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

[分享]省油大作戰! [自製氫氧氣] 老車回春術

chinme999 wrote:
若加入"氧"負催化劑,讓氫氧比為 2:0.5 或更低,那不就可以減緩電極片氧化了...(恕刪)

我個人覺得不划算, 因為都是要讓汽油氧化, 或者氫氣"氧"化, 把氧拿掉真的太可惜了, 真的怕氧化, 就盡量保持不銹鋼在液面下. 另外, 正負極可以互換可以降低氧化或者電鍍的效果.
請問那麼是不是說越小的間距越不好嗎?
因為我有能力將間距控制在1mm左右而不會短路,這樣會有旁路產生嗎?

我曾經試過用0.7mm的 FR-4 PCB當板際間墊片.情形還是煮開水.

這又回復到電解原理問題.水是導體.電解水是良導體.您將金屬電極板放入電解水中.您說會不會旁路?這就是為什麼電解效率會從 50~80% ( 網路上東看西看拼湊合成的數字 ) .考慮多的人效率高.考慮少的人效率差.不考慮的人煮開水 (最後一句.我自己亂加 )

電極板的間距與電解水的比重.您必須自己去調配.如何在電解參數間去穫得一個最佳效率平衡點.需要花一些時間.如果您真的有興趣.建議您去買一支比重計.普渡眾生.做完整的實驗後.將實驗報告公布出來.讓大家知道您的調配經驗..我只能告訴您.單在這一部份我考慮到的電解參數有幾項.接下來就要靠您自己.
在電極板間距這部份:
1.電解水量 2.電解水比重 3.電極板總面積 4.電極板間距 5.電流密度 6.電極板間電壓高低 7.電解容器型式 (單槽或多槽 )

我想有看到目前這一頁的人.已經脫離那種只想作一根電湯匙煮開水做蒸氣機的型式.如果不想繼續煮開水做蒸氣機.可能就要多花些時間來作電解參數調整的動作.讓自己的電解器效率更高.

chinme999 ----加入"氧"負催化劑,讓氫氧比為 2:0.5 或更低,那不就可以減緩電極片氧化了

chinme999 兄您也太省了.讓人佩服."卡通 " 鍊金術" 中的等價交換原則您忘了嗎?您都沒陪小孩看卡通.有代溝.(亂講)

這樣會不會造成電解效率變差 ?.因為您的想法會讓整個電解方程式改變.這個結果您會想要嗎?就把它想成是消耗品就好.反正只有正極板會比較快消耗.負擔還好.
我曾經將鎳板放入實驗槽當正極板.但作完一次實驗後變薄了."蔣中正"跟我抗議它不要作spa.鋁板跟鐵板很快就掛點.還是不銹鋼板比較耐撐.電極板間電壓放低些.它會撐比較久.
閒著無聊的人可以來計算電流密度.設計您的 dream reactor .這個計算方法是老美教我的 .

I density= A / (plate L )*( plate W)*(plates number) *( 2 side)

my small reactor electrolysis plates use stainless steel 304, side area= 12 cm *6 cm =72 cm^2
Reactor Id = 10 / ( 12) ( 6) (10 ) (2 ) = 6.9 mA /cm^2
P=14v * 10a =140w

my big reactor electrolysis plates use stainless steel 304, side area= 12 cm *14 cm =168 cm^2
Reactor Id = 68.6 / ( 12) ( 14) ( 36 ) (2 ) = 5.65 mA /cm^2
P=14v *68.6a =960w

由上可以很明顯的看到 小 reactor 工作的效率比 大 reactor 好.因為它的 Id 比較大.當然是都可以再增加電解液比重來讓它更有效率一些.但再加上去.可能電流過大.發電機就要掛點.

電解液比重的調配要非常小心.請看以下數據 :

1.AC 110V half wave rectifier

65.1v 14.75a ---> 77v 4.1a Amper variation ratio=(4.1-14.75)/(77-65.1)=-0.9 A/V

2.Car generator
13.96v 9.11a---->13.83v 11.16a Amper variation ratio=(9.11-11.16)/(13.96-13.83)=15.8A/V

電解液比重的稍許改變.讓工作電流的變化幅度很大.所以每次的改變幅度不要太大.
我有個疑問。
有沒有人試過用雙氧水去電解?這樣會怎樣呢?
如果再加上臭氧,又會如何呢?
這個真的很屌耶~ 不過看起來也滿危險的 = =
電解製氫後會不會省油 ?這個問題很尖銳.也很有爭議性? 照理論上而言.引擎燃燒室中增加了氫燃料與氧助燃 的雙重效果.應該會增加馬力與省油性.但為何會有爭議 ?

1.馬力加大---如果制造的氫氧氣量夠多.那麼您的右腳會馬上感覺得到.打開冷氣的時後也會有不重拖的感覺.但這種力量的獲得是靠發電機激磁產生.同樣的引擎也必須吃進更多的混合氣來抵抗這種增加的阻力.所幸氫的爆發力是汽油分子的 2.8倍.所以還是可以感覺得到.這種馬力增加的情況.不僅是我本人.甚至我的車給兩位中部改裝廠老闆試開過.他們的反應也不錯.都有馬力增加的情況.只是這個馬力增加的量不大.或許他們認為馬力的增加需和改裝機械增壓有相同值才算馬力增加.但這好像有些困難.機械增壓.

2.省油性----這個爭議最大.也最有問題.理論上.引擎燃燒室中增加了氫燃料與氧助燃 的雙重效果.馬力都增加了.只要油門再鬆開一些.右腳不要用力踩.應該也會有省油性出來.只是省油的認定很含糊.同一個牌子.同一型號的汽車.因為車主的操駕習慣及保養狀況不同.再加上車主對省油的定義也不同.所以這個問題就很難回答.而且國外車廠對這些改裝的東西也不是那麼重視(國內車廠根本沒有自主權 .也沒人相信).所以也沒有車廠在車上試過電解製氫這方面的測試報告.而且這個力量的取得是靠轉換取得.更讓人爭議.凡是能量間的轉換.轉換效率不可能大於 1 . ( 熱力學 理論 )所以這樣會有省油性.好像很有疑問.但我們再去看看國外網路上有關電解製氫商品的廣告.或客戶的回覆文件.幾乎都有省油效果.20~30%是比較常見的.我分析可能原因是 : 1. 國外車主diy 保養自己車子不確實.所以改裝省油器前車子已經很耗油了.在改裝省油器時.改裝廠連帶將原先耗油的問題修好.所以才會有那麼高的省油率. 2.為了測試省油效果.故意改走較平較長的道路.所以省油數字會變得很漂亮. 關於在此看到有些人提到他的車裝了電解器後有發現馬力增加.但省油性沒增加.也有可能是電解器產出的氣量太少.所以沒辦法看到省油效果.我想這個省油性問題.還是等到有人作出高效率電解器後.較多人測量出的結果.再來評定是否有省油性.

這是我用大型電解器裝在車上的情況.大家參考一下.
我有在雅虎新開個部落格:能源再生
http://tw.myblog.yahoo.com/jw!H0DBTk.eGRghFPA1JTDtY8qz

其中放了一些以前實驗的一些圖片與心得.有興趣的人可以前去看看.
內容還不是很完整.有空我會再補上.還請見諒.
lion01 wrote:
電解製氫後會不會省油...(恕刪)


關於你說的第一點馬力加大,其實對老車而言比較有感覺,但對於新車來說,感覺較少…
以我實測上來說,像是我裝在機車上,一開始裝上發動,排氣管一開始排出的煙是混濁氣體,但發動一段時間後會有像是水蒸氣情形發生。。。接下來繼續測試,發現原本以近八年的老機車,騎起來很順,跟新車時的感覺很像,油門也變輕許多,不過畢竟是老車,很多零件沒跟著換,速度還是回不到新車的感覺。

關於機車的測試,換回車子來說,我想道理也一樣,…
我自已的車是06年新車,一開始裝上前我裝過一些省油器,不過效果不大,最後一次裝的是二次空進器。
這一顆花了約二千元改的,實測結果,怠速變不穩,油門輕,上高轉時順的很,保證讓你愛上他,不過油秏只有更重。當時花了點時間作了功課,才知道行車電腦搞的鬼,因為進氣量大,含氧增加,相對的噴油量也增加…xd…馬力上升是有,不過油秏降不下…
過沒多久,剛好和同事談這件省油器才了解到一些原理。而我同事是用『水燃器』,不過他在一些地方動了手腳,騙過感知器,所以他原本每公升8km,現在每公升11km。
了解這些後,我才開始改起氫器…
過程中找了很多資料,做了很多功課,也做了不少實驗…,當然我還特別去資源回收廠收了二顆小引擎專做測試用(一顆是二行程的,另一顆是四行程)。測試結果跟我測試機車時一樣,一開始會排出混濁的煙,隨即熄火,隨後再發動很難發動,但後來不斷測試才發現原來將氫氣打入放有少許汽油的瓶子,再引一管子到化油器去,然後啟動…結果很順利的啟動,後來排出來的以水蒸氣為主,如果加速引擎運轉,則開始會有水滴噴出…再改回來直接注入氫氧氣,則發現很難啟動,於是我切斷進氣口,結果又是一下子就啟動,如果怠速還好,一加速則熄火…這些實驗過程我記下後…改到車上,就如我的部落格所po那樣。如降的實驗,懂車的人也知道那邊那些原理才會如此了…
當然那顆二行程的引擎以縮鋼了,因為用氫來當燃料,說實話溫度真的太高了!!而二行程本身就是機油加汽油混合後進入引擎燃燒的,…相對的改成氫氧當燃料,我想不出什麼方法可以讓機油可以進入…所以二行程引擎我以放棄實驗,太傷本了,而四程本身的設計如何?回到來話懂車的人就明白了!!不過在一次實驗下,因為加速過久引擎瀑了…呵…。
以我所說的實驗,我想再一句老話,懂車的人,有資源的人可玩一下,不過注意安全就是了!!實驗過程你會明白為何氫可以省油!!

致於提到國外對於保養車子很少diy,這點我倒是比較不認同!還有他們裝的有大部份的人是給業者弄的,不過以我所知的卻有很多都是diy自已弄的。反回來是我國內對車子diy保養顯得很少…對車子的一些機件懂的也少…
也因為如此,除了玩車子的人、對車有感情的人,有誰會注重什麼車用什麼潤滑油?什麼天氣用什麼潤油?電瓶多久要充實,胎壓要如何配合路面…呵…以國內而言,懂得五油一水的基本檢查就算不錯了!!

而到底裝這些東西能否省油??lion01兄說的沒錯,真的還得看個人開車習慣,還有車件整體的考量才能說的出一個所以然來。但以我個人而言,確實達到省油,這也是實測出來的…我也沒騙人。而我的改法就在我的部落格裡頭有說明。而討論內同好是貨車,馬力上升,但省油卻差不多…我的看法跟lion01兄的看法相似,產氣量少…其他的如載重量、開車方式、測試路段等是否一如往常,或有其他因素存在??

以我自已裝在我自已的車上實測,我加入許多會造成油秏偏重下去測出的。如吹冷氣、開快車、走走停停…等!!在我部落格所po的是近三次的實測,在這之前我裝在空進器那邊的實測也是很多次,所得數劇每次都不一樣,但相差卻不會大到二倍以上。以此統計、計算不是才能測出真實的是否省油??相對的,我也是做過這些統計、測試,把問題改良後才把結果po到我的部落格的。而對於有在這討論區有人說排氣噴水沒什麼的話,我個人感覺他是真的不懂車…。很多日系車款會有相同情形,這是在某些環境下才會如此,特別是新車會如此…不過開久了就沒這種狀況,原因為何可以去yahoo知識查一下。相對的歐系車b大系的也會噴水,這我沒話說,因為這些車系的行車電腦精準度實在使人無言…而國產車系或所謂的日系車系能有如此的行車電腦配備嗎??…有的話我想除高級驕車外,也沒有了…而我的車50萬的國產車,能有多好的行車系統…呵…


而lion01兄,po上來的照片,我想問一下是你自已diy的嗎??因為我的副業是加油員,曾經有一位開霹靂馬的電池沒電,停在加油站,我在幫他做跨接時看了一下他的引擎室,跟你改的差不多…當下我沒多問他那個裝置,不過可確定的是他的車子秏電很重,由我的車子跨接過去,就看的出來了,相對的因為降子,他的電盤也燒壞了,…lion01兄你的改法是怎麼改的,建議多留意一下電路系統的負荷。

套一句改車人的心聲『改車是條不歸路』。這話說的很無奈卻很寫實。因為改一些東西,沒有其他東西的塔配,則會造成其他問題產生…如我現在改的,雖是穩定,但效果卻沒達到我的目標,如果要達到,我則要再加裝一些東西。建議要diy玩這些東西的同好,最好也對車子多做了解…,好比說怎麼騙過行車電腦、怎麼保留原設定而增加其設備…等!!diy說起來很簡單,不過沒有相對的知識了解和運用,那麼diy起來只有四處碰壁和到處砸錢…



lion01 wrote:
我有在雅虎新開個部落...(恕刪)

老大,這等好料的東西怎現在才捧出來呀, 我已經把它加入bookmark裡了. 說坦白的我個人認為您在這方面是目前最專業的.
  • 1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