大西洋的海霧很有名的,當冷暖流交匯,從而造成海氣溫差,形成逆溫,暖濕空氣在冷海面上達到近飽和或過飽和狀態,就容易形成海霧。
有一次在西斯洛轉機, 飛機因為大霧降不下去, 盤旋了一個小時

它隔海的對面, 法國也是, 小弟開車到法國西北邊的 Normandy , 7.8 月時的海風還是非常冷, 一到傍晚到清晨, 都會起大霧, 霧濃到只能看見前一台車的尾燈,3-5公尺, 等太陽出來, 霧才立刻散去 .

巴黎很大, 一般市區是說 1-20 區, 在環城高架道路圍起來的區域, 外面的 Isle de France , 也是大巴黎的範圍, 有非常多的森林, 南邊的 豐丹白露宮附近, 或是北邊的 Chantilly香堤邑, 都有大片森林,
當然, 巴黎很多鴿糞 , 狗屎 和人尿(尤其是塞納河旁, )不過就空污而言, 比台北好太多了

這只是自身的經驗, 在巴黎附近, 開一個星期的車, 不需要特別洗車 , 車子還很乾淨

但是在台北, 車子放在市中心路邊,只要一天, 玻璃上就是一層灰, 擦起來一看, 是黑色的油污和炭末, 都是汽機車排放出來, 引擎內燃燒不完全的碳氫化合物 .
巴黎高污染的公車, 或二行程的機車, , 都已經以輕軌或電動機車取代.

法國騎自行車的風氣很盛, 環法自行車最後進入巴黎時, 市區主要道路是封起來給車隊走, 在市區繞圈
捷運站外租腳踏車, 最早是在法國Lyon看到的, 後來Paris跟進, 台北現在還在學.

德國的 Romantic Road , 還只是B級公路,路面還是很平,德國人都能開100+km , 非常漂亮的景觀道路.
在德國 Alpes 阿爾卑斯山區 , 接近 Fuessen

法國 普羅旺斯 Avignon 往 Gordes 的林蔭道

一樣, 開100公里, 南法人開車很煞, 開 80-90? 我被比過中指超車

herblee wrote:
倫敦在50年代, 使...(恕刪)


我在巴黎和倫敦是不開車的, 市區停車位難找的要死又貴
地鐵和大眾運輸相對也方便很多, 所以我都是走路
一整天走下來, 除了大公園附近外, 一樣是不怎麼樣
只是因為歐洲比較乾冷, 感覺比較好
這裡有個網站可以空氣污染指數

倫敦空氣污染指數
倫敦現在 NO2 21, O3 2, PM10 16, SO2 3 指數綠燈
巴黎空氣污染指數
巴黎現在 NO2 30, O3 9, PM10 17 指數綠燈
環保署空氣品質
中山區現在 NO2 2, CO 0.43, O3 22, PM10 12, NO2 28 指數綠燈

其中PM10是懸浮微粒, 可以看的出台北沒有比較差
由其是這個時間台北是早上, 歐陸確是半夜, 一樣都是假日

鄉間歐洲真的就比台灣西部好多了, 人口密度差太多
大約是台灣東部的狀況, 你照片中那兩個地方我恰好都有開車去過
出了城之後限速是90, 可是德國人通常都開100左右
到Gordes的路是山路, 但是路不寬, 但是法國人一樣都開到90
剛開始會車有點怕, 後來發現他們開車很有紀律, 不會亂吃線
守住自己的道其實還算安全
yenchee wrote:




不知道你念的是那裡的歐洲地理, 除了荷蘭是找不到山之外
每個國家都有些山在, 瑞士更是全國都是山
只不過他們的山因為古世紀地形, 都不高也不是很陡
...(恕刪)



也不知你念哪的國中,歐洲雖有山名但是古陸塊並不顛簸,最顛簸的也就是阿爾卑斯山和南歐的科斯特地形,哪來很多高山需要用手排征服,你自己也補了一句不高不陡了,真是矛盾
yenchee wrote:
我在巴黎和倫敦是不開...(恕刪)


除了自己的經驗之外, 在監察院的調查報告也指出
監察院調查報告
世界衛生組織( WHO)近期調查空氣中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結果,全球 38 個受偵測國家中,我國名列第 35 名,臺北則在 565 個城市中位居第 551 名,敬陪末座,顯示我國空氣污染十分嚴重。

報告也指出
美、日等先進國家訂定之空氣品質標準値,係以用手動方法
採集連續 24 小時 細懸浮微力粒 PM2.5 質量濃度値,與我國監測方法不同。

herblee wrote:
除了自己的經驗之外,...(恕刪)


那個是指PM2.5, 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監測PM2.5
PM2.5叫細懸浮微粒, 一般所指的懸浮微粒指的是PM10
空氣污染也不只有懸浮微粒而已
所以我剛剛列出來的是系統上所監測的所有數字
單用細懸浮微粒來判定台北的空氣品質大幅落後
基本上是以偏概全, 再加上來源是報載空氣品質報告
以台灣媒體素質的做法, 我不認為那個是全面性的結果

事實上台灣的空氣品質, 是南部比較差, 北部比較好
就跟水質的狀況是一樣的

myloveismimi wrote:
也不知你念哪的國中,歐洲雖有山名但是古陸塊並不顛簸,最顛簸的也就是阿爾卑斯山和南歐的科斯特地形,哪來很多高山需要用手排征服,你自己也補了一句不高不陡了,真是矛盾


人家說的是歐洲山路多, 有誰規定一定要高山才能有山路嗎
不高不陡只要是彎來彎去還不一樣是山路
真的高山什麼排都上不去啦, 要先有路才有機會上去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