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任 wrote:
我覺得這位委員對於國道收費說的蠻有道理且符合邏輯
http://youtu.be/3R7KjeTyBEk?t=9m31s
我覺得看似很有道理,實際真的如此?就算實際真的如此,30年前狀況與現今相同?照該委員這樣說,新竹以北根本就不該設收費站,以機場為中心,多少因為商務及貨運,往來台北及新竹這兩個地區?照這個想法,收費站要集中在彰化到雲林地區,因為這裡都不算是都會!?管委員還好意思拿崗山收費站來說,崗山收費站一直走到小港,共26公里,高雄是都會區沒錯,那楊梅收費站到造橋收費站共46公里,所以這一段是超級都會區?
原本高速公路收費的政策是都會區免費?這點我真的不知道,我只知道,因為有了高速公路,所以從高雄港的貨,可以快速的到台北,現在好啦,桃園/台北這一段的車,幾乎都是短程通勤,真正從高雄來的貨運車,反而跟這些人一起塞在這裡,這叫活絡商業活動嗎?那乾脆加碼到免費500公里,或全程免費好啦,這樣一定沒有人會再叫,既然要收費,管委員說的那些話,根本就狗屁不通。
別給我貼藍綠標籤,我只能說,我從沒投過藍的,北監那位關到號稱快失智的那位,我還給過他兩票。
allen.chang wrote:
3. 國人駕駛習慣不良: 駕駛人上交流道後,加速過慢,加速未達80~90公里即往中線切進去,
導致在原有車道的後方車輛須減速。
重點在主線車輛過多,側線不找地方鑽進去就要開上路肩了.
另一個問題是主線車輛不保持安全距離,沒有足夠空間讓車輛切入.
將e-tag做分類,然後依下列標準貼在車輛上:
1.國道收費以3000c.c.以上轎、跑、休旅式車輛最貴 (奢侈品+浪費能源+增加汙染)
2.大型貨、卡車次貴 (損壞路面最甚!但要考量廠商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德國高速路雖一般無收費,但貨車還是例外要收過路費)
3.進口2000c.c.以上次貴 (鼓勵國產)
4.其餘小型進口+未達3000的國產再次貴
5.客運、遊覽車再次貴,如減票價且可享國道收費折扣 (鼓勵大眾運輸)
6.救火車、救護車等出勤時免費(先繳費,事後拿機關開立證明申請退費)
7.一年內最內車道被開立車速過慢罰單達三次,次年國道收費再加成200%懲罰性費用,該一年期間再被開罰單達三次,再次年就再往上加成懲罰,依此類推,達到教化及驅逐路隊長的目的。
ps.政府及民意機關車輛一視同仁應收費,沒有總統特勤車或立委用車就免費的道理!
目前所有用路人在上下班時也很討厭塞車吧~
每個人都討厭
但車流量就是這麼高的情況下~塞車是正常~要不塞很困難~
那要怎麼降低高速公路上的車流量?
其中一種方式當然是以價制量
當然一定有人目前天天免費使用~免費塞車~一但要收費會影響到支出~尤其是廣大的勞工
現階段~
有些人開10公里會經過收費站~到了每天必塞路段一樣塞~
有些人開10公里不會經過收費站~但因為免費且是上下班最近的路~通勤族一樣選擇上來塞
這樣對那些每天上下班會經過一個收費站的用路人是不合理的~
付了錢卻完全無法享受到高速公路的服務品質
以"高速公路"這"高速"兩字
是給真正需要高速的用路人使用的~不管你是長程也好~短程也好~
長程貨運 或是 短程上下班(多付一點點錢~可以車速快一點的話~我很願意)
而不該像是停車場一樣~要塞大家一起來塞~長程客貨運繳了好幾站的過路費卻無法準時到達目的地
高速公路 可以是高速通勤公路 而不是 低速通勤公路
中山高建立時~原本已經要收費了
以台灣的車輛密度如此之高的情況下~
取消收費~??!! 或是免費里程數??
那湖口到楊梅 或是 林口到五股 三鶯到土城 這些路段只會更塞而已...
我想高速公路只是更像全國最大停車場而已~
就好比台鐵原本買的是最高車種的高價車票~付了比較多錢~希望可以有比較高速的服務品質
卻因為不斷的增設停靠站~
為了要服務區域性通勤民眾~
卻犧牲了自強號或太魯閣號該有的速度與品質~變成了站站樂
高速公路就該是"高速"公路...就算是上下班時間或是假日期間也盡量不要定點~~
可悲的是 現在有不少路段長時性的不只低速而已~還成了停車場~
另外
像是每年連假期間交通部疏導國道交通的措施: 如高乘載 或取消收費時段~
其實應該可以套用在平常日
鼓勵民眾自行多找人共乘~應該可以優惠~單人開跟有載人的通行費應該要有所區隔
鼓勵上下班尖鋒時段車流量錯開~
將每天上午五點到七點的通行費調低一點~好吸收一些七點到九點的車流量
還有下班時間下午五點到七點或八點的車流量吸引到晚上九點到11點或更晚...
應該會有很多人寧願晚一點下班~~而錯開交通高峰期~~一方面比較快一方面又更省通行費
甚至像連假期間~實施夜間10:00~05:00這種時段不收費或是超低通行費措施~
尖峰期間與離峰期間的兩段式差別費率~(如:通話費~電費~都是)
或多段式費率(白天期間 再分普通時段,尖峰時段)
一點點看法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