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國內車廠如此不長進
同時卻又要靠政府保護性關稅來抵抗競爭
真是

台灣車廠也沒真正造出台車
不過是拿國外車廠的款式
偷點安全配備
然後加點舒適配備
來迎合民眾口味
結果大家都變得重口味
搞得車子變成〝電子花車〞
結果最基本的保護 卻故意忽視
甚至鼓吹大家去忽略它的重要性
「可以參考中時的讀者投稿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072900304,00.html」

我覺得現在取消保護性關稅
說不定對台灣車廠也是種刺激 讓他們自己成長
雖然說是電子花車
但是結合台灣IT產業
台灣在車用電子方面可以說是獨步全球
開放競爭的狀況下
搞不好反而讓車廠了解到自己的優勢
進而發揚光大 到海外市場攻城掠地
大家可以看到
當年裕隆到大陸去發展
結果經營的好就被日本母廠整碗捧去
馬來西亞的也可以買到蓮花
大陸的也買下rover
BMW雖然是不是超大集團
但也是強勢品牌
給予太多的保護
反而讓台灣車廠變成長不大的小孩
吃虧的也還是台灣民眾
在2000年時買了剛大改款的第二代avalon,
剛牽車那一陣子當然特別勤快經常自己擦車、洗車,
擦著擦著突然發覺鋼板怎麼那麼容易壓下去!還啵啵作響像壓到餅乾盒!
當下足以震撼來形容,買新車的喜悅都不見了!
那一陣子特別注意其他車款鋼板厚薄,甚至還偷偷去壓別人的車子,
結果真的找不到比avalon軟的,甚至當時的tercel壓起來都還比較硬!
那時心情可說糟得很,為此還找上代理商要原廠給個交代,
代理商行文到日本TMC,後來又轉到美國製造廠,之後得到的答覆是「採用
最低極限厚度的高張力鋼板,是toyota車系裡最薄的,但是不影響安全」
真是誠實的美國人實話實說,還質疑說「這款車在美國、日本等安全要求很
高的地方賣得很好也都沒有這方面的抱怨為何在台灣會有如此要求?是否使
用在特殊用途?」呵呵~~好像我比日本人還龜毛似的!
後來查了美國撞擊測試這款車得到全滿分得評價:
2000年avalon撞擊測試
也比較過當時正熱賣的cefiro,cefiro車體鋼板壓起來真的很硬,可是整體車重
卻跟2000年型avalon差不多,當時有個想法,若是外皮鈑金真的那麼厚那這部分
佔掉的重量一定多很多,在差不多車重的前提下豈不是骨架弱多了,正確的設計應
該是骨架也要同步加強不然要如何達到相同強度?想通之後當然釋懷不少,甚至認
為在相同車重之下外皮薄是個好處,因為可將重量多分配給骨架。
後來雖然知道這只是個特點並非缺點,但為克服心理因素車商幫忙在兩側共8片板金
內部加貼瀝青板(制震墊),完成之後壓板金的感覺比cefiro還來得硬!這除了增加爽
度之外隔音也提升不少,這部車到現在還很正常使用中,一點異音也沒有。倒是另一
部作為家庭休旅車已換過三次,從surf-->RX300-->PREVIA!
說了這麼多,我的意思是從外皮板金按壓的感覺是無法判斷安全性的,因為車身骨架
是按不到的。重量該配置在哪裡也是重點,若外皮板金做得很厚看不到的骨架卻沒加
強這樣的設計反而不安全。
VOLVO鈑金厚耐撞應該是大家所公認的,可是那是很久以前所累積下來的印象,
現在的S80車重1680KG其實跟日本車也差不多了。
對於耐撞安全性其實很多人都是流於印象甚至迷信階段,我甚至聽過開VOLVO 740
的車主說,在高速中與右側的砂石車擦撞,車身往左側彈跳兩公尺,下車檢查一點事
都沒有,連漆都沒擦傷......這你相信嗎?
PempuQ wrote:
個人以為如果不是自有品牌,只是幫國外車廠代工,說不好聽一點:根本不配以"國產"車的名義欺騙消費者,再用愛用國貨的言論來增加買氣。君不見之前即使 HP、IBM的筆記型電腦在台灣代工、ATI繪圖晶片在台積電代工,但是我們並不會稱他為"國產"筆記型電腦或"國產"繪圖晶片吧,最多產地註明MADE IN TAIWAN罷了。在起步初期與國際車廠技術合作並需要政府關稅保護是無可厚非,但是我們看到的是這些"國產"車廠卻培養出如公務員吃大鍋飯的心態,根本毫無競爭力。
大大您說得真好阿
"恨鐵不成鋼"也是小弟的心情
小弟是覺得
要解決國產車在安全性上是否無虞
最好的辦法還是必須像美國/歐洲一般
成立自己的安全測試中心再給分....每台車幾顆星都標出來
我有時在想,如果國內無法提供這樣的測試環境
國內車廠又想證實自己的車在安全性上並不輸歐洲車
那是否可與歐洲或美國的測試中心簽約?
如果在相同的測試環境下 可以得到跟歐洲車一樣的星等
那麼 我想到時國產車廠就的確可以大聲的說
"我們的安全性可媲美進口車"..那麼 國產車應會賣得更好
樓上在車廠工作的朋友
是否可以跟你們主管提提?
或者是已經有思考過(我想 我想得到的 你們是專業人士必然想得到)
但是限於法令/成本等等的 並不可為?
我不過是有些好奇罷了~~
lyc1222 wrote:
各位大大好:我任職於...(恕刪)
你好,請問據你的了接,百萬以下的國產車,如mondeo,teana,accord,camry,galent等
鋼材強度(不考慮厚度,只考慮部位),跟未稅價格相當的進口車比較如 opel vectra vw passart等,強度如何?又是在什麼部位?如外皮,引擎室,底盤,車室
這些可以給大家很好的建議,謝謝!!
medarchies wrote:
大大您說得真好阿"恨...(恕刪)
問一個問題,假設可以
有多少人願意多花十萬元,氣囊昇等至六顆

還有多少人願意多花十萬,買鋼骨更勇,焊點更多的車身?
搞不好花十萬元改音響跟DVD的人還比較多
答案就出來了,賠本生意是沒人做的,沒人要做沒人買的東西
Thanksgiving wrote:
很棒的分享讓小弟又上...(恕刪)
瑞典車也不錯

瑞典鋼每年產值跟中鋼差不多,但產量只有六分之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