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超越車訊的評價?

ThomasLin wrote:
關於這段話,我個人也...(恕刪)


還有一點,就是在北美,價錢沒差多少。
跟m3差大概一萬左右而已。
不過如果跟CLS or SLR比,那就又差太多了。
我也懷念以前的超越
不只超越
以前的汽車雜誌比現在的好看多了!

另外
現在的超越雖然每項測試都數據化
但有時覺得滿詭異的
某一次(忘了哪依次了><)
小型車集評 VIOS的空間丈量起來大於TIEERA...
因為和個人的感受明顯不同
所以從此抱疑
加上新車無敵論...
現在都翻翻而已...
幾年前曾有一段時間看了一陣子,當時就覺得車款的評比方式比較偏向於操控,
新上市的車款好像幾乎都會推薦(給面子??)
記得那時頭又大的ALTIS是每月的銷售冠軍,可是因為操控不佳所以評比都是輸.....
後來大概有注意到銷售所以才慢慢的有推薦幾次.....
小弟在外求學也過了好幾年的時間
雖然第一本看的是汽車鑑賞99年11月
不過後來好像變薄了,而且不好買到
上大學後改看一手車訊
其實很多人說一手怎樣怎樣
不過把自己家編輯推上第一線拍短劇
應該是汽車雜誌界的第一次吧
連著一年裡幾乎每個月都有光碟可以看
雖然說演員演技不怎樣,不過挺有趣的啊
再者談到內容,其實許多編輯都是從賽車界出身
或是說自己本身也有在玩車
會比較強調操控是正常的事
憑什麼操控比別人差卻賣的比別人好
這是消費者的不堅持與大環境使然
但對於玩車的人來講
操控不夠精準就要花更多精神去控制車輛
車輛的本質或許都被忽略了
一台車子是人的幾倍大?
那麼大的車子控制不好是會嚇死人的
我看汽車雜誌是為了吸收新知
至於評比,各人心中一把尺
比較貴但物超所值的東西
不見得不能選啊
小弟自2000年1月後,每個月都有買一手車訊
不過沒圖,因為在家裡,目前在外求學

看到現在,應該要說興趣支持我吧
也習慣了一手的編排
不過廣告也越來越厚了



jjspeaking wrote:
超X算還不錯啦便宜是...(恕刪)



哩西爹公蝦啦??!

對於常翻翻汽車的人來說完全看不懂你再說什麼
我常常買的也有點暈暈的
http://kyosukehot.pixnet.net/blog
小銀娃 wrote:
真的嗎? 物化女生...(恕刪)


為了拚銷售量只好使出這招, 實在... 該正經的雜誌還是正經點較好.

誰叫看的大多是男性... 美國Car and Driver有一期一位編輯寫道一輛新車看起來不靚, 竟然用 "not raise my tent". 有趣吧, 當然有收到很多討論的信啦!
Soler是亞洲之光, 華語的驕傲!
現在的數位圖檔要做車輛動態的流動感非常容易,根本不需要懂得如何拍動態,Photoshap搞一搞就一張,
E46新3系列敞篷車剛發表時,總代理應付訂單都來不及,哪還有車借媒體試駕?
大家都借不到車?OK,到BMW展示間門口等E46敞篷交車,趁著車主還沒出來,
跳上車打開敞篷,手握方向盤裝裝樣子,然後從後面開蓬後上方往下拍,
停在路邊車頭、車尾、內裝拍幾張,回去做做流動感,然後大書特書就是一篇洋洋灑灑的試車報導,
這種試車報導大家看得很高興,別家都借不到,只有我們獨家神遊呼攏試駕報導喔,我們是誰?
2001年中旬的超X車訊各位回去翻翻看,把忠實的讀者當白癡,很屌嗎?
超越評比OUR CHOISE的標準就是最新的車就對了,因為它們要對付錢的車商有宣
傳新車的責任啊......
garywang07 wrote:
超越評比OUR CHOISE的標準就是最新的車就對了,因為它們要對付錢的車商有宣
傳新車的責任啊.........(恕刪)


在下任職超越車訊近五年,可以很明確地跟您說,本刊的編務與廣告業務是分開作業的。
想請問您「對付錢車商有宣傳新車的責任」之說有何依據?在下願聞其詳。

畢竟說話要有根據,本刊並不屬於任何一家車商,也非任何一家車商的專屬傳聲筒,空穴來風之詞是否會造成本刊業務或名譽上的損失?這點我想不只是我,每個月付出不少心力「打造」一本超越車訊的本社員工,對於此詞都應不能接受。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