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公車專用道真的能讓交通更順暢嗎??

看來這裡有兩個討論主題了!一是公車專用道,二是松山機場遷移。
一的部分我覺得要實施公車專用道,應該是為了補充捷運的不足才對,把捷運當主動脈,專用道當小動脈紓解捷運輸送出站的大量人潮,而其他不走專用道的公車充當微血管把專用道下車的旅客送到更小、更分散的道路上。
所以,公車專用道和捷運重複是要幹什麼?羅斯福路底下不是有大眾捷運系統在跑了嗎?而且時速遠比公車快、環境遠比公車舒適、疏運人次遠比公車大量,有人可以舉出相反的實證嗎?到底蓋這一條公車專用道是要幹啥?消化預算嗎?向大家證實馬市長思路不清嗎?在暢通的主動脈旁邊(上邊)動手術增加一條很容易阻塞的小動脈,問任何一個醫生都會告訴你,這是醫療疏失!醫師要負責!
而且公車專用道實施的一個要點,應該是要模擬捷運的功能,所以應該是要路線單純、車班密集才對,而不是路線複雜塞在一起,也就是說公車專用道應該不是所有公車都可以走的,而是要直行的公車才能走,甚至是專線公車才能走!如光復南北路從頭走到尾、中山南北路從頭走到尾、承德路從頭走到尾、敦化南北路從頭走到尾等等。
然後把班次密集到5至10分鐘一班,這樣就模擬了捷運系統,但是規模縮小了、費用降低了、專用道上塞車降低了、車種(路線)單純了,才能達到有效的使用,而等車的人也不必引頸相望,車來就上,到要換車的路口再換一班公車就好了。目的是把捷運的乘客待釐捷運站的路口,而轉成制也適合用在這一段車程。
下一部則是要引進專線公車低污染化,如生化柴油、油氣電共生車輛、甚至最近美國推出的氫氣公車等等低污染高科技車種,來降低主要公車幹道的空污。
最後則是是和公車專用道交叉的公車路線、酌量中小型化公車的實施。目前很多中小型路段(單、雙線)卻行駛大公車,一車停,全路停,是造成中小型路段的塞車主因。換成中小型公車就可以改善了(但是無法根絕,除非提高駕駛的水準)
好累喲,下次再來談第二個問題吧,謝謝指教!
好吃,所以好胖!
羅斯福路五段之後公車路線比較是長直路段
照理說需要專用道的應該是公館圓環之後..
但是以公車流量來看..又沒大到需專用道
總的來說..
就是羅斯福路沒必要設置公車專用道
現在我都視走羅斯福路為畏途...
常常看機車搶道可以搶入公車道...
這大概是別的路段看不到的奇景
Enix is ...?!
根本沒有變比較好... 台中的一中街站(台中技術學院站) 每次到那裡 司機就在罵...

站牌太多,人也太多,晚一步就停不到,還會差點撞到人... 只能說,看位子吧..

目前我的觀察下,台中的公車停在專用格實在不多a... 還很多在路邊就放人下車..
羅斯福路公館地下道
只有半夜12點到5點是開放的
可是平常時間全都是要在公館前面等好幾分鐘…
然後看著空空沒車的地下道,自己塞在右邊紅燈…

我在想
如果一般開車能走地下道
警察會不會抓?
抓了會罰多少錢?

很多機車也騎下去=_=
我只知道現在地下道的路面真的很不平…
被公車壓的很爛...
騎下去是很難被抓的
很多人都下去,我自身之前也常常騎下去(趕時間的時候或壅塞時)
不過這絕對是不良示範
現在也不會往下面騎了
之前公車專用道騎下一次,路面很爛灰塵很多
現在就乖乖地等基隆路的機車待轉到塞滿基隆路再起步
精力善用
想不到這麼多人對羅斯福路的公車專用道有意見哪!!
小弟住景美每天開車到萬華上班,自從公車專用道開始之後,水快也變得會塞車了....
真想來找里長發起公投廢除這段公車專用道....
交通局不知道是哪些只會在冷氣房裡吹冷氣的官搞出這種東東
忠孝西路站前段現在也在蓋新的公車專用道.....看起來快好了...!!
忠孝西路穿越中山北路地下道不知道會不會跟羅斯福路穿越基隆路的地下道一樣...也變公車專用?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公車司機談公車專用道 」
種種的問題大家都看在眼裡
為何台北市交通局不改進?


資料來源:
臺北市政府 市民論壇 網路市民談市政
http://www.taipei.gov.tw/cgi-bin/viewforum?comm=taipeitalk&id=&pwd=&msg_no=103&page_int=1&ordertype=

PS:僅轉貼,著作權與所有權仍為該公車司機所有

====================================分隔線。以下為轉貼

發表人:lsc*** 發表日期:2006-08-25 12:03:19
網友推薦:0

我想看看台北市交通局自 84年9月5日 到現在改變了些什麼? 又對台北市的交通建設做了那些努力?
時間會證明交通局是否在........混.......。

我開公車,對公車專用道絕對是舉雙手雙腳贊成。 BUT,但是我也絕對認為,交通局絕對該打屁屁。

1. 中華路專用道 我曾反應過 84年9月5日
臺北市政府市長信箱受理通知 案件編號:MA200509050194 電子信箱:15241524@YAHOO.COM.TW 安全密碼:8411
中華路專用道,在下班時刻走中華路西門捷運這一站,常常要開個5 6 分鐘,甚至10幾分鐘,僅僅過一個站而已喔,正常約3分鐘就好。
原因是那時等車的人多,進站公車也多。乘客往往散佈在月台各處,所以常常是,兩個人上來了,關門起步,又有三個人招手,停車開門,三個上來了,關門起步,又有四個人招手,停車開門,就這樣每部車走走停停,速度快不起來,所以下午五點以後,西門捷運站到中華路北門站之間,像極了一列慢速火車。
現在快一年了,情況依舊,林局長您除了在辦公室打打市長信箱回信給我之外,有對中華路做出一點改變嗎?我能體諒您在響應爸爸回家吃晚飯,早早坐局長專用公務車回家了,但是有更多在中華路公車上塞車的爸爸也想回家吃晚飯。

2. 敦化專用道,為何只做到信義路,您知道每天開公車過信義路從公車專用道轉到慢車道時,是一件多麼危險的事情,我能體諒這也許是您坐局長專用公務車無法體會的,因為有專屬司機嘛。
敦化南路往南,仁愛到信義這段,早上有調撥車道,常常有小車司機開進專用道,或是就緊急煞車停在專用道入口,造成公車的危險,這狀況每天都有,代表交通局在這邊道路設計或宣導有問題。

3. 不知道林局長您有在專用道等公車的經驗嗎?您一定沒有等過,這個我能體諒,因為您有局長專用公務車,不用等公車。
中華路好幾個站,排水極度不良,下雨時在月台等車的乘客,鞋子多半被公車開過來濺起來的水花濺濕。
再來每個站都一樣,等車時,夏天曬死,冬天冷死,下雨天淋死,車久久沒來,就得站死,原因是後車停太大了,只要四五個人就滿了,後車停實在是太大了。


4. 重點來了,羅斯福路的,公館這部分,還是廢掉吧,別撐了,在撐馬總統的票就沒了,除非局長您是另外一個政黨派來的。
之前很亂,真正原因是公車站牌區設計不良,公車停靠格根本容納不下,上下班時的公車數量,再加上常常有小車來佔位置,所以公車常常要並排等待,感覺上就很亂了,其實解決方式很簡單,分區嘛:去中永和、基隆路的到台灣銀行到水源大樓這段坐車,直走的水源大樓到捷運出口等車,把公車停靠區拉大一點,再嚴禁小車在尖峰時段停靠,這樣就好啦,往北的方向就更簡單了,只要把公車格拉大,尖峰時在嚴停小車,就夠了。
專用道使用造成公車生態的不平衡,林局長!您知道嗎?在往北方向,以前往 新 生 南 路和和平東路敦化南路,在公館捷運站出口,有52、284、207、敦化幹線,如今公館捷運站出口只能停 207、敦化幹線,
52、284只能停沒有人的公車專用道,因為誰要走一段路還要過馬路到專用道等車,就看 207、敦化幹線,早上上班時班班客滿,52、284,班班空車,什麼跟什麼嘛!

林局長,您是碰到一位好老闆,但是您做的事,似乎沒有幫您的老闆加分喔,交通是每個人對市長最直接評斷的項目,因為每天都在開車、坐車,每天都會在打分數,多聽聽基層駕駛的聲音,多聽聽乘客的聲音,多聽聽開車族的聲音,少聽政客的聲音,對你會有幫助的。

也許您就會想通,為何下著雨視線差、危險到極點,還是一堆人要騎機車。
為何要取締南港軟體園區的野雞車,會遭到反對的聲音。
為何公車業著8年沒正常調過薪水。

太多的為何,需要你離開有空調的辦公室,把公務車停在車庫,實際搭大眾運輸工具去路上去解決。

又狗吠火車一篇建言出來了,我也知道回信時,交通局的【重視】,
唉.....睡覺去。
公車司機一個月休兩天【感謝票價不漲價的政策】,睡覺卡實在。

這個題目很有意思,有看到一篇文章是說公車在一般道路,像飛的一樣,一到專用道,就像蝸牛般,爬的超慢的。

這點小胖胖以親身經歷,娓娓道來其中的秘辛。

一般道路,一條路線有好幾家公司的車在跑,你不開快一點,後面的車超過去,你就載不到什麼人了,所以要用飛的。如果一般道路司機還是開的慢,那前面多半有自己同線的車,在拉距離。

專用道的啟用,創造出一個嶄新的公車開車模式,那就是【 搖車 】,簡單的說就是在前面路況正常,司機還是低於正常速度,明顯放慢速度,或暫停下來。

專用道只有一個車道,是雙白線,正常狀況下後面的公車不得超車,再加上乘客有上第一部車的習慣,我只要算準要變紅燈的時間,然後把速度放慢,在黃燈時靠站上下客,在等個一兩秒,嘿!紅燈,把車開到最前面,手煞車一拉,門一開,在上班或下班時段,兩三個站,車子就滿了。

制度會殺人,這句話聽過嗎,這種狀況也請不要怪我們司機,來開車就是來賺錢的,目前各公司【首督除外】的薪資算法,都是將載客獎金的比例拉高,里程獎金變的很低,甚至沒有,想當然爾,我有辦法載多一點的人,我的薪水就是會多一點,那我為何不載,不搖。

解決方式,就是一條線一家公司來跑,然後獲利由司機平分,由原先我想多載一點的想法,變成我想少載一點的方式﹝因為載的多薪水又不會多﹞,但是司機又不可能少載,但在不會想多載的誘因下,就不需要刻意放慢速度去搖車了。

當然一家公司可能沒那麼多車可以維持那麼多的班次,兩家或三家聯營,但總獲利要由這些不同公司的司機來平分,這種好處,不同公司的車子不會去競爭比載客,而是去想辦法讓跑快一點讓後面的車多載一點,但是你前面的車也在想辦法讓你多載一點喔,在這總模式運作下,因該可以避免了不正常和奇奇怪怪的開車方式。

當然司機惡意的拖班(開的過快,也是一種拖班)、拒載,在薪水上就要很明顯做出懲罰。

這是我在開車等紅綠燈時做的白日夢,期待夢能成真,看信義線是大都會和大有兩家聯營,只要在專用道上,前面那部一定是搖到滿車,後面那部都還有空位,所以在信義聯絡道路開始,到基隆路這段,你看他們倆家尬車尬的像什麼一樣,因為一過基隆路,就是公車專用道,誰先進專用道,誰就可以 搖 了。

公車-搖-車和-尬-車的問題,癥結點在制度,而制度的建立與維持,掌握在主管機關手上,這個主管機關是-----交通局。

還記得前些日子,信義路上捷運的施工圍籬,擋住駕駛的視線,而撞死人的新聞嗎。

今天我也差一點,真的差一點,就輪到我了。

車子在敦化專用道往南開,快要進市民大道站前,一位婦人看到車來了,馬上從樹叢中﹝跳﹞出來,然後沿著路邊往月台跑,上了車還一副好高興我坐上車的表情,要知道,要不是我緊急煞車,不撞到她,也至少擦到她,不過被公車擦到跟撞到沒啥兩樣,一樣嚴重。

這個婦人後來被整車的乘客,差點罵到臭頭。

後來幾趟,我特別注意了一下,敦化專用道旁種的植物,似乎有點高了,有些幾乎能遮住一個國一身高的孩子,特別是仁愛站,那裡有復興小學,樹叢的高度應該在低一點。

還有一些廣告旗幟,太靠近路邊了,剛好可以擋到一個想違規穿越馬路的人。今天這個婦人,身高不高,在樹叢中時,根本就沒看到,真的還好是在白天發生的,要是在晚上.......我可不敢想了。

=======================================================================================
這是把要消失掉的紀錄,再貼上來。
這是舊版 2006-4-18 19:43:6 貼的
至今
屬於公園管理處的,都做的不錯。
但為何那些旗幟,依然還在,暨難看又不安全,難道就為了充實市庫嗎?
還有一些路燈,晚上時會輪流不亮,是省電費,還是........。

奇怪,這個問題因該是乘客來抗議,怎麼會是公車司機來抗議?

這種狀況在不是上下班時最容易發生,我開的公車在專用道上,快到站台時,沒人按鈴要下車,看看站台,也沒有等車乘客舉手攔車,只有一些乘客露出含情脈脈似坐非坐的表情看著司機,我依照習慣慢速的開過站台,這時司機才會從後視鏡中,看到有人把頭轉過來露出我又被放鴿子的表情,但是後面又有公車緊接在後,要煞車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公車專用道都會如此,更別提一般的公車站了。

我開公車不久,但和每個人都一樣,從小就開始坐公車,坐公車的資歷斷斷續續有三十多年了。當公車司機後在等紅燈時總會想些有關公車的事情。

交通局每年每季,都會對公車業著做考核評比,這個結果讓公車業著做出了不少改進的努力,相信乘客都會感覺的到,但是,為何等公車的方式與模式三十多年了,毫無改變,一樣的日曬雨淋,一樣的要用眼睛緊盯著來車的方向,深怕一眨眼,車子就開過去了,一樣的要等公車等到地老天荒,不知公車何時才會來。

請交通局不要跟我說,一切等直線公車......,根據第一線我的觀察,就算直線公車上路了,上面所說的一樣還是依舊一樣,畢竟這些一樣不是公車業著自己就可以去努力改進的。

專用道的後車亭,不能弄大一點嗎?像公館專用道、南京專用道,有中央分隔島,站台的後車亭可以弄成像捷運車站整個包起來。

衛星定位 GPS ,為何不在做了﹝目前只有捷運接駁公車才有 ],如果還能繼續做下去,司機會知道我和前後車的距離,乘客能利用無線網路,從NoteBook或PAD,可以知道公車多久會來,沒有電子設備的,打電話問﹝這是市府目前正在使用的系統﹞,或是看站台的跑馬燈.....,知道公車還有三分鐘會來,從容的買份報紙一個三明治一杯咖啡,走到站台,要坐的車剛好來,這一天多美好。

個人的白日夢是,公車到站,公車會自動發出紅外線,智慧型站牌收到後,利用無線網路傳輸公車目前的位置到相關單位,然後秀在網站上。在智慧型站牌上,每個站名會有一個小LDE,乘客可以從LED亮在哪一站,得知公車目前的位置。智慧型站牌也會有一個悠遊卡的感應器,乘客等車時先刷一次,但不扣錢,這個資料會傳給即將要進站的公車司機,所以就算視線被擋到了,司機也會知道,這站有幾位乘客要上車,司機想過站不停,難喔!




最近每天都看到有候選人
每天在羅斯福路公車專用道旁開宣傳車
要大家連署廢除羅斯福路公車專用道

好奇找了一下資料
發現這公車專用道真的很危險

資料來源:
http://news.pchome.com.tw/life/tvbs/20060729/index-20060729121338391304.html

啟用3個月 羅斯福公車道車禍多1倍
記者:游皓婷 攝影:孫銘遙 台北 報導

北市羅斯福路專用車道啟用後,爭議不斷。
根據台北市交通局統計,羅斯福路上的車禍件數比去年同期增加1倍,很多機車騎士經過這個路段,都要提心吊膽,當地里長已經連署要廢掉公車專用道。數字會說話,看看羅斯福路公車專用道的車禍件數,從今年3月到6月,短短3個月就有172件,56人受傷,幾乎是去年同期的1倍。

原來「專用車道」標示不清,沒規定轉彎的汽機車常會撞上直行疾駛的公車。

加上有不少公車得右轉新生南路,從專用道直接一個切入,或是來個右轉,完全無視地上雙白線,可苦了左躲右閃的機車騎士。

公車專用道實施以來,反對聲浪從沒間斷,車禍比去年多了快1倍,當地里長已經發起連署,要廢除專用道,現在就看交通局怎麼接招

另一篇



台北市羅斯福路專用車道啟用後,爭議不斷。根據台北市交通局統計,羅斯福路上的車禍件數比去年同期增加1倍,很多機車騎士經過這個路段,都要提心吊膽,當地里長已經連署要廢掉公車專用道。
TVBS記者游皓婷:「北市交通局統計,羅斯福路公車專用道從開通以來,公車車速相對變快了,從14.9公里提升到20.7公里,不過危險也變多了。」 數字會說話,看看羅斯福路公車專用道的車禍件數,從今年3月到6月,短短3個月就有172件,56人受傷,幾乎是去年同期的1倍。 原來「專用車道」標示不清,沒規定轉彎的汽機車常會撞上直行疾駛的公車。民眾:「很多人從公館過來,因為這迴轉區,很多人都不知道要迴轉,所以過來以後這邊常發生車禍,像那天有一個女孩子在那邊跟摩托車撞,摩托車跑到車子底下。」
我認為不是每條道路都適合公車專用道
除了道路寬度要符合一定標準外(至少要雙向6線道以上)
還有公車使用頻率、公車路線、有無與大眾捷運系統重疊等評估考量
像羅斯福路個人就認為不適合實施公車專用道
但是最需要也最適合的中山北路,卻遲遲沒有實施公車專用道
不知道台北市政府在想啥?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