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嚴凱泰癌逝享年54,汽車業鄉民 專業平衡解析

peggydoggy wrote:
再來,並不是國產車就沒有關稅問題!只要用到進口零件,一樣會被收關稅,引擎、變速箱、車體鈑件都有的。而且稅率也跟17.5%差不多,有的甚至還比較高,有興趣請到財政部、海關網站查詢,那些項目太細了。...(恕刪)


代回一下~這個我有查~



peggydoggy wrote:
整段在吃國瑞豆腐不曉得吃啥的,產業本來就會興衰,不適合自然會被淘汰。國瑞在做產線轉換準備生產TNGA車款,停產是必然的,整個市場也預期Altis新款車即將上市,加上其他車款推陳出新,銷售下降也是必然的,但這些必然是暫時的。


這個我也有查~產業的興衰很快
1.中華&裕隆:主要代工品牌:三菱、NISSAN、及LUXGEN自有品牌2009年開始,存活中,原浙江籍經營。
2.福特六和,FORD代工存活中,與老闆國瑞原董事長屬姻親關係,台籍。(最近說要最後一搏?)
3.國瑞TOYOTA代工存活中(部分員工放無薪假中),原味全集團創辦人創立 台籍,現在是日本豐田主導計70%股份。算是台豐了!
4.三陽&慶眾 創辦人退位、本田不合資 本田自己開台灣本田(算是汽車停業了)
5.羽田 (1996停業)
6.太子 (2012停業)
7.三富 (1999停業)
8.國產 (破產)
9.大慶 SUBARU (結束營業)
10.台灣五十鈴 ISUZU (轉代理商)

所以現在由台灣企業家經營主導的能打的大概算裕隆與福特六和~

peggydoggy wrote:
酸國瑞是「組裝廠」,抱歉喔,納智捷也是,納智捷還比豐田更糟糕,引擎用中國製的,變速箱用南韓、日本製的,就連推出的GT性能車款,避震器、鋁圈、輪胎還要特別廣告是國外知名品牌,納智捷到底是好在哪?


LUXGEN引擎應該只有U5/S3用中國製、其他變速箱、安全氣囊、KEYLESS、抬頭顯示、電子手煞車、渦輪等都是用日本、德國專業協力廠、算是很敢給了~3~4年前的日本品牌台灣組裝的相同等級產品好像沒這麼敢給~

peggydoggy wrote:
嚴凱泰只能說有錢就是任性,不適合的東西早該收手不要做,不是不斷燒錢還燒不出成果。然後和泰花大把銀子去提高後勤妥善率這就不知道是甚麼鬼話了,把車造好,有穩定的品質跟妥善率是每間車廠都該做的事情。



嚴凱泰確實是蠻任性的~他的土地資產就有1兆台幣以上~這幾天裕隆股票狂飆~連路人都聞到血腥味~
要是我的話~豪宅、百貨公司、廠辦大樓、代理商真的是吃不完~誰會去討打~
裕隆我會在2000年就結束營業~直接轉型~賺大錢~誰會在乎這幾百億的虧錢貨~

說台灣汽車關稅多少,產品是不是在地組裝,算不算國產車,是把問題放在無關緊要的細節上了。

重點是 『研發能力』、『創新能力』、『產品特色功能』跟『產品的定位』與『對應受眾訴求』,到最後的『售價』而已。
六個重點串接不起來,用每個短中期的產品創新來沒有放大延續長期發展的定位與訴求,然後成就一個品牌罷了。

裕隆汽車與日本日產合作在1960年開始生產製造小轎車與商用貨卡; Kia Motors 與日本馬自達在1962年開始生產貨卡與1974年生產小轎車; Hyundai Motor 與美國福特合作在1968年生產小轎車。

裕隆、起亞、現代汽車幾乎同時在1970年代找上日本與美國造車工藝企圖開創自主的汽車產業與品牌。

從技術移轉與合作生產到自主技術與產品,Kia打入競爭最激烈的美國本土,2016年銷售量64萬台,Hyundai在美國銷售則是38萬台。裕隆0台。

2016年,裕隆納智捷全球銷售約莫6萬台,現代汽車480萬台,起亞汽車300萬台。現代集團(起亞品牌與現在品牌車)成為世界第四大車廠,年銷量800萬台車。

一定會有網友提到,韓國汽車產業國家長期支持的言論,不過台積電也拿過許許多多台灣政府也給過的優惠跟好處,但是現在台積電是台積電,台積電以外無數的科學園區廠商也同樣拿過對應的政府優惠與好處,但是沒沒無聞日薄西山的也滿坑滿谷。請不要再拿國家政府支持不支持台灣汽車產業當主因。況且裕隆也拿了很多國家補助,最後人助也要自助。
-- Using Numb3rs, we can solve the biggest mysteries we know
這篇寫的不錯,分析中肯
其實納智捷我覺得可以趁這時機點,
把全車系轉換成全電動車的發展了,
畢竟未來車子發展的趨勢可以明顯定調了。
我認為的理由有以下:

1.內燃機引擎的研發太傷本了,先前還有的積碳問題,
台灣對特斯拉的供應鏈取得相關電動車的資源應該不難,
我沒記錯納牌確實有全電動車,只是民眾看得到吃不到。

2.目前台灣全電動車的售價讓人高不可攀,
如果納智捷願意把已經開發成熟的電動車放出來,
價格合理應該可以增加不少訂單(先不管電池效能)

3.或許有人說打造電動車要重新設計車體,
我是不懂這部份,只是印像納智捷不是底盤部份共用嗎?
如果開發一個電動車底盤可以給幾款車通用也是降底成本。

4.來細算納智捷現有全車系的車種
M7,U7,S5,S3,U6,U5這些拿來換置成全電動車,
有這多樣車種的電動車還救不了納牌低瀰的銷售嗎?
我想走這路國人對納牌較親民的全電動車會接受度較高。

以上是小弟不專業的心得

peggydoggy wrote:
台灣的汽車零組件業,出口數量每年100億美金左右,這些廠商根本不靠台灣的國產車生活,國產車需要的零件量對零組件廠商來說,只是骨頭上的肉屑罷了,不是一整塊肉。台灣的零組件廠商老早就很有國際競生力,降低關稅,才會讓他們更加有競爭力,而不是會造成失業潮。...(恕刪)

為了更有競爭力,薪水等著被砍吧!
廢文一篇


peggydoggy wrote:
一早來就看到這種帶...(恕刪)

酸國瑞是「組裝廠」,抱歉喔,納智捷也是,納智捷還比豐田更糟糕,引擎用中國製的,變速箱用南韓、日本製的,就連推出的GT性能車款,避震器、鋁圈、輪胎還要特別廣告是國外知名品牌,納智捷到底是好在哪?
那個車廠在一開始都能自製? 韓國還不是挖一堆歐洲人才? 簡直廢文一篇
其實台灣還有另一個人也曾經想要打造台灣品牌的汽車,而且他的財產比嚴總多,跟韓國大宇汽車合作 很快不堪虧損收攤了 他就是台灣經營之神 王永慶 台塑一號 台塑二號
在台灣做品牌真得很不容易,由其是高單價的汽車,台灣人口數只有兩千三百萬

peggydoggy wrote:
一早來就看到這種帶...(恕刪)

然後納智捷品牌只有十年是沒錯,但是他的母公司裕隆可是有65年歷史,比起現代汽車還要久一點,別跟我說裕隆成立納智捷只有投錢,沒有給予其他東西,用十年來說納智捷的失敗情有可原真的很沒說服力,特斯拉於2003年成立,也不過比納智捷早個五年而已,特斯拉造出甚麼東西,納智捷又造出甚麼東西?

特斯拉拿了政府1000億補助,裕隆實拿6億能生出電動車已經難得了,還要被黑納酸
電動馬達比汽油引擎簡單很多好嗎? 特斯拉到現在還虧了一屁股
寫一篇廢文

peggydoggy wrote:
嚴凱泰只能說有錢就是任性,不適合的東西早該收手不要做,不是不斷燒錢還燒不出成果。然後和泰花大把銀子去提高後勤妥善率這就不知道是甚麼鬼話了,把車造好,有穩定的品質跟妥善率是每間車廠都該做的事情...(恕刪)

頭又大的妥善率干和泰屁事啊! 和泰只是負責賣車,妥善率是日本原廠在把關
什麼都不懂,還寫的頭頭是道,,簡直是一大篇廢文
很久以前 我在國外時候 我開著 BENZ 230E 滿街亂晃 另一個朋友(韓國人) 正在準備買新車(當時他的現役車款為BMW325) 幾天後看到他開著 DAWOO (型號我忘了) , 我就問他 這個............. 有比較好嗎 有比 豐田便宜嗎 ???? 他說沒有. 只回我一句 韓國做的 就這樣 . 當年我那一群韓國朋友 就只有 BMW 跟 韓國製 汽車2種 . .(DAWOO 現在倒了)


好的簽名就是沒簽名
看不出那裡公正客觀,基本上不談嚴凱泰本人,納智捷最大的問題是常常發豪語,實際上產品卻常出問題,號稱科技卻始終沒有ACC,談價格,沒有比日廠優勢到哪裡去。

你都講了TOYOTA或一些車廠近百年歷史,一台ALTIS賣你70萬,納廠才幾年?你有像特斯拉一樣的領先技術嗎?沒有!憑什麼賣的比ALTIS貴?消費者不是笨蛋。

然後談國產車與進口車,從來沒有人會把國產車跟納智捷畫上等號,因為他們自己都講自己是「自主品牌」,並不會有人誤會國產車的定義。

大家討厭國產車,就是你講的MAZDA VW進口車在2015-2016年便宜近來搶市,然後那時候國產車放眼望去一樣配備差,安全差,2017年之後被進口車蠶食鯨吞後,才開始加上配備,但大勢已去,因為進口市占已經上來了。

然後喔,談論國產車不要再把廣大勞工拖下水,車廠勞工有決定車輛配備的能力嗎?能決定車子的價格嗎?還不是那些國產車老闆的心態,能越晚改版就越晚改,能不裝的配備就不給裝,搞死自己跟底下勞工!

然後講個殘酷事實給你聽,別以為國產車廠都是笨蛋,這一波進口車打趴國產車,其中HONDA國產車卻逆勢成長,怎麼不拿出來談?訂價合理配備合理,國產車一樣有優勢,CRV賣贏CX5,為何福特KUGA辦不到?好好思考吧,別再只怪消費者。

另外,和泰車根本不怕國產產線倒閉,他真正賺錢的是二手車跟車險等售後服務,國產產線關閉照樣代理進口車,維修體系一樣不用撤,講裕隆就更辛酸了,台灣根本不是賺錢主力,轉投資的東風裕隆才是賺錢的金雞母,台灣兩大國產車廠,和泰跟裕隆早就不在意國產車市場了啦。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