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我可以用0W-40的機油嗎?

arcangel wrote:
這個問題不能問,我爸...(恕刪)


你的回答也對。
大大的父親大人換過很多種車,想必專業知識是很充足,所以不應該質疑大大父親大人的回答。

那像我們一台車開了10幾年,跑了50幾萬公里,每5000公里就換便宜的機油,到現在都一直
沒有問題,因此沒有機會換車,所以對於車輛的專業知識就比較欠缺了。
arcangel wrote:
1. racing or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2. frequent towing or hauling;
3. extremely dusty or dirty conditions; or
4. excessive idling.

(恕刪)


這4個條件寫的真貼切啊。

愛車定期保養期程的正確認識


最近我幫台北縣消保官處理一件火燒車客訴案件,發現那輛車已有8年車齡,卻僅開了3.5萬公里,只有不到7次進廠保養的記錄,其中有2次還是去修鈑金的。雖然起火原因是由於發電機的局部過熱,比較難歸咎於消費者使用或操作不當,但平均1年半才進廠作保養1次,也著實拖得太久了。我覺得有必要來談談愛車應隔多久就進廠作一次定期保養的問題。

給愛車進廠作定期保養不光是換換油水、更新消耗性的零件而已,它的一個重要的目的是作預防性的安全檢查,及早發現車輛各部機件的潛在問題及危機,及早進行維修,避免零件或車輛損害的程度擴大,也如此才能維持車輛各系統的性能處於顛峰狀態,不但可收節能減碳之效,節省大修的費用,也可保障我們的行車安全。

國內小客車原廠所規定的定期保養期限大約分成2派,一派是規定每5000公里或3個月看那一個先到,另一派則規定每10000公里或6個月。如果你是開車通勤族,或是開車營業的,用車比較頻繁、開的里程比較多的,那麼就照原廠規定的期限來作定保。假如你的用車是屬於嚴苛條件及環境的,那麼就得按照時間期限來作定保,而不能再按里程了。而且對那些工作負荷特別重的零組件更要增加檢查的次數。那麼什麼是用車的嚴苛條件及環境呢?舉例如下:

1、長時間引擎以怠速運轉,或以低速作長距離行駛的車輛,諸如以行駛市區為主的警車、計程車、郵車、宅急便的送貨車、長官或老閭的座車、或駕訓班的教練車等等。機油及煞車皮應列為更換檢查重點。
2、車子開動頻率極低者,或每次行駛里程極短車都沒開熱就熄火者,或重複於短途區間行駛者;如愛車屬於這種用車狀況,請別忘了要勤換機油。
3、經常行駛山區者,或經常滿載的貨車,或喜歡飆車的,或經常作越野涉水的RV車等,除勤換機油外,傳動軸、煞車、懸吊、及轉向機構等機件,也別忘了多檢查。

文章載自三菱網站
yutasan wrote:
愛車定期保養期程的正...(恕刪)


所以,YUTASAN 兄,你的說法和我的說法有沒有相同的地方,有沒有不同的地方。

還有,另外一個說法,大家可以來討論。如果是用在「嚴苛的條件」,一般是說,照一般用車條件的里程的80%去換油就好了。

當然了,可能,你的那台跑50萬公里的實,一台的新車價就比得上我們50台車的價格,這樣的車,1000公里,甚至800公里就換油就是正常的了。

另外還有一個說法,機油是需要時間去產生油膜的。有此一說是,3000公里才能產生充足的油膜。大家來討論看看。
呵呵呵!我來了!!!
arcangel wrote:
所以,YUTASAN...(恕刪)

5000、10000公里換機油的問題,就如同換輪胎一樣,也是有些人會覺得輪胎可以用就好了,幹嘛去換性能胎什麼的。

抓地力???
開慢一點就好了。

排水性???
開慢一點就好了。

把還可以用的東西換掉叫浪費...
每個工業用的零件或產品一定有壽命的 spec,供應商必須保證零件在這個生命週期的 spec 內使用不會有事情發生
當然零件在生命週期內一定會某段時間表現最佳,但不是說過了這段最佳時期這了零件就不能用了!

不過景氣這麼差,大家還是多上保養廠促進消費吧!
我沒錢,只好一萬換一次,沒事就拿機油呎起來量,原廠有免費健檢必到
何況也不是每個保養廠都要車主要把保養哩程縮短,這樣會沒生意的(我的原廠保養廠周期都比別的廠還要長,廠長親自跟我說我一萬換一次油就好)
只要對自己賣的車有信心,長一點的保養間隔是可以促進銷量的
在美國, Toyota 主打沒正時皮帶,所以保養只要換油就好
Honda 主打保養周期比較長, 15000 mile 換一次機油就好
台灣喔,大概競爭還不激烈吧!
美國的 Honda 不是不二價,相反的,可以殺很大...
arcangel wrote:
基本上,也不是很懂,...(恕刪)


機油化驗可以大概看兩個部分

一個是機油內的金屬含量, 數據是ppm 這些成分是看引擎使用機油後的磨損狀態
Aluminum, (鋁) 引擎內鋁製品的磨損
Copper (銅) 一般是引擎活動件的墊片, 波斯等等的, 數據越大, 磨損越嚴重
Iron (鐵) 一般是引擎內的鐵件, 凸輪軸, 本體等等之類的
Chromium Cr 一般是活塞環等等的零件
Silicon 矽, 越多代表引擎吸入越多雜質, 要注意空氣濾蕊, (有些機油的消泡劑會採用Si 就是了)
Sodium (鈉) 機油內含鈉可能是冷卻水混到機油內
-------------------------------------------------------------------------------
這些成分則是機油本身的添加物
Boron,
Magnesium,
Calcium,
Phosphorous,
Zinc,
Molybdenum
一般來講, Phosphorous, Zinc, Moly, Boron 是屬於抗磨添加物, Calcium 是屬於清潔添加物, 這些則是越多越好.

=======================================
這些數據是機油的特性, 以及其他物質含量
Fuel % (機油內含氣油量), 越多代表燃燒過濃, 不完全, 汽油會稀釋機油黏稠度, 並且讓閃火點下降
Antifreeze % (機油含冷卻液量) 有的話, 因該是氣缸頭墊片有破 (沖去)
Water % (水含量)
Insolubles (不溶解物質), 這個越高, 越容易造成引擎磨損
Viscosity @ 210F, 高溫下的機油黏稠度, 可以比較新油跟舊油的黏稠度來判定機油是否黏稠度改變, fuel % 高, 就會使數遽下降
Flashpoint: 閃火點 , 越高越越不容易燒, fuel % 高, 就會使數遽下降
TBN, (Total Base number), 抗酸性, 一般機油都在8到10 左右, 數字越低, 抗酸性越差, 數字到1, 機油就必須更換

=============================分隔=======================

之前貼的那兩個報告, 看起來似乎是不同的機油, 添加物差蠻多的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