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什麼? 明年國產車要漲5%

lu95 wrote:
35萬台是全部的嗎?...(恕刪)


記得沒錯的話車子的銷售統計是用監理所掛牌數算的
所以平行輸入的只要去掛牌應該是算的到的
今早看蘋果日報 BMW也調降了
若是國產還漲 我想應該很多人 會買入門款的進口車吧
lu95 wrote:
現在全球的車市景氣都非常不好
不是只有台灣不好...(恕刪)


全世界景氣都不好嗎?
bosswai wrote:
台灣的汽車產業競爭力...(恕刪)


拼錯喔!!是TEANA
這真的太過份了!! 薪水也沒提高!! 竟然敢漲 !
更何況 品質沒提升 憑什麼漲價!!
看來明年的 汽車市場 會更冷吧!!
我們家人都覺得安全性才是重點
有的時候 真的不是為了進口車的牌 或是什麼操控(這我真的不懂啦~~)
只是為了安全而已

國產車要有"價格"競爭力 竟然是靠著偷安全配備 而不靠其他方面.....真的是挺可笑的

如果國產車 能夠每台車都是六顆氣囊 會不會就比進口車貴啊???
那說實在的 真的沒有國產車存在的必要性了

把車市都讓給進口車算了 這樣量大說不定還有跟原廠談判的空間 以及建立好一點的維修體系
說真的...有些進口車的維修....真的是不敢苟同 除了鈑金和換機油以外 其他問題都搞不定
還是說 我家比較慘啊 都遇到那種沒有維修能力的代理商?????????????
對於曾經待過汽車廠車型開發的我,對於大家不滿的心情,
雖能理解,但也無奈,
常說隔行如隔山,汽車產業的確與其他產業不同,
最大的差異在於安全性與價值認同,
PC當機了,你只是不爽在心頭然後重開機,
汽車當機了,可能就出人命了!
PC一台幾萬塊,稍有瑕疵,鼻子摸一摸認了,
汽車一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不能容下一點瑕疵...

以台灣的環境,的確不適合汽車產業壯大,
汽車產業屬高投資門檻、高技術性、長期投資、長期獲利、高工業設計,
以台灣目前的實力,仍輸歐美、日韓一大截,
因此,大家也不用太苛責汽車廠,
更不需要拿IT廠來與汽車廠做比較,
因為這是2個完全不一樣的產業!!
lu95 wrote:
台灣才2300萬人
今年還有35萬新車市場需求(應該沒包含進口車或平行輸入的吧?)


問題是一兩年前, 還有40萬輛左右的需求. 很明顯, 整體經濟狀況走下坡.
拿人口2100萬人的澳洲來比較, 去年的新車銷售量是99萬8000輛, 幾乎破百萬.
雖然油價漲, 但是澳洲的經濟狀況還是蠻好的, 今年的所得稅也降低了, 連帶的大家也敢多消費
以台灣的環境,的確不適合汽車產業壯大,
汽車產業屬高投資門檻、高技術性、長期投資、長期獲利、高工業設計,
以台灣目前的實力,仍輸歐美、日韓一大截,
因此,大家也不用太苛責汽車廠,...(恕刪)


不是要挑你的毛病,

只是你的這一段話剛好前文有人剛好當笑話過,

翻了一頁就真的看到,

經不住的笑出來





所有的消費行為在資本主義下一定是走市場機制
也就是說即使定價再高的產品,若無市場必定是降價求售,車廠放話看消費者態度,消費者也要配合演出嗎?就把它當新聞看看吧!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