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邪惡帝國們的高官私人賺大錢, 用各國人民繳的納稅錢, 當然絲毫不痛不癢 !
另一方面向中國開打 " 經濟戰爭 ". 中國用極高的成本買入原物料(含 原油 ), 只能極低的價格售出, 賺取少少代工錢.
經濟無法強勢壯大 ~ 相對國力就不強 !!!
這才是這些邪惡帝國們的高官不說的 " 事實 " !!!!
經濟殺手的告白
作者:約翰.柏金斯
原文作者:John Perkins
金錢、權力、性,瞄準掌權者必將腐化的鐵律,石油、超貸、政變,鎖定剝削未完成的國度,居間穿針引線的雙面使者,便是像我這樣的人物--經濟殺手。
「表面上,我是一位高薪的經濟顧問,實則身負經濟殺手的任務,向世界各國詐騙難以計數的錢財。我們以不實的經濟預測、選舉舞弊、收買、勒索、性招待為手段,慫恿各國領袖加入促進美國利益的大集團。萬一無功而返,更邪惡的中情局隨即上場;如果這些豺狼也告失敗,那就只能祭出真槍實彈,以軍事行動收場。」
標榜自由平等的美國,是如何演變成世人眼中的環境公敵,血汗工廠推手,「資本帝國主義」的代名詞?
揭開全球化時代由跨國企業、國際銀行、政府構成的三大金權支柱。紐約時報、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書 一枚震撼彈。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親身經歷,一位深陷政府∕企業帝國權威架構下的人,起而揭發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內幕與手段。深具洞察力與道德勇氣的作品。
書評 :
一枚震撼彈。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親身經歷,一位深陷政府∕企業帝國權威架構下的人,起而揭發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內幕與手段。深具洞察力與道德勇氣的作品。
強.E.麥克(John E. Mack),哈佛大學教授,普立茲獎得主。
令人震撼與不安。這是一記警鐘,讓人很難不去反省個人所扮演的角色,進而激發改變的動力。
R.保羅.蕭(R. Paul Shaw),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
精采的內幕觀察,且看私人跨國企業如何循合法管道,一再掠奪第三世界的貧困弱勢者。
賈煦.梅爾門(Josh Mailman),臨界基金會(The Threshold Foundation)、社會投資事業網路(Social Venture
作者簡介
約翰.柏金斯(John Perkins)
長達十年時間(1971-81),柏金斯任職於一家顧問公司,頂著首席經濟學家的頭銜,實則從事經濟殺手的工作。二○○一年的九一一事件讓他痛下決心,向世人披露生涯當中不為人知的一面。
書稿完成後,由於內容敏感,遭到二十九家背後有財團支持的出版公司拒絕,直到二○○四年舊金山一家獨立出版社慨然接手,才讓柏金斯的故事公諸於世。這本書對於美國為了維繫一國利益的權力運作,以及一般人習以為常的經濟體制,投下一枚震撼彈。書中所引爆的「經濟殺手」話題,持續在全美和世界各地發酵。
柏金斯目前專事寫作,並致力於推動非營利組織工作,提倡個人意識覺醒,進而改變資本主義在全球各地造成的失衡現象。著作包括《改變現狀》(Shapeshifting)、《世界正如你的夢想》(The World Is As You Dream It)、《精神航行》(Psychonavigation)等。
個人網站www.JohnPerkins.org
速霸陸駛進巴諾斯(Barños)市區,車速漸慢,在這美麗度假城市的街道緩緩前進。巴諾斯市以溫泉享有盛名,因地下水流經活躍的東谷拉瓦(Tungurahua)活火山而有了溫泉。幾個孩童跟著我們車子跑,一邊招手,一邊想賣口香糖和餅乾給我們。不一會兒,巴諾斯被我們留在後頭。隨著速霸陸加速上路,美麗的風光一下子就不見蹤影,我們離開了天堂,轉眼便進入一幕現代版的但丁〈煉獄〉。 一座龐然巨物矗立在河流中央。那是一堵灰色高大的牆,濕淋淋的水泥顯得非常突兀,完全無法融入周遭的景觀。當然,看到這樣的東西,我實在不該感到驚訝。我早就知道它埋伏在前方。以前我經常看見類似的東西,甚至還讚嘆這就是EHM成就的象徵。縱然有心理準備,它還是讓我起雞皮疙瘩。
這堵醜陋、不搭調的厚牆是一座水壩,阻擋了湍急的帕斯塔薩河,河水被分流到山壁鑿出的巨大涵洞,從中傾洩而下,將能量轉成電力。這是一億五千六百萬瓦特的亞國泱(Agoyan)水利發電計畫。它提供工業電力,造就厄瓜多爾少數家庭的富裕,也成為農民和沿岸原住民痛苦的來源。這座水力發電廠是透過我和其他EHM的努力所發展出來的計畫。諸如此類的計畫,讓厄瓜多爾成為全球帝國的一員,也是舒阿爾、基許華及鄰近原住民矢志要向石油公司宣戰的原因。
由於EHM這些計畫,厄瓜多爾現在債台高築,欠下大筆外債,只好撥出大筆不合理的國家預算來償還,而不是利用這些資金來救助上百萬被官方列入赤貧的國民。厄瓜多爾唯一能夠償還債務的方式,就是將熱帶雨林賣給石油公司。的確EHM當初看上厄瓜多爾的原因之一,就是蘊藏在亞馬遜河流域底下的石油,據稱油量足以媲美中東油田。全球帝國便要求以石油開採權來抵債。
這個要求在九一一事件後更顯迫切,因為美國華府害怕中東石油供應中斷。再加上第三大石油供應國委內瑞拉最近選出了一位民粹主義總統雨果.查維茲(Hugo Chávez),他強烈反對美國帝國主義,並威脅斷絕對美石油銷售。EHM在伊拉克、委內瑞拉的任務失敗,但是在厄瓜多爾成功了,現在我們準備榨乾它所有的財富。
厄瓜多爾是世界上被EHM兜進政經圈套的典型國家。從厄瓜多爾雨林取出每一百美元原油,石油公司收下七十五元,剩下的二十五元,有四分之三是用來償還外國貸款,其餘大部分是用在軍事開銷及政府開支—所剩無幾的兩元五角便拿來用在衛生、教育和救助貧困計畫。所以說,從亞馬遜河掠奪的一百元裡,只有不到三元是用在最需要金錢,受到水壩、油井開鑿和油管衝擊最深的國民身上,他們亟需足夠的食物和可飲用水。
所有這些人口—在厄瓜多爾有上百萬、全球有數十億—都是潛在的恐怖份子。倒不是由於他們相信共產主義或無政府主義,或本質上的邪惡,而是因為他們已經走投無路了。看著這水壩,我不禁思忖—這些人何時會採取行動,一如一七七○年間美國起而反抗英國,或一八○○年代拉丁美洲反抗西班牙一樣。當我遊走世界各地,這個念頭經常浮現。
這個現代帝國的狡詐之處,就連古羅馬軍團、西班牙遠征軍及十八、十九世紀的歐洲殖民勢力也要汗顏。我們EHM可謂詭計多端,師法古人。今天,我們不配劍、不穿盔甲,外表讓人毫不設防。在厄瓜多爾、奈及利亞和印尼這些國家,我們穿的就像學校老師或店家老闆。在華盛頓及巴黎,我們看起來就像政府官員或銀行家。我們外表正常、舉止謙卑有禮。我們參觀計畫用地,在赤貧村落蹓躂,打著利他主義的旗幟,在當地報紙談論我們正在進行多麼美好的人道計畫。政府各委員的桌上攤滿了我們的數據報表和財務計畫,我們在哈佛商學院演說總體經濟的奇蹟。我們是創紀錄的、公開的。或者我們自認如此,別人也是這麼認定我們。整套系統便是如此運作。我們很少訴諸非法行徑,因為系統本身是建立在「藉口」上,而且從規章來看,它完全合法。
不過,這可是嚴重警告—萬一EHM失敗,另一個更加邪惡萬分的惡獸緊跟著竄進,我們叫牠做「豺狼」,牠們可是直接承襲古老帝國的手段。豺狼們一直虎視眈眈地等著,埋伏在陰暗處。牠們一旦出擊,一國之君就被推翻,要不就「死於非命」。萬一豺狼不幸也失手(阿富汗和伊朗就是例子),老套於是派上用場,美國青年被送進殺戮戰場去格鬥、去送命。
我經過河中凸起的灰色龐然大物,冷汗溼透一身,腸胃陣陣緊抽。我逕自往森林方向前進,準備跟原住民會面。這些原住民誓言抵抗由我撮合建立的帝國,決心奮戰到最後一兵一卒。而我,深深的罪惡感已讓我不寒而慄。
我不禁自問:一個從新罕布夏市郊來的好孩子,怎麼會捲入這齷齪的勾當呢?
經濟殺手的告白
作者:約翰.柏金斯 /John Perkins
coldya wrote:
其實台灣油價在世界上比起來
算是便宜很多
所以要知足!!
...(恕刪)
台灣是還要加燃料稅,加進去後就貴了!
全世界的非產油國的石油都是進口,成本差不多,會貴與便宜都是外加的稅造成的,看政府要怎麼向老百姓要錢而以!
討論各地的油價還不如討論各國所加上的稅,這才是重點!
此外,個人覺得,別的小孩死不完,自己的才是寶,對內美國政府要照顧美國人的利益,美國人受法律保護,美國政府說實話做的不錯!對外,講好聽的是推行民主與人道,其實還是國家利益為重!不是美國人,又不可能去美國法院控告,美國政府那甩!美國政府是誰投票選出來的?
不過各個國家都一樣,對外都是國家利益為重,其他的東西與這相抵觸時都無用!很正常!台日韓對外國人也沒多好,看多了也習慣!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bruce54168 wrote:
不幸的是,厄瓜多爾不...(恕刪)
石油每個國家都在搶,美國不做,其他國家比如俄國、法國、中國也會做。就好像軍火一樣,美國不賣,其他國家也會搶著賣。
書中還是有些說不通的地方,反過來想就能看出來。
如果布希家族那麼厲害,那小布希的小公司又怎會汲汲可危,需要沙烏地王室的資助。
又比如海珊、查維茲、金正日等這些君王在其本國的行為就不怎麼好,卻說得好像是反邪惡帝國的英雄一樣。那為什麼一些正常的國家比如北歐、瑞士、都不會出來控訴,好像都是一些想搞核武或是獨裁的人出來控訴美國的惡行。
事實上查維茲是親俄、中的。所以反過來看,俄、中又何嘗不是想盡辦法在扯美國後腿。
像緬甸、北韓、及某些非洲國家,也不是美國的勢力範圍,總不會也說是美國搞窮的吧?
我相信有些是真的,但難免誇大渲染。以前是說美國是由一個邪惡骷髏黨統治,歷任總統跟政要都是黨員。在貨幣戰爭一書中又說美國總統是由銀行家所控制,歷任美國總統很多都是不聽話被暗殺。現在又說是布希家族。每個都很有道理,到底哪一個才是真的?
當小說看很精采啦,內容也有它的價值,但描述的觀點及角度還是有點偏頗。
        內文搜尋
    
    
 從 APP 打開
從 APP 打開
                    
                    X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