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台灣人別【瞎】了~


bosswai wrote:
請問BENS S35...(恕刪)


小的開過的3台法國車,車主手冊都是寫10年.
至於Benz.....等10年後有機會接觸到我可能才有辦法告訴您答案吧
真是太無言了吧....
安全氣囊不安全?怕被炸傷?那請問出事時你是情願被炸傷還是頭去撞方向盤好勒?
這種東西本來就只是保障駕駛人的生命而己.....
討論安全氣囊的傷害問題實在是很無趣!
又怕被炸傷不會不要開車嗎?

然後出事又要怪人家車場設計不良,為什麼害我受傷怎樣的?
為什麼人家車場會情願降低安全配備去增加一些行車的影音部份嗎?
因為這裡叫台灣丫..... 一台車人家生產到行銷..... 也要看客人要買的車子.....
一般車面上的的一台60萬左右,又什麼都要要求比較.....
當然看不到的安全配備就會反而降低.....
不然以為一台幾十萬的車跟人家幾百萬的名車是差在那裡嗎?
難道就只有差在那 "名牌" 嗎?當然是發生意外地人家安全上的設計考量也會比較多...
mtsui wrote:
如果,Air bag 是Safe Bag,在英文的時候,應該就會取叫做Safe Bag, 如同Safe Belt一樣。
我不是在討論"翻譯名詞",而是實際上的"英文"。
老婆餅/老公餅/棺材板/太陽餅之類的中文名稱,通常是取其形/義。
有了Air Bag,是不是就表示一定安全?


所有設施在命名時,不完全是只依其"功能"來命名,
正如您所說的,他就是取其形,氣囊就是充滿氣的球,取作air bag,沒有任何不妥
很明白的表示出這件東西的形(會充滿)與成分(填充氣體)

難道不叫安全氣囊就不安全?

滑鼠就滑鼠,"計算機游標定位控制器?"
燈泡就燈泡,"電能加熱鎢絲轉化光能發散器?"
微波爐就微波爐,"磁控管震盪水分子摩擦生熱機?"
這些東西如果從命名就一定要了解是什麼成分 怎麼組成 什麼功能
那天下不就大亂了?

無意筆戰,只是不希望文字遊戲再這樣擴大
以這樣的邏輯類比
保險套不能100%保證避孕, 也不能100%保證不染病, 前陣子又有新聞說可能致癌
應該會有人質疑"保險套"的名稱是否名符其實
也會有人發表不戴比戴好的理論吧?

這種話題真是熱鬧, 永遠吵不完
我個人是相信這些氣囊的功用, 主被動安全設備永遠不嫌多
現任的座駕有六顆, 希望永遠不要用到
但是如果有我需要他們的一天, 他們也能挺身出來幫我一把
mtsui wrote:
如果,Air bag...(恕刪)


有了Air Bag,是不是就表示一定安全?
有了安全帶,那就表示一定安全? (如果一個人駕駛行為不良繫了安全帶從中橫公路太魯閣那邊往下衝還能安全嗎?)
有了安全距離,那就表示一定安全?(你保持前方的安全距離後方的車你可以控制嗎?)
什麼邏輯嘛!!要保證一定安全才可以掛上安全兩字
那戴上安全帽的人都可以當公路無敵不死小霸王了....

安全帶是增進安全的設備可以掛上安全兩字
安全氣囊也是增進安全的設備就不可以掛上安全兩字
標準何在?

不要再說綁安全帶比安全氣囊更重要 這大家都知道了
我還可以說 有好的安全防衛駕駛觀念比安全帶還重要
在家不要出門 比開車還安全
這樣無意義的討論不覺得很無聊嗎?
要討論安全帶的安全請另開主題
要討論安全防衛駕駛請另開主題
每次討論氣囊就在那邊牽扯其他的五四三真的很無聊...

mtsui wrote:
而在我朋友身上發生的,是在手臂上留下烙印,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方向盤上的鉻鐵Logo,是不是也要做考量拿掉?)。Lexus所言輕徵的灼傷,如果不是在手上,而是在別的地方,呃,不知道會有什麼影響。


我有看過印在 forehead 的,那個車公司可真的得負一大筆廣告費了

我覺得鍍鉻的 LOGO 的確該拿掉,你朋友應該可以拿到不少廣告費才對...這次受傷的醫藥費不算,至少後續廣告處植皮和後續精神撫慰的錢是必定要的到的,記得去照會一下精神科醫師,證明因為那個廣告造成心理上重大的陰影
文山小藍謅記: http://thomas-lan.blogspot.com 癲癇進修劄記: http://nyepilepsy.blogspot.com

呵呵~現在都是自我的觀念講的好像有那麼一回事就開標題宣傳~

標題不訂清楚的比打注音文的更糟~

似是而非的憑感覺言論~

這篇是~尾巴短小車那篇也是~

誰來發表一下技術性專業性的小惡魔的動力研究室以前那種文章阿??
拒買三星.拒買htc
mexxxxem wrote:
呵呵~現在都是自我的...(恕刪)

我覺得這篇跟"沒車尾的車子不安全"的文章差很多吧~
這一篇至少立意與論述上都有理許多,
標題聳動倒是不可否認啦~
chasechen wrote:
關於手臂上的烙印我也...(恕刪)


老實說,我也是看到之後,才知道原來會造成這種傷害。
我朋友受到烙印的地方是在右手前臂內側。

至於關於譯名的發言
只是純粹希望行車人不要因為有了Air Bag and Seat Belt,就忽略最主要的行車安全。

附帶一題,在強調有了Air bag的所增加的安全性同時,車廠是否也該告知Air Bag對行車人所可能造成的傷害呢?這就比方服用藥物時,醫生也應告知可能產生的副作用,以讓服用人知道,不是嗎?
大家辛苦了!
來管「長壽」吧...



現在竟然開始討論烙印了...
看來很多人還是喜歡胸口/膝蓋撞擊方向機/柱, 或是在前檔上面種菊花...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