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l258 wrote:
這個理論沒聽過,請問有出處嗎?
他應該是指「集膚效應」吧!
簡單來講,就是交電流只會在導體的表面傳遞,傳遞的深度會因頻率及材質而有不同,頻率越高深度會越少。
這也是為什麼專門用來傳遞高頻訊號的導線用很細的就可以了,以60Hz的市電為例,在銅導線的深度約8點多mm,所以就算是大電纜的每一芯的線徑也不會作到非常粗。
只不過在直流電上,應該沒有人會考慮集膚效應的影響才是。
負極接地主要目的是讓地電位確實相通,因為各部位並不是一體成型,接點間的電阻會因日久氧化而日漸變高,所以只好另外拉線來補強了。
至於地不完全相通會有什麼問題呢?最常見的就是地電位不同或是漏電無法排除,如果差太多甚至會造成誤動作呢。
簡單來想,如果某部分的地電位比電池的地電位高了1V,那12V的電池電壓送過去就變成只有11V左右了,當然可能會覺得比較沒力了。
earl258 wrote:
其實換一個功率好的電...(恕刪)
電池和電容的不同就在於,一個不能快速(瞬間)的充放電,一個能。所以把電容比喻為小電池並不恰當。電容的製作原理為兩片很接近卻又不接觸的金屬,一通電,這兩片金屬因為正負相吸的關係,而造成一片帶正電,另一片帶負電,也因此而儲存了電能。所以他充電和釋放時,可以非常快。
但電池受限於化學能轉換成電能,速度一定沒辦法像電容這麼快。
----------------------------------------------------------------------------------------------------------
不過,我這次裝逆電流的感想是-----效能降得很快,真的如前面的大大講得,只能維持個半年,剩下的好像在茍延殘喘。而如果真的只有半年的效期,這次裝完,我也不想在裝了,因為花得錢超過省下的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