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如果梅嶺路段用的是比較好的護欄...

Soong wrote:
mobile01真是...(恕刪)


小弟個人完全讚同s兄的理論
說的太好了

個人意見~~
barryw wrote:
各位惡魔同學小弟看到...(恕刪)


可預見的是:
1. 立法委員提案修法
2. 業者抗議無法生存
3. 搓湯圓後不了了之
4. 又重複有遊覽車傷亡
5. 立法委員提案修法
6. 業者抗議無法生存
7. 又重複有遊覽車傷亡
8. 立法委員提案修法
.
.
.


好像每次都這樣,人命真的不值錢。
阿永 wrote:
這是不是也要看撞擊的...(恕刪)


我同意大大的說法!影片中撞擊角度等於是擦撞相較於梅嶺依新聞畫面看來幾乎是垂直撞上護欄,且影片中護欄是一直線,但實際上梅嶺是山路車禍地點是彎道,這兩者受撞擊的緩衝力是不同的,要再相同狀況下比較才能確認哪一種較好不是嗎﹖
如果是純水泥砂漿鑄造的,是沒有抗拉能力的
紐澤西護欄應該是 RC造 (鋼筋混擬土) 才對
同時具有混擬土抗壓,與鋼筋抗拉的能力

鋼筋混擬土有所謂的品質指標
具體單位是 psi,指每平方英吋可承受多少磅的壓力,而不至於達到彈性挫屈
有一種土木建築實驗室用的機器,叫做萬能試驗機,可以作測試
一般建築物的標準是 3000 psi 左右
以前在學校的實驗室,則可藉由精密調配與品質控管,鑄造出高達一萬以上psi 的高性能混擬土

其實很多工程單位都嘛偷工減料
能不能達到標準強度,都還是一個問題
偷工就是施工時沒有按照應該的程序,導致混擬土內部產生崩塌或蜂窩現象,強度就會差好幾倍
減料離譜一點的,柱子裡面包沙拉油筒,來減少材料的使用,毫無強度可言,也時有所聞
美國通用汽車將
全車系配備 翻車氣囊
值得思考的方向
Soong wrote:
mobile01真是...(恕刪)


Soong大說的話我有一些些,不認同!
如果說政府做得夠好,對於事件處理的態度夠認真,
我想這些事也不會有人要吵,
反求自己的道德觀念等等!是應該的!
但一兩個人民力量是有限的!
需要的是政府的整體規劃及推動!
政府老是遇到一件事件就解決一件事件!
這樣的行為與做法,無怪乎人民的幹譙聲不斷!
說有什麼樣的政府就有什麼樣的人民!
原則上是沒錯的,因為現在的總統是人民選的!
不過!人命是可以這樣開玩笑的嗎?
我自己已經成為人父了!對於生命的可貴有了另一層的認知!
對於這樣的事件無論是國內國外的人,
我想都應該要以謙卑的誠懇的態度面對,
坐上遊覽車的人,誰也不知道司機是無照駕駛!
誰也不知道車齡已經超過18年了!
也沒有人可以保證下次不會發生在身旁的親友及你我!

我想這篇離題很遠了!不過我想除了自身的道德觀念應該要糾正外!
政府也該檢討檢討自己是否值得選他們的人民信賴!
另外要講的跟主題有關的!
台灣的遊覽車都是經過改裝的!
今天就算護欄沒被撞破,也絕對會因為車速過快,
加上改裝的車體而翻過護欄的!
所以治標的方法還是請政府檢討檢討吧!
PandaTsai wrote:
梅嶺路段不幸發生大車...(恕刪)


.

道路安全....

台灣的道路至古以來就是未以安全為基礎做規劃設計
只是弄個柏油路面就叫它是道路
完全沒有規劃行人道和機汽車道及道旁的建築...
(日本的道路路面都還經過處理增加輪胎磨擦力...山路轉彎處都還再加強特別處理過..)
沒有認真去做好一個看示簡單卻須要完善規劃的一件工程
台灣的公共工程建設經費通常都很多
但是,做出來的品質卻是經費的三分之一不到就可以完成
這是台灣政府應要痛定思痛不要再搞黑金了
另外,
大型客運車的驗車也是一大問題
原本的車架結構重量已經只能夠製作單層的載客空間
台灣的大型客運車都硬是作到雙層高度
已經超過了限制的頓數
而且上層結構跟本就不堪一擊
如果大家都有印象的話....通常雙層巴士翻車後上層都是平的...

台灣政府要負責任...

.
要避免跌落山谷,又怕護攔不夠力
以後都改成隧道式就好啦!
有事的時候就只能磨牆壁
別在山的外圍走,都走裡面就好啦!
成本會不會更高??(例如雪山隧道)
道路安全除有被動的法律條例規範外,亦須有主動的駕駛人正確交通觀念.

可惜的是政局的紛亂使得民間大小事憾動不了那些麻木不仁的高官達人,

再加上國內有駕照的人未必有正確的交通行車觀念的影響下...................

我想最終能靠的也只剩下駕駛人本身的警覺性跟道德心.剩下來被他人波

及的部份....我想也只能多燒點香了.
我覺得如果政府花那麼多錢作護欄
那是不是撞壞了
政府可以要求駕駛賠償重新建造的費用?
而不是每次出事了都是死人最大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